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希雯
【摘要】由于近年來國家加大了政策扶持,在此基礎上,傳媒類機構的不斷崛起,為傳媒產業園區的發展引入了全新的動力。本文通過對成都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東郊記憶”進行梳理和分析,從其定位的轉型、創意的特色、新媒體傳播三方面探討了“東郊記憶”的發展現狀。
【關鍵詞】文化創意產業園東郊記憶定位轉型
面對不斷變化的傳媒生態環境和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格局,各大報業集團的發展受到傳統媒體日漸式微的影響,勢必需要全力推進產業擴張,拓展傳媒藍海。而文化創意產業也正在成為城市的戰略發展重點,它的綠色低碳非常符合可持續發展的要求,正因如此,成都傳媒集團積極籌劃打造文化創意產業園的項目——“東郊記憶”。
成都傳媒集團在2009年5月與中國移動集團四川公司,在原本廢棄的舊工業廠房原址上,按城市工業用地更新和工業遺址保護相結合的方式修建了“東郊音樂公園”,到2011年9月29日成都東區音樂公園正式開園,形成了工業遺存保護和文化創業相結合,以音樂為主題的多元文化園區,成都傳媒集團利用自身優勢,形成文化產業集群,并逐步實現對外營銷。
本文從成都東區音樂公園更名為“東郊記憶”這個過程中,它定位的轉變帶來傳播策略的升級,東郊記憶作為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的區域性特色傳播策略,以及其在新媒體環境下整合資源傳播策略三方面對“東郊記憶”的傳播策略進行分析,探討現今“東郊記憶”傳播策略所存在的問題以及需要做出相應調整的必要性。
一、更名“東郊記憶”的定位與傳播升級
1、更名前后的定位
更名前的“成都東區音樂公園”定位精準,是以音樂為主題的“音樂產業聚集園和體驗園”。成傳集團精準的地抓住了成都本地在“超女”熱后打下的音樂基礎及豐富的音樂資源,融合人們的現實需求,并融入“中國移動無線音樂基地”,力圖將其打造成為“數字音樂產業園區”和“音樂互動體驗園區”。“園區的產業龍頭無疑是中國移動無線音樂基地,吸引了一批文化消費類企業聚集,并帶動了大量數字音樂內容服務商和渠道服務商入駐。同時,園區還有很多配套資源,有酒店、酒吧,還有檔次相對較高的餐飲、比較有新意和創意的零售、裝修及風格都較新穎的電影院、辦公等業態。”
音樂公園在更名后變更成“東郊記憶”,名字更具有文化氣息,定位改成為“一基地,多名片”,也給了“東郊記憶”的游客更大的想象空間,感覺也更具有創造力。其中,“一基地”即音樂產業基地。中國移動無線音樂基地繼續與園區加大合作,強強聯合打造“中國數字音樂科技園”。“東郊記憶”力爭融合多種文化藝術元素,除了“音樂名片”外有了多重的定位,是多種藝術的聚集地,以達到它的“多名片”功能。
2、定位轉變與傳播升級
更名為“東郊記憶”之后,其所涉及的領域已由原來的“音樂產業聚集園和音樂文化體驗園”演變為集合了“音樂、美術、戲劇、攝影等文化形態的多元文化園區”。這個轉變也使得原本的數字音樂公園變成為城市建筑與城市強勢業態中的創意產業、文化產業、旅游產業相結合所創造出的創意文化園區,成都傳媒集團構建“東郊記憶”,在滿足自身擴張產業鏈的同時,也促成了傳媒促進城市發展的全新樣本。
在傳播學框架中,學者們將城市傳播定義為:傳播的主體是城市的一種傳播活動,其目的在于打造城市形象、樹立城市品牌。也有人認為,城市傳播就是一種在城市中利用大眾媒介或其他媒介進行的傳播活動。這就要求“東郊記憶”在加強自身建設,實現文化、藝術傳播功能的同時,融入“城市傳播”的理念,豐富城市的內涵,成為成都一張獨特的城市名片。
二、凸顯區域特色的文化創意
在“東郊記憶”,經常各類活動舉行,這些活動大部分可以免費參觀和參加,囊括了繪畫、歷史、音樂等。同時,園區里有近百家商家,以經營為目的,以影音為主的有MINI LIVE音樂現場、播客樂流行、音樂體驗艙、影立方電影院等;還有特別的以表演為主的如#4爵士沙龍等,飲食業,大多獨具特色,如東郊食堂、好多蘋果時尚餐廳、食畫花園餐廳、錦榮一號等定位都是中高檔的餐飲,還有創意制品1899個人電影工廠、jiongbox創意盒子,以及迎合年輕人的游戲館如密室等,還有繪畫等藝術類的。這些商家在其經營的形式上與內容上都與“東郊記憶”的定位較為一致。
在如今的消費社會中,與以往有區別的是,人們更多地關注商品的符號價值、文化精神特性與形象價值。這種消費文化現象在傳媒領域也愈見鮮明。在上述消費類企業中,就置身于成都的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的而言,有一些缺乏區域性特色文化創意。成都作為首批全國歷史文化名城,擁有深厚歷史文化底蘊和非常豐富的自然資源。但縱觀園區內現有單位,對這些豐富多樣的文化資源還挖掘不夠、整合不夠、包裝不到位,創意不足,沒有將成都文化的優勢融入,所以區域性特色不足,在全國影響力甚微。
