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衡

每到春季,“過敏”又成兒科關注重點。本期給大家介紹一種特殊的過敏疾病。這種疾病本身并不常見,但后遺癥比較常見,家長們應加倍留意。
它的名字叫做“過敏性紫癜”,又稱“出血性毛細血管中毒癥”,是一種侵犯皮膚和其他器官細小動脈和毛細血管的過敏性血管炎,是兒童時期最常見的毛細血管炎之一。目前病因尚不明確,普遍認為與感染、食物過敏、藥物過敏、花粉及昆蟲咬傷有關。開始可有發熱、頭痛、全身不適、流鼻涕等;出現針頭至黃豆大小皮疹。好發于四肢伸側,尤其是雙下肢和臀部,呈對稱分布,成批出現,容易復發。
大班的強強一陣瘋跑,突然彎腰雙手捧腹,前額直冒冷汗,并且出現嘔吐。學校在通知家長后趕緊送醫。醫生檢查發現,強強體溫、呼吸正常,腹肌軟,無固定壓痛,也無反跳痛。驗血報告白細胞總數輕度升高,化驗血小板計數正常,決定收入兒科急診室觀察,給予一般性治療。
次日,強強腹痛緩解,雙下肢小腿處發現多處對稱“青紫塊”,醫生確診為“腹型過敏性紫癜”,后收至兒科住院治療兩周。
顧名思義,腹型過敏性紫癜以“腹痛”為主要癥狀,可先于皮膚紫癜、關節癥狀之前出現;若皮膚紫癜延遲出現或不出現,則極易誤診為急性闌尾炎等外科急腹癥,以致用藥失誤。
因此,家長應特別注意以下4大要點:
1.腹痛反復發作,痛時較劇烈;
2.腹痛部位多不固定,可位于臍周,也可位于下腹部;
3.多為陣發性絞痛,但壓痛較輕微;
4.同時多伴有嘔吐、血便(黑便),嚴重者為血水樣便。
孩子一旦確診為腹型過敏性紫癜,應及時住院治療。
兩大信號:皮疹+腿痛
中班的牛牛大腿上出現少量皮疹,因為不癢,老師和家長均未加重視。
幾天后,皮疹仍未退,媽媽在附近大藥房買了些藥膏給牛牛擦,沒想到晚上牛牛直喊腿痛,熱敷后減輕。次日,下肢皮疹越來越多,小腿疼痛加重,并伴有腫脹,去醫院后確診為過敏性紫癜,住院治療十天后病情好轉出院。
皮疹是全身性疾病的一種體征:同一形態皮疹可見于不同疾病,同一疾病可有不同形態的皮疹。紫癜最大的特征是——皮膚出現大小不等的瘀點、瘀斑,壓之不褪色;“雙下肢皮疹”和“腿痛(腓腸肌痛)”為常見兩大癥狀。如若發現上述癥狀,除進行血常規和凝血功能檢查,排除血小板減少或凝血功能異常,還要進行病原學和免疫功能檢查,以早期診斷、對癥治療。
單純皮膚型患兒通過防治感染、規避過敏原和服用抗過敏藥物可獲緩解,但必要時也需要使用激素治療。
7歲的Meier患上過敏性紫癜后,住院一周。爸爸媽媽看到她身上的紫癜已全部消退,就要求出院了。約半個月后,爸爸媽媽發現Meier的小便呈茶水樣,到醫院驗尿。結合之前病史,醫生診斷為紫癜性腎炎,Meier只得又一次入院。
時輕時重、反復發作,都是過敏性紫癜的特點。據臨床統計,過敏性紫癜在發病后3個月內,60%病兒都有腎損傷,出現蛋白尿、血尿甚至腎功能異常等癥狀,輕者呈無癥狀性血尿,可有或無蛋白尿;多數患者出現肉眼血尿、鏡下蛋白尿和管型尿,伴血壓升高或輕度水腫。
癥狀輕者尿檢出現紅細胞或有少量蛋白,單純中藥治療就能恢復;腎損傷較嚴重者,在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的基礎上,可能還要使用環磷酰胺等免疫抑制劑。
一般紫癜性腎炎(腎病)療程都在半年到一年,甚至更長。
●注意保暖。在紫癜還沒好時要注意預防感冒,得了感冒要及時治療。
●注意忌口。立即停止食用可能引起過敏的食物;忌辛辣刺激食物,少吃粗纖維食物,如芹菜、油菜、筍、菠蘿等(以免損傷胃腸黏膜,誘發或加重胃腸道出血)。等紫癜不出現了,可先試食肉類,2天無新出皮膚紫癜者再增加新食物。
●注意防蚊。防止蚊蟲叮咬,避免接觸可疑過敏原,暫不要打預防針——這三者都是紫癜反復的誘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