仲睿
上海是一座冬季月均最低溫度在零度以上,終年難見一場積雪的中國南方大都市,然而,近幾年來,上海卻與冰雪運動結下了不解之緣。近年來,上海接連舉辦了世界花樣滑冰大獎賽、錦標賽,索契冬奧會冰球資格賽,短道速滑世錦賽等高水平國際大賽。目前上海還擁有4座世界一流的冰場,分別為東方體育中心“海上王冠”、世博演藝中心、上海大學生體育中心和冬奧會冠軍楊揚參與的浦東三林社區體育中心。此外,還有7片長年冰凍的室內冰雪場地,舉辦以青少年為主的群眾性小型冰上賽事,包括市冰壺錦標賽、冰球公開賽和花樣滑冰錦標賽等,吸引了不少青少年的參與,是廣大冰雪愛好者參加冰雪運動的好去處。
品牌賽事點燃冰雪激情
因為氣候的原因,中國冬季運動項目的開展,通常以黃河為界,而地處長江南岸的上海,氣候更是常年溫潤,難見冰雪,長期以來,在上海這座南方城市,冬季冰雪運動一度是個陌生的體育名詞。然而,如今隨著冬奧會落戶中國,人們突然發現,上海的冰雪運動已經悄然興起……

日前,筆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其實自從四年前世界花樣滑冰大獎賽第一次亮相東方體育中心開始,“北冰南展”的規劃已經開始在這座城市生根發芽。越來越多的國際性大賽,遍布全市的高標準冰場,日漸增多的愛好者和正在完善的人才梯隊建設,使上海已經成為了黃河長江以南的冰上運動中心。
2011年9月,剛舉行完世界游泳錦標賽的東方體育中心來了一個“大變臉”,原來比賽用的標準泳池搖身一變,全面鋪設并安裝了固定的冰場設施。世界超一流的標準泳池變成了冰場,這在上海還是首創。出人意料的是,“海上王冠”首次“變身”,便為世界花樣滑冰大獎賽的成功舉行提供了用武之地。之后的三年,各個冬季項目的國際級比賽,成了東方體育中心的“常客”——短道速滑世界杯賽、世界花樣滑冰大獎賽、索契冬奧會冰球資格賽、短道速滑世界錦標賽、短道速滑世錦賽等系列世界大賽接連閃亮登場……
去年索契冬奧會期間,北京張家口2022年冬奧會申辦委員會的官員就曾表示,中國的冬季項目推廣和普及工作正在積極推進。而在南方城市上海,各個冬季項目都在這里生根發芽。國際滑聯官員認為:以前冰上項目都在自然條件下進行,如結冰的湖泊、河流等。不過,從世界發展趨勢看,冰上運動正逐步走向室內。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熱帶國家,都建有規模可觀的室內冰場。上海是世界上最具經濟活力的城市之一,開展冰上運動更是極具潛力。
同精英體育與大眾體育的分野一樣,上海體育科研所的教授推斷:中國成功申辦冬奧會之后,上海的冰雪運動將逐漸分化成技術運動和自然運動。技術運動的訓練、設施、比賽將會進一步高度科學化、技術化,預示著比賽將更精彩競爭將更激烈。相反,自然運動將尊重和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人將突出自己的“主體性”使自己的運動趨于單純、簡潔、自由,人為的物質條件和嚴格的技術要求將受到人的輕蔑,比賽的勝負已經不是最重要的了。自然運動毫無疑問將屬于廣大群眾的全民健身,這種體育的自娛趨勢將決定有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冰雪運動的行列中來,這一運動將成為無雕無琢,渾然天成,并帶有健身性、探索性、自然回歸性的一項運動。
據統計,在2015年春節期間,東方體育中心舉辦的“上海市民迎春大練冰”活動,吸引了大量上海市民參與。當天全市有近50個公共體育場館、300多個社區公共運動場向市民開放,更有300余項全民健身活動豐富春節長假。有些從長三角地區趕來的市民,也來參與活動,冰上自由滑行、冰壺、打雪仗、冰上過桿等運動,原本對于南方城市的普通市民遙不可及,如今卻在冰上運動中一一實現,熱情點燃東方體育中心……活動期間,飛揚俱樂部、世紀星俱樂部、冠軍俱樂部等滑冰俱樂部的專業教練給予市民專業的指導。向市民開放場地的同時,主辦方還舉辦了青少年冬令營,60多位青少年滑冰愛好者接受了短道速滑、花樣滑冰和冰球的專項訓練。