在成都打造區域性特色文化創意產業園區,要深入去挖掘自身的各類優勢資源,充分利用現代科技對三國、巴蜀、生態、宗教、詩歌、川西民俗等各種特色資源進行整合、并加大改造和提升,形成成型的產業鏈,構筑具有區域性特色的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同時需注意,如何實現文化高品位的軟著陸也是一大亟需解決的難題。
三、新媒體環境下“東效記憶”的傳播策略
1、“東郊記憶”的新媒體傳播現狀與問題
“東郊記憶”的官網風格也是非常有活力的,能凸顯文化和創意主題。在點擊進入官網時還加入了彈窗,有官網的二維碼彈出提示受眾加“東郊記憶”的公眾微信號,官網的首頁上主要設置了以下項目:“首頁”、“記憶載體”、“展演聚落”、“特色街區”、“產業基地”、“招商引資”、“關于我們”。其中“首頁”展現了園區的大體情況,有園區照片和精簡介紹等;“記憶載體”項目下主要是回顧“東郊記憶”作為國營紅光電子管廠的初期成長;“展演聚落”刊登的是“東郊記憶”的場館介紹和活動動態;“特色街區”下分類介紹了餐飲、娛樂、休閑、購物、酒店、劇場六項;“產業基地”刊登了“東郊記憶”作為國家音樂產業基地、多元文化聚焦平臺,擁有創意辦公、藝術培訓、文化人物平臺等多功能的介紹;“招商引資”刊登的是其招商引資的具體項目和聯系方式;“關于我們”則包括了“東郊記憶”的項目簡介、項目歷史、項目地圖等。
就目前“東郊記憶”的官網看,其提供的信息數量少,出現許多項目內容缺失、圖片未上傳的現象;信息形式單一,都是以文字和圖片為主,沒有音視頻文件,缺乏傳播文本應有的生動性、靈活性和互動性;網站更新緩慢、維護不足,信息內容陳舊、網站的建設不是很完善,并且浮于表面,并沒有真正做到與傳播受眾的互動,并根據互動的反饋來改善園區自身的不足,所以形式大于內容,傳播效果不是很明顯。
“東郊記憶”的官方微博粉絲截止至2015年6月有四萬,每天平均有三條左右的更新,截止6月有10000條左右的微博,微博形式都是文配圖,微博內容有“快訊”、還有“早安東郊”,“東郊記憶攝影基地”等確定的欄目,還有不定期更新的“商家活動預告”和“影立方影訊”、“東郊記憶明星商家”等。囊括的話題包括了園區的大小活動,商家的折扣和活動、成都市熱門的活動和新聞,更新速度比較快,但是評論數和點贊轉發比較少,平均10條左右的評論轉發點贊。
“東郊記憶”官方微信在每周五推送內容,搶先發布活動公告,介紹“東郊記憶”的吃喝玩樂。同時,其官方微信還應用了微信公眾號的互動功能,可以憑借官方微信的幫助菜單訪問“東郊記憶”微網站,了解具體活動信息。
2、“東郊記憶”的新媒體傳播方向
在全媒體時代,人們被各式各樣的信息符號包圍,主要還是通過媒介來認識文化創意園區及其主題。在信息傳播的內容方面,要利用新媒體及時高效的互動性,通過信息的傳播,不僅提高“東郊記憶”的傳播者與受眾之間的交流與互動,而且要試圖提高在受眾中關于“東郊記憶”的“口耳相傳”。這種傳播模式在新媒體時代,微博微信等的蓬勃發展下,速度與效率會有很大的提高。
在其信息傳播形式方面,要背靠成都傳媒集團自身的資源優勢,傳統媒體與新媒體有關聯,也要有區別,要根據不同的傳播目的來確定使用的媒體,還要根據不同的市場和不同的營銷策略來選不同的平臺,高效高速的整合媒體資源,進行文化品牌的塑造。同時注意利用慈善活動、公益宣傳、品牌告知等形式獲得受眾的持續關注。
總之,對于不同的傳播目的,媒體策略是不同的,適時選擇傳播媒體,開發特色創意,才能成就傳媒進軍文化創意產業的全新樣本。
參考文獻
①東郊記憶官網,http://www.eastcdcom/portal.php?mod=view&aid=l2.
②《東區音樂公園更名“東郊記憶”》,http://rolLsohu.eom/20121102/n35643600 7.shtml.
③劉璐、王安中,《城市傳播研究:學科交叉常態化建設的創新路徑》[J].《社會科學輯刊》,2009(11)
④王效,《傳媒進軍文化產業的創新實踐》[J].《新聞實踐》,2012(1)
⑤何苗,《城市傳播視野下的城市文本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13
(作者: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研究生)
責編:姚少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