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浩
水是生命之源,但是水資源短缺已經成為當今世界面臨的重大挑戰。為了緩解世界范圍內的水資源供需矛盾,聯合國于1993年通過決議,確定每年的3月22日為世界水日。2015年世界水日的宣傳主題是“水與可持續發展”(Water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3月22日至28日是中國水周,我國紀念2015年世界水日和中國水周活動的宣傳主題為“節約水資源,保障水安全”。
從基本的自然稟賦條件看,中國的水資源總量在世界上排名第六,但由于人口基數大,人均水資源量特別少。在世界上192個有水統計的國家里,中國的人均水資源占有量排第127位,是聯合國認定的13個水問題最為突出的國家之一。其次是空間分布不合理。長江、珠江等四個流域,人口、GDP占全國一半左右,水資源占81%,北方6個一級流域,人口、GDP、國土面積占全國一半,耕地占全國65%,水只有19%。第三是時間分配不均勻。我國是大陸季風氣候,雨季很明顯。英國倫敦、法國巴黎和北京、哈爾濱的降雨量一樣,但是倫敦、巴黎每個月的降水差不多,而北京在20天里降掉了全年一半的雨量,所以我們不得不修水庫,把汛期的洪水存起來轉化為枯水季的水資源。這三個特點造成中國的水資源十分緊張,開發利用的難度很大,要極大地加以重視。
我國面臨的水資源問題主要有四個:水資源供需矛盾突出,水環境污染嚴重,水生態系統退化,極端和突發事件頻繁。我國水問題的科學背景,統一的客觀基礎就是流域水循環發生了演變。流域水循環分自然水循環和社會水循環兩部分,自然水循環和社會水循環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相互作用,加速了流域水循環的演變,在這個演變過程中發生了一系列資源效應、生態效應、環境效應。要解決這些水問題,有一個統一的科學基礎,就是“自然—社會”二元水循環及其伴生過程演變的機理揭示、規律認知與過程模擬,需要進行多維均衡綜合調控。
水資源危機作為全世界所面臨的共同問題,已經成為繼石油危機之后的另一個嚴重社會危機。面對這樣的形勢,我們應該致力于五方面的研究,采取措施,積極應對水資源危機:一是研究和建立水資源危機預警系統,實時監測水資源現狀,評估未來發展動態,有效降低突發水危機事件對社會經濟的沖擊效應。二是各級政府和有關職能部門共同努力,加快水資源危機應急體系的建設。三是加強水資源論證,嚴格控制取水總量,科學制定流域水量分配方案,防止區域水資源的過度開發。四是廣泛宣傳環境保護知識,增強公眾水資源保護意識,強化各項節水措施,建設節水型社會。五是努力保護水環境,嚴格控制入河污染物總量,改善生態環境。
目前我們國家已經科學制定了水資源安全保障戰略,具體地確定了172個重大的水安全項目,國家和各級政府正在加大投入并積極采取落實措施,著力保障經濟社會發展的水資源安全。今年的中國水周主題也確定為“節約水資源,保障水安全”。總之,“保障水安全”不僅是解決我國水資源問題的當務之急和重中之重,而且還是實現我國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