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風
春節假期還沒有結束,80歲的田大爺就被家人送到武警廣東總隊醫院接受治療。據了解,他在家里洗澡時突發腦中風,昏迷在浴室。家人見狀趕緊將他送至醫院急救,醫生發現他神志不清,右肢體偏癱,左腦出血達70ml,幸虧救治及時才脫離危險。
實際上,像田大爺這樣的例子并非個例。據武警廣東總隊醫院主任醫師常會民介紹:每年春節期間,腦中風的發病率都很高,這主要是因為春節期間家人聚在一起,總免不了大魚大肉、喝酒、打麻將,高興之余,很容易暴飲暴食、通宵熬夜。而這些,恰恰是腦中風的誘發因素。
腦中風,學名“腦卒中”,是急性腦血管病的總稱,包括缺血性中風(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動脈粥樣硬化性血栓性腦梗塞、腔隙性腦梗塞、腦栓塞)、出血性中風(腦出血、蛛網膜下腔出血)、高血壓腦病和血管性癡呆四大類,通常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突發口角歪斜、語言不利、半身不遂、智力障礙為主要癥狀。
腦卒中的危害,并不僅僅體現在春節期間。實際上,它已成為全球人口第一大死因。數據顯示,全球每6個人中,就有1人可能患腦卒中,每6秒就有1人死于腦卒中、1人因腦卒中而永久殘疾。
由于腦卒中具有高發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殘率、高復發率及多并發癥等“四高一多”的特點,醫學界已將它同冠心病、癌癥一起,并列為威脅人類健康的三大疾病。為了號召大眾關注腦卒中,世界卒中組織還將每年的10月29日定為“世界卒中日”。
在我國,腦卒中患者總數目前已超過700萬,且每年新增患者150萬~200萬,年發病率為116~216人/每10萬人口。發病率正以每年近9%的速度快速上升,這一發病率是歐美發達國家的4~5倍,是日本的3.5倍。與此同時,我國每年用于腦卒中的防治費用,更是高達100億元以上。
與此同時,我國每年約有165萬人死于腦卒中,致死率高達22.45%,已超越冠心病、惡性腫瘤等重大疾病,成為威脅國民健康的“頭號殺手”。
即使是僥幸還未死亡的腦卒中患者,也面臨著巨大的痛苦——數據顯示,約有75%的腦卒中患者會發生偏癱、失語等神經功能殘疾,其中,40%是重度殘疾。
而與之相對的,是腦卒中患者動輒數年的漫長康復期,有的患者甚至終身都要進行康復治療。
國家衛生計生委腦卒中防治工程委員會的一份調查報告則顯示,在我國,65歲以下的人中,腦卒中患者已占到50%,其中10%~15%的患者年齡在45歲以下,最年輕的腦卒中患者甚至只有7歲——這個原本公眾眼中的“老人病”,正在不斷向中青年甚至少年人逼近。
那么,為什么越來越多的中青年會患上這種疾???
腦卒中有“腦中地震”之稱,發病時起病極快,有時甚至在幾秒鐘之內就會發病。
每年的秋冬季節,都是這個“腦中地震”的高發期。大量臨床統計資料表明,七成以上的中風病例發生在秋末和冬季,因而中風在醫學界也有“秋冬季神經科流行病”之稱。
那么,腦卒中發病為什么會“青睞”秋冬季?
