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5月,劉強東一手創立的京東商城在美國納斯達克掛牌上市。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刊文稱:如果說京東是中國的亞馬遜,那么在它本月上市發行時應購入其股票,而且多多益善。從某種意義上說,京東確實是中國的亞馬遜。
近11年間,京東體量增長了1萬倍,已經是中國最大的自營電商平臺,上市當天市值近300億美元。但在這些成績背后,是從2004年1月開始,京東所走的一條備受質疑的路,包括燒投資人的錢,無法盈利,看不到拐點等等。據媒體介紹,2009年以來京東連年虧損。
劉強東強勢主導,堅持不盈利情況下的高速增長。劉強東最絕的是從2004年到2014年,京東商城前后融資額共計23億美元,融資后京東商城估值為72.5億美元。劉強東對外表示:“有了錢未必行,但是沒有錢萬萬不行!京東賬戶上最多已擁有超過150億元的現金儲備。”
面對一個燒錢且沒有盈利的電商,京東怎么抓住投資者的心?
從2004年創立起至今,京東的發展速度一直讓業內同行望塵莫及。從2004年到2008年,它的年銷售額分別為1000萬元、3000萬元、8000萬元、3.6億元和13.2億元,2010年是102億……可是在這令人震撼的增長率背后卻是利潤幾乎為零。對此,劉強東曾經表示:當然,一家不賺錢的公司可恥,我也有可恥的感覺,不能為股東創造利益。但如果一家公司在不該賺錢的時候賺錢是愚蠢,我寧愿羞愧也不愿愚蠢。
深諳投資之道的投資者選擇公司,不僅僅會看公司眼前的發展速度,更看重一個公司的利潤空間和發展前景。京東作為中國目前電子商務較為潛力與拓展性的公司,其吸引國內外風投資本的加盟是市場環境、政策變化及產業方向廣闊等諸多因素的共同體現,而風投項目的盈利性也是最直接的重點。
投資者們喜歡京東,而且樂于投入,他們看中京東的未來潛力。“對于投資人的每筆錢,京東商城都干什么、虧多少錢、虧多少年,都會有非常詳細的解釋,投我們的肯定是認可態度。投資人有自己的判斷,我們不是騙投資人。騙子是你拿人錢的時候給出了承諾,但是拿完錢之后做的完全不一樣。”“我們有我們投資的進度,相信不久的將來大家能夠看到。”劉強東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