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30日,“綠色低碳發展變革力年會”在北京舉行,杜祥琬院士出席會議并發表了自己對能源問題的見解。他在說完上面的話后進一步闡釋道,中國不要在人均汽車擁有量以及汽車排量等指標上去追趕美國,因為那不符合中國的國情。他認為中國的發展具有明顯的高碳特點,而這并不是一種可持續的發展模式。他同時指出,我們要大力發展綠色能源和低碳經濟,日本和歐洲的經驗已經表明現代化不一定要高碳,低碳同樣可以通向現代化,可以通向富裕。
2014年3月,宇宙學家宣稱利用BICEP2望遠鏡探測到了支持宇宙大爆炸理論的關鍵證據,即原初引力波,但此后有科學家認為引力波信號可能是星際塵埃產生的噪音信號。今年1月底,歐洲航天局(ESA)發布公告稱,在和利用ESA普朗克空間探測器開展研究的宇宙學家共同進行的一項分析中,BICEP2研究人員收回了當時的結論。不過,以貝內特為代表的一部分宇宙學家仍然對發現原初引力波持樂觀態度,他指出目前多個團隊正在努力找到發現這個關鍵證據的機會。
美國科學促進會(AAAS)和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1月29日聯合公布的一項調查顯示,美國公眾對一系列熱點科學問題的看法與美國科學家存在嚴重分歧,包括轉基因食品、氣候變化和進化論等。針對這一現狀,萊什納在《科學》雜志上撰寫社論指出,這種分歧并不令人驚訝,且責任主要在科學家。他認為,民眾“需要對話,而不是講座”;而科學家是自己工作最好的發言人,他們對自己的工作最了解,有義務把這些工作“翻譯”給大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