首先,這是因為秋冬時節氣溫氣流等的變化劇烈,尤其是氣溫偏低,人體在受到寒冷刺激后,導致交感神經興奮,全身毛細血管迅速收縮,使心、腦負荷加重,引起血壓升高、腦部缺血缺氧,從而加速了血栓的形成。其次,秋冬時節氣候干燥,人體消耗水分多,容易造成體內缺水,導致血液變黏稠、血流減慢、血容量不足等,從而造成缺血性腦中風。此外,老年人對外界環境變化適應性差,也很容易誘發腦中風。
腦卒中之所以來勢洶洶,與人口老齡化、生活方式的改變等密不可分。
具體的來說,目前國際上公認腦卒中的高危因素主要有兩方面:一種是無法干預或改變的因素,包括年齡、性別、人種、家族史、低出生體重等,但這在腦卒中患者中僅占很少的一部分;另一種是可以干預和改變的因素,包括吸煙、喝酒、缺乏運動、肥胖、高血壓、高血脂、心臟病、糖尿病、頸動脈狹窄、絕經后激素治療、高同型半胱氨酸等,如果對這些因素進行有效干預,就能顯著降低腦卒中的發病率和死亡率。
在這些高危因素中,高血壓是引發腦卒中的第一大病因。數據顯示,約有25%的腦卒中是由高血壓引起的。這是因為血壓過高后,會使血管緊繃,時間一長,血管壁的彈力纖維就會斷裂,引起血管壁的損傷,使血液中的脂質物質滲透到血管壁內膜中,從而使腦動脈失去彈性、動脈內膜受到損傷,導致動脈硬化、動脈變脆、管腔變窄。而腦動脈的外膜和中層本身就比身體其他部位動脈的外膜和中層要薄。在腦動脈發生病變的基礎上,當病人的血壓突然升高后,就很容易引發中風。

高血脂是引發腦卒中的第二大病因,約有20%的腦卒中是由高血脂引起的。作為人體中的一種必不可少的重要物質,血脂有許多非常重要的功能,但如果血脂過多,就會造成“血稠”,在血管壁上沉積,逐漸形成小斑塊,使動脈粥樣硬化;當這些斑塊逐漸變多、變大后,就會發生血栓堵塞血管,使血流變慢,嚴重時血流甚至會被中斷。這種情況發生在腦部,就會出現缺血性中風。
糖尿病屬于腦卒中的易患因素之一,腦卒中患者中約有15%是由糖尿病引起的。此外,腦卒中患者如果吸煙的話,也會患上糖尿病。
研究發現,糖尿病患者動脈硬化的發生率比正常人高5倍。由于糖尿病患者胰島β細胞分泌胰島素絕對或相對不足,引起糖、脂肪和蛋白質代謝紊亂,其中以糖代謝紊亂為主。胰島素不足使葡萄糖轉化為脂肪而使葡萄糖的貯存量減少,大量脂肪被分解成甘油三酯和游離脂肪酸,尤以膽固醇增加更為顯著,因此容易引發高血脂,加速糖尿病患者動脈硬化,因此,糖尿病患者常常伴有微血管病變和大動脈硬化兩種病變。
統計顯示,約有10%的腦卒中患者是由于肥胖引起的。與一般人比較,肥胖者發生中風的幾率要高出40%。這主要是與肥胖者內分泌和代謝功能紊亂,血中膽固醇、甘油三酯增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等因素有關。此外,胖人還常伴有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等疾病,這些都是中風的危險因素。
腦卒中患者中,有5%是愛吸煙的“癮君子”。因為煙草中含有大量尼古丁,吸煙成癮會使人體重下降、食欲減輕,但同時又會使胰島素抵抗和皮質醇增加,這些都是導致血糖和血壓升高的因素,最終導致中風。
了解了容易引發腦卒中的高危因素后,我們怎樣才能對照自己和家人,及早發現腦卒中的癥狀呢?對此,可以參考腦卒中風險評估表。
表中列出了血壓、心房顫動、吸煙、膽固醇、糖尿病、運動、體重、腦卒中家族史等8項風險因素,每項1分,分數≥3分即是高危,應盡快到醫院做腦卒中篩查,接受醫療干預。
此外,腦卒中雖然具有發病急、難以預測的特點,但發病前也會出現一些早期征兆,預告近期很有可能發生中風。如能及時識別這些信號,積極防治,就能大大減少腦卒中的危害性,甚至不發病。
具體來說,存在腦卒中高危因素的人,如果突然出現以下征兆,就要特別小心。
1. 一側肢體無力或麻木;
2. 說話不清或理解語言困難;
3. 雙眼向一側凝視;
4. 眩暈伴嘔吐;
5. 既往少見的嚴重頭痛、嘔吐;
6. 一側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
7. 意識障礙或抽搐;
8. 一側或雙眼視力喪失或模糊。
以上癥狀,只要發生一種就應立即就診,即使這些癥狀在幾分鐘內消失,也不能排除腦卒中的可能性。(責任編輯/清揚)

5分鐘,讓堵塞的血管暢通
腦卒中雖然十分危險,但如果在生活中注意飲食和作息,并調整生活方式,還是能進行有效預防的。下面,就和大家分享一個制作起來只需要5分鐘的簡單食療方法。
原料:1 杯檸檬汁、1 杯姜汁、1杯大蒜汁、1 杯蘋果醋和適量蜂蜜。
具體做法:
1.將蒜頭去皮,姜去皮切小片,把它們榨成汁或打成泥。
2.用網布隔掉渣渣,然后絞出汁。
3.將得到的汁放入鍋里,加入檸檬汁與蘋果醋,開大火,等汁液滾后轉小火慢煮,注意不要蓋鍋蓋,讓水份蒸發掉,煮到汁液只剩下一半后關火。
4.汁液的溫度降低后,加入蜂蜜攪拌均勻,這主要是為了讓汁液好入口,所以加多少視個人的口味而定。
做好的成品裝瓶放入冰箱就OK了,然后每天早餐前服用一湯匙,能有效預防腦卒中、高血壓、冠心病、感冒等疾病。(來源:本刊資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