中國申冬奧成功,預計在群眾積極參加冰雪活動的同時,上海的專業冰雪運動員也會開始雨后春筍般成長起來。在上一任上海體育局長李毓毅看來,有高規格的國際賽事,一流的場地設施,更要有自己的冬季項目選手,這是申冬奧成功后,上海對于冬季運動項目的“期待”。如今,終過多年的努力,上海全力發展冬季項目的夢想即將照進現實:在2016年全國冬運會上,由上海培養的青少年選手將參加冰壺、花樣滑冰、短道速滑和冰球比賽,爭取在獎牌上取得突破;在2018年冬奧會上,上海方面也已明確表示將力爭出現上海運動員的身影;屆時到2022年,在家門口的奧運會上,上海運動員或將給申城、給全國帶來更多的驚喜。
對此,有專家分析,上海之所以有開展冬季冰雪項目的底氣,是因為這幾年冬季項目在青少年推廣方面已經有所收獲。3年前,上海市體育局、上海市教委和上海對外貿易學院完成了三方共建上海女子冰壺隊。前年,上海外貿大學女子冰壺隊代表中國大學生,第一次參加了世界大學生冬季運動會冰壺比賽。同時,依托徐匯區、松江區、靜安區建立冰壺后備梯隊,在上海大學生體育中心開展業余訓練,初步形成了大學、高中、初中、小學“一條龍”的青少年冰壺課余訓練體系。 冬季項目已經在上海校園“全面開花”,成為了孩子們又一喜聞樂見的新運動。此外,依托滬上4家滑冰俱樂部的培養和選材,不少新苗脫穎而出。在去年的上海市運動會上,冰壺和花樣滑冰也已列入青少年組正式比賽項目。
2015年3月,對中國的冰雪運動卻是意義非凡。擁有百年歷史積淀的國際滑聯世界花樣滑冰錦標賽首度來到中國,全世界的目光聚焦到上海東方體育中心的“海上王冠”——晶瑩的雪花,浩瀚的星空,五彩的冰面,優雅的舞姿……以七彩華燈為畫筆,以潔白冰面為畫布,一場關于歷史與現實、關于冰雪與友誼、關于期待與夢想的花滑世錦賽開幕式在上海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與此同時,千里之外的北京—張家口,國際奧委會評估團前來對兩地的聯合申辦進行唯一的考察。正如輿論一直所宣傳的:“上海世錦賽將是證明中國有能力舉辦冬奧會的一個最有說服力的平臺。”
親眼看到中國冰雪運動在南方城市突飛猛進地發展,國際滑聯的一位官員感慨萬千:“當冰雪運動不再是東北專業運動員的專利,當越來越多的人的廣泛參與進來,我切身感受到上海冰雪運動愛好者在逐步增多。我堅信總有一天,上海的孩子也能參加冬奧會,而且時間或許并不遙遠。”
讓冰雪運動插上騰飛翅膀
“不能簡單地說,中國不是冰雪運動傳統國家。”中國奧委會主席、國家體育總局局長劉鵬前不久表示,中國人從事冰雪運動由來已久,“距今一萬年前左右,中國新疆阿勒泰地區的巖畫上,就有人類最早的滑雪狩獵形象”。這是世界上第一幅記錄人類冰雪活動的作品,在今年的花滑世錦賽開幕式上,一段關于中國冰雪運動的歷史畫卷讓觀眾了解到中國的冰雪故事。
如今,古老的雪上狩獵已經演變成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上的“現代冬季兩項”項目。這項比賽是越野滑雪和射擊相結合的運動。要求運動員身背專用小口徑步槍,每滑行一段距離進行一次射擊,最先到達終點者即為優勝。據國際奧委會官方資料顯示,這項運動起源于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由遠古時代的滑雪狩獵演變而來。在挪威曾發現大約4000年前兩人足蹬雪板、手持棍棒追捕野獸的石雕。中世紀開始逐漸納入軍事訓練科目。1767年挪威邊防軍滑雪巡邏隊舉行了滑雪射擊比賽,據記載這是世界上最早的現代冬季兩項比賽。
