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麗娟

2014年6月29日晚23時,警方接到舉報,稱居住在保德路某小區的馮先生家中有人吸毒和販毒,警方迅速趕到該住所將馮先生等人帶走調查。可不料,他們前腳剛離開,盜賊就聞風而至,將馮先生收藏的價值145萬余元的古董盜竊一空。這究竟是巧合,還是一起精心策劃的“調虎離山計”?
百萬古董不翼而飛
2014年6月29日,對于家住閘北區保德路的馮先生來說,可謂是倒霉透頂的一天。因被他人舉報販毒,馮先生在派出所度過了驚魂不定的6個小時。洗脫嫌疑回到家中,卻吃驚地發現屋內一片狼藉,多件價值不菲的古董、玉器不翼而飛……
意識到家中被盜,馮先生立刻撥打110報案。很快,閘北區公安分局刑偵支隊民警就趕到了案發現場。仔細勘查之后,民警發現室內十分凌亂,兩個臥室翻動痕跡明顯,客廳的沙發上和地面上也留下許多痕跡。但由于現場曾經有多人走過,很難對鞋印等痕跡進行比對分析。在對周圍鄰居進行走訪后,一位鄰居表示,案發當日,確實有一個行蹤可疑的男子出現在小區內。由于馮先生居住的樓里和小區門口都沒有安裝監控探頭,警方無法確認嫌疑人的身份和逃跑路線。
雖然警方沒有發現任何有價值的線索,但馮先生卻覺得事有蹊蹺:為何無緣無故地有人在深夜舉報自己涉毒?小偷怎么偏偏在他被警方帶走配合調查的時間段內實施了盜竊?難道這是一起精心策劃的盜竊案?據馮先生介紹,保德路的這套房子是他與朋友不久前共同租下的,兩人平日也不常住在這里,但把收藏的玉器、古董都放置在這里,知道這一點的人并不多。而失竊的物品恰恰是一批貴重的古董,價值高達145萬余元。
同時,馮先生向警方提供了一個嫌疑對象。此人外號叫“胖子”,與馮先生原本是朋友,還曾經為馮先生開過車。但在一次車輛修理過程中,馮先生懷疑“胖子”從修理費中私自拿走了五千元導致兩人不和,從此不再來往。馮先生懷疑“胖子”懷恨在心,從而實施盜竊。
舉報涉毒竟是“調虎離山計”
沒有監控錄像,現場也沒有留下有價值的痕跡,只有一個身份不明的嫌疑人,就在案件偵查陷入僵局時,警方突然想起,被盜物品中有一個手機,或許可以尋找到案件的突破口。通過技術手段,一個叫張志剛的人進入警方的視線。警方發現,案發后張志剛一直在使用這部手機,還因吸毒被長寧警方行政拘留五天。
警方很快就找到了張志剛。“當時朋友打電話說,讓我跟他去發一筆小財,我就跟著去了”。審訊中,張志剛承認,自己在案發當天確實曾跟隨一個外號叫“胖子”的人到過馮先生家中,并搬走了三個大箱子。根據張志剛提供的線索,警方確認另一名犯罪嫌疑人“胖子”,正是馮先生提到的懷疑對象,真名叫言利民。
由于言利民平時行蹤不定,也沒有固定的落腳點,所以抓捕工作十分艱難。幾經周折,警方終于從閔行區的一家汽車修理行了解到,不久前,言利民曾將自己的一部本田轎車送到修車行修理,并從盜竊的贓物中取出了一塊玉石作為修車費。
在基本確定言利民的活動范圍后,警方決定引蛇出洞。2014年7月,警方根據線人提供的線索在預定地點守候,準備將言利民抓捕歸案。但與言利民通話確定見面時間和地點時,線人因為過于緊張露出破綻,引起了言利民的警覺。發現異常的言利民并未到達預定的地點而是提前上了線人的車,并開車連闖三個紅燈。警方當機立斷開車將言利民逼停,當場抓捕手持匕首企圖襲警的言利民。
到案后,言利民對自己的盜竊行為供認不諱,并且承認那晚向警方舉報馮先生涉毒的正是自己。
原來,汽車修理費事件后兩人關系破裂。為了報復馮先生,2014年6月29日晚22時許,言利民精心策劃了一起“調虎離山計”:他事先打電話到派出所舉報馮先生販毒,待警方從保德路將馮先生帶到警局后,言利民打了個時間差,帶著自己平日一起吸毒的“好友”張志剛于30日凌晨5時許到馮先生家實施了盜竊。
庭審現場一波三折
2014年12月15日,閘北區檢察院依法對言利民、張志剛盜竊一案向閘北法院提起公訴,法院公開開庭審理了此案。
法庭上,言利民對自己的犯罪行為供認不諱。張志剛卻一直喊冤,他堅稱,自己根本沒有盜竊的故意,當天只是為了取“毒品”才會出現在案發現場。張志剛還向法官強調,自己根本沒有進入馮先生的房屋實施盜竊行為,直到離開馮先生家,言利民才向自己坦誠是去盜竊古董的。
“拉桿箱中裝了什么你知道嗎?會是冰毒嗎?”
