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大器
在市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擴大)上,楊雄市長作了2015年上半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和下半年工作考慮的報告。在評議中,代表們更加清醒地認識了上海走穩經濟新常態的重要價值,并為更好地創新驅動、轉型發展、凝聚共識,為下半年上海經濟發展的階段演進統一了思想自覺。本文試從經濟視角談點認識。
一、上海2015年上半年經濟發展的盤點與認識
2015年上半年,上海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實現了“時間過半,完成任務過半”的目標。全市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經濟質量、效益和結構有了進一步改善。從經濟運行的重要數據上觀察,頗具合理性。如經濟增長7%,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13.1%;又如全市居民消費價格上漲2.4%,全市新增就業崗位34.2萬個;再如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7.9%;系統體現出經濟、財政收入平穩增長,物價總體平穩,就業形勢總體穩定,居民收入穩定增長等特征。概以言之,上海的經濟增長已經達到了全國的平均水平,在步入經濟新常態的征程中,較好地完成了極具價值的“轉型”,平穩、合理地邁開了健康的一步。從經濟轉型升級的相關要素上觀察,向好態勢得以保持,如全市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10.2%,新興產業發展中基于互聯網的新經濟快速發展;又如全市新設企業數同比增長11.9%,開放型經濟發展水平進一步提升;再如企業效益較前也有明顯的改善;總體上經濟加快轉型升級的向好態勢得以鞏固。其中,第三產業的支撐作用,市場活力主體的民間投資增長令人矚目,創新驅動發展的積極效應進一步顯現。
從經濟運行和經濟轉型升級上梳理,上半年的經濟形勢體現出了鮮明的階段特征:第一,上海已經率先在全國步入了與世界、開放銜接的經濟新常態;第二,經過五至七年的促改革、調結構、防風險,上海上半年的轉型發展呈現出系統整合、創新攻堅的態勢;第三,統籌保障和改善民生,注重城鄉建設管理和社會治理,也是經濟協調聯動發展、相得益彰的共生環節。可以預言,下半年也將進一步充分體現上海爭當先行者階段演進的主要階段性特征。
二、鞏固上海內外呼應、結構調整、轉型發展局面的戰略思考
楊雄市長代表市委、市政府對今年下半年的經濟社會工作明確了“一個目標”、“五個關鍵”和“九個加快”的總體部署,特別強調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把好方向、尊重規律,提出了把握大局、順勢而為。可見從鞏固上海結構調整、轉型發展的責任自覺上思考,我們有必要從高處著眼審視,優化戰略上的三個把握。
1、在多項國家戰略的迭加聯動中尋求突破。從全國范圍看,上海是同時推進多項國家戰略的唯一一個省(市)級地域。經歷20多年的“四個中心”建設,近10年的浦東綜合配套改革的積累,2013年9月至今的1年半時間內,自貿試驗區和科創中心建設相繼啟航,已經實施并將持續深化的多項國家戰略系統融合迭加聯動,正成為上海未來高處著眼的發力點。抓住共生型的核心,精準地尋求每一年度的聚焦突破口,更需要科學把握融合定位。
2、在對外開放新格局的高地構建中連接世界。從連接世界開放發展的視野看,上海承擔著國家構建對外開放新格局高地的重任。上海的多項國家戰略作為我國連接世界經濟發展潮流的窗口,一直發揮著探路實驗、積累經驗并復制推廣的作用。用開放倒逼改革,形成承外啟內的局面。就效應導向而言,可以想見在上海自貿試驗區擴區后的“加快試驗期”,國際、國內的開放、改革呼應亦將成為上海未來的戰略選擇。按照習近平總書記“變中有進、變中有新、變中突破”的方法論,在形成國家對外開放新格局高地的進程中,抓住連接國際、國內的主線,更需要戰略眼光、整體統籌。
3、在創新驅動、轉型發展的階段戰略演進中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從上海的發展看,創新驅動、轉型發展已走過了七、八個年頭,也為上海在全國盡早適應經濟新常態夯實了基礎積累。在面向全球經濟發展新趨勢的2015年,上海的階段演進更要牢牢把握政府職能轉變這個重心,在推進國家戰略的“多自聯動”中加快轉變政府職能,特別是相應的權力、責任清單,讓市場徹底復蘇,讓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細胞徹底激活。抓住政府的自我革命,同樣需要“加減乘除”,十八般武藝傾巢出動,實現名副其實的初衷。
2015年的上海,挑戰與機遇并存,揚帆經濟新常態,心無旁騖正當時。 (作者系市人大代表、浦東新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上海市政府參事、上海金融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