其實,無論是遠古還是當代,長期以來中國冰雪故事卻多發生在北方。上海花滑世錦賽中,中國有11名隊員參賽,全部為北方運動員。北方,尤其是“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東北三省從自然氣候上看更適宜開展冬季項目,曾有許多人戲稱“冬季運動不過山海關”。針對冰雪運動這種發展極不平衡的情況,上世紀80年代末,中國滑冰協會提出了“北冰南展”的構想:“希望在南方經濟較為發達的省份通過建造冰場及專業的滑冰隊伍,來實現南北方冰上運動的共同發展。”就這樣,冰雪運動越過山海關,跨過秦嶺淮河線,試圖在南方的廣袤大地找到生機。
“但南方城市缺乏師資隊伍及后備人才,北冰南展一度水土不服。”國家體育總局冬季運動管理中心黨委書記任洪國說,2009年成立6年的江蘇短道速滑隊突然宣布解散,這支專業隊曾被稱為“北冰南展”計劃的典范,隊伍的解散令“北冰南展”遭遇重創。
“20多年過去后,現實情況同當年相比并沒有改觀,甚至還出現了一定程度的萎縮。”當時有專家指出,“北冰南展”停滯不前。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在冰上專業隊黯然謝幕的同時,近些年上海群眾冰雪運動卻在悄然興起,從此上海與冰雪解下不結之緣。
9歲的上海小冰童肖語瑤從5歲起開始練習滑冰,“是我自己主動要學的,當作業余愛好,在運動的同時還能學跳舞。”在今年的花滑世錦賽上,有150名小冰童參與表演,他們中大部分是上海本地的小學生。“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冰上運動逐漸走向基礎設施條件較好的室內,這大大削減了南方因氣候因素帶來的阻礙。”上海滑冰協會副會長陳洮說,目前,在上海這個南方城市,已經擁有兩片常年凍冰的標準室內冰場,七片常年凍冰的非標準室內商業冰場。“南方沿海城市經濟的快速發展,令一部分國人開始有冰上運動的需求,”陳洮認為,市場需求帶動了上海冰上運動的發展。上海已經具備冰雪運動普及的現實條件和民意基礎。
薛榮其是上海花滑世錦賽的制冰師,他是上海首批系統學習專業制冰技術的人之一。2011年,依托“北冰南展”戰略,上海東方體育中心邀請北京首都體育館的幾位專業制冰師來到上海進行制冰培訓。在這之前,上海基本沒有專業的制冰師。“師傅領進門之后就要摸著石頭過河。”薛榮其說,上海氣溫較高,空氣又濕潤,北方技術在南方生根有難度,為此他們克服了許多難題,例如,設置了空調、除濕機等設備以控制溫度、濕度。現在薛榮其也有了幾位學徒:“冰場的制冰師已基本由南方人擔任,實現了自給自足。”
伴隨群眾運動而來的,是上海冰上體育產業的發展。目前,上海共有5家社會化的冰上俱樂部,吸引了近百名優秀退役運動員,擴大了他們的就業范圍。這些俱樂部普遍實現了盈利。
上海飛揚冰上運動中心由中國冬奧會首金得主、短道速滑名將楊揚創辦。《新民周刊》曾經以《楊揚讓夢想飛揚》為題,對這家冰上運動中心作過報道,開業不到兩年,冰場非節假日時段每日客流量已在數百人之多,節假日接待量可達千人。飛揚體育場被稱為市場、政府、協會合力的典范。楊揚認為,應當打開門,把更多的普通人吸引到冰面上來,讓國內冰上項目的人口基數變得更大,同時也讓這片市場變得更繁榮,“這樣一來,無論是普通愛好者還是專業隊層面,冰上項目在中國的前景才能變得更好。”

上海頻頻“觸冰”,點燃了“冰迷”的激情,釋放了產業的活力,也為冰雪運動專業隊伍發展提供了生長的土壤。根據國務院46號文提出的“全民健身國家戰略”和“體育產業發展”的具體要求,轉變理念,改變傳統競技體育專業隊的模式,充分發揮市場主體作用,依托社會俱樂部和校園,著重培育公眾興趣,強化愛好,提高技能,推進本土后備人才培養,使冰上運動的發展成為落實全民健身國家戰略和促進體育產業發展的有效抓手和重要推手。
如今,隨著中國成功獲得冬奧會興辦權,冰雪運動必將進一步在上海落地生根。位于“長三角”的上海,也注定要與“冬天”有個約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