張志剛遲疑了一會,回答:“不會是。”
“三個那么大的拉桿箱都是言利民一個人搬下來的嗎?你有沒有到樓上的房間里?”
“我是上了樓,但我沒進房間。就站在電梯里,一腳門外一腳門里堵著電梯,幫他把皮箱拿了下來。”
“那你看到三個大箱子有什么想法呢?”
“我當時確實沒有想法,就是很單純地幫他把東西拿下來,就是腦袋里沒有拐彎的地方。”
盡管張志剛矢口否認自己參與了盜竊,但庭審證據和檢察官的追問卻戳穿了他的謊言。兩人凌晨時分到陌生的小區,張志剛不僅進入了該小區,上了電梯到達了被害人的樓層并幫助言利民將裝滿古玩的三個拉桿箱拖走。由此可以判斷,即便張志剛沒有進屋或者不知拉桿箱中裝有何物,但他明知是在實施盜竊,而且客觀上也與言利民共同前往并實施了幫助行為,應當認定為言利民的共犯,構成盜竊罪。
出人意料的結局
出乎言立民和張志剛意料之外的是,他們費勁心思搬回來的三大箱古玩大多數是贗品。據閘北檢察院的許檢察官介紹,被害人馮先生報案時聲稱損失了大量的古玩、玉器等,數額達145萬余元。但經鑒定部門鑒定,除了一件青花大碗系清代中期物品以外,其他物品均為現代及現代仿古工藝品,總價值僅為2萬余元。
近日,閘北法院對這起盜竊案做出一審判決:言利民因盜竊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三年,并處罰金三千元;張志剛因盜竊罪判處有期徒刑兩年,并處罰金兩千元。(以上人物均為化名)
檢察官點評
盜竊是一種常見的罪名。根據我國刑法第264條規定,盜竊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或者多次盜竊、入戶盜竊、攜帶兇器盜竊、扒竊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按照《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盜竊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通常1000元至3000元以上為數額較大、3萬元至10萬元以上為數額巨大、30萬元至50萬元以上為數額特別巨大。判斷盜竊的數額,應按照侵犯財物的價值來計算,而不以行為人意圖侵犯的財產數額或其獲利的數額來計算。所以,雖然受害人馮先生聲稱自己被盜的古董價值達145萬余元,兩名被告人也誤以為盜竊的古董價值較高。但最終定罪量刑時,還是應以其實際價值2萬余元作為量刑標準。
另外,盜竊罪屬于故意犯罪,要求行為人必須認識到盜竊罪的相關客觀違法事實。所以,本案中,要認定言利民、張志剛構成盜竊罪,必須要求兩人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財產的目的。直至法庭審理時,張志剛始終不承認自己是去盜竊古董的,他強調自己只是想和言利民去找點“毒品”、“發點小財”,而且自己沒有進入馮先生家中,只是在電梯口幫助言利民搬運了三個拉桿箱。但從客觀實際來講,兩人是在凌晨5點到陌生小區“他人”家中“發點小財”,即便張志剛沒有走進馮先生家中實施盜取行為,但言利民從馮先生家中拿出了三個拉桿箱,從常理判斷不可能是三箱“毒品”,張志剛客觀上幫助言利民搬運了拉桿箱。所以,我們可以認定張志剛有非法占有他人財物的故意,并且客觀上實施了幫助言利民順利完成盜竊的行為,系言利民盜竊的共犯,構成盜竊罪。但在這起盜竊案中,言利民起到了主要作用,是主犯,應按照其所參與的全部犯罪處罰;張志剛起到了次要作用,系從犯,依法應當減輕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