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盤茂




2015年世界氣象日的主題是“氣候知識支持氣候行動”。氣候變化對自然環境和人類生活會產生很大影響,其中全球變暖帶來的問題尤為明顯。從身邊的點點滴滴做起,低碳發展,綠色生活,不要讓地球持續“發燒”。
氣候是人類賴以生存的一種自然資源,對人類幸福、健康和人類社會發展、繁榮至關重要。從原始時代起,就存在著人類對氣候的自發適應關系。隨著科學認識的積累,這種關系逐漸發展成為自覺的利用。進入21世紀,氣候變化問題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研究者逐漸認識到氣候變化、自然環境與人類社會三者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人類活動正在以各種方式影響著氣候變化,氣候變化也以其本身特有的方式影響著地球環境和人類社會,成為制約人類社會發展的主要因素。
全球變暖,人為溫室氣體增加是主因
近百年地球氣候明顯變暖,其證據表現在氣候系統的方方面面。例如:地表、大氣和海洋溫度升高,冰川、積雪、海冰減少,海平面高度上升,大氣水汽含量增加等。人類對氣候系統的影響很明顯,人為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甲烷等)排放量已達到歷史最高!
氣候變化影響自然系統,放大自然災害影響
一些地區的降水變化和冰雪融化正在改變水循環,水資源系統受到氣候變化影響。
海洋酸化現象日加嚴重。
許多陸地、淡水和海洋物種改變了它們生活的地理范圍、活動季節、遷徙規律、數量以及物種間的相互作用。
氣候變化對農作物的負面影響已經超過正面影響。
一些地區與氣候變暖和高溫熱浪有關的疾病和死亡人數上升。
控制全球變暖幅度,保護地球氣候
溫室氣體持續排放將會導致未來地球氣候持續變暖,并將可能對人類和生態系統造成不可逆轉的影響。如果不加大減排力度,預計到21世紀末期,相比工業化前將升溫3.7~4.8℃。
溫室氣體累計排放量決定21世紀以及以后全球平均地表溫度升高幅度。
當全球氣溫變化相對于工業化前溫度升高1~2℃時,全球所遭受的風險處于中等至高風險水平;而溫度升高4℃或更高,將處于高或非常高的風險水平。如果采取積極減排措施,仍有可能將本世紀末相對于工業化前的全球升溫控制在2℃內。
加強適應措施,降低氣候變化影響風險
通過提高適應能力并增強恢復能力,可持續發展能夠降低氣候變化的脆弱性。需要我們進一步加強氣候風險管理,將氣候服務信息融入氣候敏感行業的各項政策框架和規劃中。需要氣象部門與用戶之間建立非常密切的伙伴關系,共同應對氣候變化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