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文鵬
【摘要】如何把駐地新聞轉化為有普遍指導意義的新聞,需要具備高度的新聞敏感和全局意識,也考驗著駐站記者的溝通協調能力。一名優秀的駐站記者,在實際工作中要善于揚長避短,避免出現“燈下黑”、業務水平下降、失去相對獨立性等問題。
【關鍵詞】記者站駐地新聞新聞宣傳
3年前,筆者被報社派到當地一家開發區當駐站記者,協助開發區做好新聞宣傳工作。由于人少事多,要做好駐站工作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駐站記者,關鍵是結合記者站的實際,注意揚長避短。在記者站的優勢是近水樓臺先得月,貼近企業,貼近基層,貼近普通老百姓;劣勢是遠離報社總部,長期呆在一個地方,往往站得不高,視野不夠開闊,工作容易模式化。如何把駐地新聞轉化為有普遍指導意義的新聞,需要具備高度的新聞敏感和全局意識,也考驗著駐站記者的溝通協調能力。
一、離基層更近了,但要避免“燈下黑”現象
從理論、空間上來說,駐站記者離地方更近了,離企業更近了,離基層更近了。與報社一般記者相比,駐站記者更熟悉駐地情況,更容易接觸到采訪對象,更容易寫出得心應手的新聞作品,但實際工作中,也存在盲區,主要是長期駐地,記者新聞敏感容易下降,導致對許多好的新聞熟視無睹,或受地方的局限或記者自身的局限,極易形成“燈下黑”現象。
這里有條新聞。隨著園區招商項目的日益增加,土地指標日趨稀缺,發展空間不斷緊縮,用地緊張成為一些園區發展不得不面對的實際難題。但另一方面由于種種原因仍有部分企業存在占地不開工、開工不投產、投產不達效的現象,形成一邊是工業用地日趨緊張、一邊是土地資源長期閑置浪費嚴重的局面。為了盤活存量資源,有效利用閑置及低效土地,池州開發區啟動“騰籠換鳥”計劃盤活土地,提高土地的產出效益:對“征而未用、用而未足、建而未產”三種情況,采取依法回收土地、加快建設進展、優選新項目等不同解決方案,現已確定對15宗項目用地進行依法有償回收。同時采取靈活供地方式,大力推進標準化廠房建設,為科技含量高的中小型企業落戶提供便利條件。
“騰籠換鳥”計劃和標準化廠房的建設,相當于為開發區今后幾年的發展爭取了上千畝的土地指標,在不增加土地占有量的情況下,把每寸土地的效益發揮到了極致。
面對這樣的“新聞”,駐站記者知道最早,僅把它當作一項工作“簡訊”輕易地“漏”過去了。而報社的一名記者了解到這條線索后,立即對開發區的做法進行了深入采訪,并很快以《池州開發區:讓每一寸土地都生“金”》為題進行了報道,推動了“騰籠換鳥”工作,取得了很好的社會效果。
類似“燈下黑”現象還有很多。駐站記者一定要深入基層寫基層,發揮駐站的優勢,避免“燈下黑”劣勢,在“走轉改”中尋找“活魚”,讓來自基層的報道更加出彩。
二、離報社總部遠了,但不能降低業務標準
有一個現象很耐人尋味,記者駐站后,工作化、程序化報道多了,新聞性、可讀性強的稿件少了,新聞敏感性和寫作水平有“下降”的趨勢。
簡單分析一下原因,從客觀來說,遠離報社總部,報社對駐地新聞的要求相對寬松,同時受駐地機關工作語言和通訊員水平的影響,不利于駐站記者新聞寫作水平的提高。從駐站記者自身角度來說,放松了新聞業務學習,降低了新聞業務標準,僅滿足于一般的應付性工作和日常報道。
要提高駐站新聞宣傳工作的水平,首先是要加強報社采編部門對記者站工作的業務指導。特別是編輯部作為一個新聞媒體的中樞,在掌控把握宣傳報道意圖方面具有記者站不可比擬的優勢,應幫助駐站記者開闊工作思路,改進報道作風,創新報道方式,從而增強新聞稿件的針對性和感染力。駐站記者要經常加強與報社采編部門的溝通與交流,要時時提醒自己,要跳出地方看地方,時時跟進全市、全省乃至全國的發展趨勢,深入挖掘駐地特色優勢,深入關注經濟社會的難點,破解難題,采寫出對全局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新聞。
其次,要進一步增強政治敏感性和社會責任感。新聞敏感是記者政治水平和業務水平的集中體現。駐站記者要不斷加強政治理論、方針政策學習,不斷了解、摸清變化中的情況,提高政治敏感性和社會責任感。
第三,練好基本功,爭當多面手。由于受人數限制,駐地記者可能一人同時要承擔幾個人的工作。既搞文字,又要懂攝影;既要去一線采訪,又要承擔約稿、編輯、校對、協調等一系列工作。沒有扎實的基本功,就不可能成為一個合格的駐站記者。
三、服務地方意識濃了,但要保持相對獨立性
黨報駐站記者承擔著全面采寫和報道所駐地區各類新聞的任務,作為長期派駐在地方的記者需要正確地處理好與地方的各種關系,其中最重要的是正確處理與地方黨政部門的關系。
作為駐站記者,首先要強化服務地方工作的意識。在工作中,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強化服務意識,及時把地方黨委政府工作的重要決策部署傳播出去,擴大影響力。要主動和當地黨政部門搞好關系,比如說通知開會、參加活動等,作為駐站記者,如果當時沒有其他重要事情,都應該盡可能地去參加。當然,地方上的一些常規會議及活動并不是都要見報的,但是從各種會議上可以獲得一些信息,獲取一些近期當地黨政部門在經濟社會發展上的重要決策和措施,駐站記者可以根據獲取的信息加以思考和采訪和策劃,充分利用自己豐富的信息資源,及時將有關信息反饋給報社,寫出令當地黨委政府滿意的稿件。
同時,又要保持記者的相對獨立性。由于駐站記者人事關系隸屬黨報管轄,地方黨政部門沒有直接管轄駐站記者的權力。作為一名黨報的駐站記者,和當地黨政部門之間不是上下級關系,不能一味地聽從他們的指示,而失去了相對的獨立性。不融入自己的思考,不發揮黨報記者的優勢,那慢慢的就會使自己的新聞敏感度下降。
總之,駐站記者如何和當地黨政部門打交道是一門學問,值得去研究和思考。駐站記者既不能完全聽從當地的指示和安排,失去自己的主見和黨報駐站記者應該發揮的作用,也不能高高在上,對當地的安排一味拒絕。很多時候,當地希望宣傳的東西和報道的模式并不適合黨報的要求,在這種情況下,切勿直接回絕,而是遵循新聞報道規律,巧妙地和他們商討,制定出一個可行的報道方案,這樣既符合了黨報的報道要求,又給了當地黨政部門一個滿意的結果。關系處理好了,環境“寬松”了,記者工作起來才“如魚得水”、得心應手。
(作者單位:池州日報社)
責編: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