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我聽人講,患了肝病要多吃些糖,這個說法有道理嗎?
答: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由于人們的生活水平偏低,一旦被確診為肝病,包括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等,當時能給這些患者提供的營養品就是白糖,這就在一些人的意識中形成了“得了肝炎就要吃糖,糖能夠保肝”的錯誤認識。如今,這種錯誤仍在部分中老年人中流傳。其實,得了肝病并不需要大量吃糖,甚至要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糖的攝入,因為有相當一部分的肝病患者會出現糖耐量降低,攝糖過多易致血糖升高,甚至可能誘發糖尿病,即肝源性糖尿病。
據國外報道,大約90%的肝硬化患者與大約80%的慢性肝炎患者存在著不同程度的糖耐量異常問題,在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中,也有大約30%左右表現出糖耐量降低。
醫學專家認為,肝病患者的糖代謝紊亂主要與肝細胞損害及肝功能障礙有關。在這種情況下,一方面產生胰島素抵抗,另一方面呈現糖代謝相關酶的活性降低,兩個方面的共同作用使糖的轉化與利用減少,從而引起血糖升高,持續發展還可演變成為肝源性糖尿病。
因此,近年來專家一再強調,肝病患者應在積極控制原發疾病的基礎上注意血糖及糖耐量的檢測,以便能夠及時發現問題,做好防護與治療。如果檢測結果提示血糖升高或糖耐量降低,患者就要限制糖的攝入,尤其是要限制食用白糖、水果糖及含糖量高的甜點心、甜飲料等。此外,患者還要注意限制食物總熱量,而且淀粉類食物產生的葡萄糖所提供的熱量不宜超過60%,以免誘發或加重糖代謝紊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