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雅晴
【摘要】本文通過對我國現代的反智主義思潮進行一個較為系統的梳理之后,在對于反智文化有一定了解的基礎上,通過微博大V用戶在面對某個具體事件的態度中,窺探微博中的中國現代反智主義思潮,希望能夠在此分析的基礎上,對于我國的微博以及網絡文化的管理提供一些警示和參考。
【關鍵詞】傳統媒體自媒體反智文化微博
反智主義這個詞語,最早出現于美國思想家霍夫斯塔特的《美國生活中的反智主義》。在這本書中,作者明確的指出了在美國政府中存在的反智主義思潮,披露了在美國大眾中隱藏的對于精英文化的反感,至此以后,反智主義這個詞語就開始流行開來。反智主義的目標,就是試圖取消知識精英階層固有的制度化特權,使老百姓和知識分子都能在一人一票的平等架構中參與市場經濟的博弈①。筆者認為,反智主義原本想要實現的平民階層與精英群體的對等關系,在當代的反智主義文化中,由于自媒體平臺的參與,已經和原本的意圖出現了偏差,如何及時的修正和補足這種偏差帶來的整個社會的認知錯誤,則還需要通過自媒體自身的不斷發展和提高才能得以實現。
一、中國發展歷程中的反智文化
1、早期的反智文化
反智主義所代表的不是一種學術潮流,更多的是代表著一種態度。其實早在自媒體時代來臨之前,反智文化就已經被引進中國了。早在1976年就有海外“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余英時發表了《反智論與中國政治傳統》。在文章中,他把中國反智思想的源頭直指向中國的政治制度,認為中國古代專制制度造成了反智主義思想的存在。
2、近現代的反智文化
中國的反智文化,在從由舊民主主義過渡到新民主主義時代里,是伴隨著政治意識形態上的斗爭出現的。在這個時代里,作為反智文化是由接受過高等教育或者是留過洋的知識分子,他們企圖通過反智主義來解構中國封建制度帶來的禁錮,在他們的文學作品中,大多透露出對于末時代知識分子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心態,在那一代作家筆下,知識分子的形象卻多顯得可憐、猥瑣、無能②。為了鼓舞廣大群眾投身到對抗封建統治的洪流中,他們大力提倡一種簡單明了的文化潮流,不僅在寫作上大力塑造出普通人在革命中的偉岸身影,而且還提倡白話文和白話小說,在文化上向大眾靠攏。但是這些作家本身又代表著知識分子形象的矛盾作法,也是中國近代反智文化的一個特點。
3、當下新媒體時代的反智文化
中國在經歷了多年的反智文化思潮之后,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迎來了反智文化到目前為止的最高潮。互聯網時代,網民進入互聯網的成本降低,加上手機終端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導致每一個擁有智能手機的人,都可以隨時隨地的進出互聯網,進行發言、留言、評論和轉發等一系列功能。隨著這種現象的大面積擴散,反智文化也開始以更加娛樂化的姿態出現在媒體中,在各大網站、論壇和微博上,各種反智文化的例子舉不勝舉。
反智文化在大眾傳播中的幾個主要表現方式分別是反理性主義、反精英主義、功利主義和娛樂主義,這四個方面在互聯網平臺上,通過一幫“為民主奮斗”的“戰士”的搖旗吶喊、為了博人眼球的炒作、為了“響應娛樂至死的號召”以及“為了反而反”的方式,層出不窮的翻新花樣,其中最為明顯的就是通過和政府政策的唱反調以顯示自己“為民請命”的“獨特”見解“高尚”人格。
在新媒體中以傳播的反智文化的特點就是,過于強調對于精英階層的反抗,從而導致文化的傳播以一種俗之又俗的方式進行傳播,這種俗,在很大程度上已經偏離了反智主義原本的訴求,而被當成是一種可謀利的、快餐式商品的調味料存在著。
二、微博中的反智文化呈現
1、文化比俗
在很多粉絲量超過十萬甚至是百萬的微博用戶中,大多數都存在文化比俗的現象,例如微博粉絲405萬的微博博主在2015年3月17日晚10點20分發表的這樣一條微博“臥槽,這都行!這就是傳說中的鎖骨神功嗎?”首先,微博中的頭兩個字就屬于不文明的用語,但是這樣的用語在微博中被使用的頻率非常之高。再例如在某關注度為122萬的微博用戶中,有一條微博的內容為“那些精致到和真人差不多的充氣娃娃,尼瑪,為啥我覺得有點恐怖啊。”在這條微博的下面配了九張衣著暴露、性感魅力的充氣娃娃圖像,在這條微博中不文明的用語又一次出現,并且還發出了帶有挑逗性和刷新下限和三觀的圖片,這樣的“俗”在微博中可不少見,并且微博是一個靠關注度的高低來生存的,就是這些微博用戶為了博取關注,會故意的在信息來源上進行有目的的篩選,如果說早期傳統媒體中“把關人”的作用是為了避免出現新聞中的錯誤和引起不必要的誤會的話,那微博中“把關人”的作用由于自媒體的開放性,就會變成對于一條微博發出之后,能不能獲得到更多的關注,而不考慮微博會造成的由于“俗”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2、制造熱點博取關注
綜合新浪微博熱搜榜可以發現,在影響因子和粉絲最多的微博用戶中,明星的比例占到了絕大多數,明星作為一種消費產品,他們在微博上的發言大多數都是為了迎合粉絲的口味的,特別是明星這個職業的特殊性,需要得到關注和點擊才能繼續光鮮亮麗的生活下去,因此他們的發言大多數都是沒有什么營養的話題,而且有一點值得注意,明星的微博在很大程度上是根據網友的口味進行變化的,因此他們的微博在很大程度上是跟隨著大眾走的,什么流行就跟隨什么,相比于加V用戶來說,在另一個方面構成了微博反智文化的來源就是微博評論與轉發,當這種巨大的轉發量和評論數量與微博加V用戶結合在一起之后,就會形成巨大的輿論浪潮。
3、商業炒作
微博現在已經不僅是一種自媒體平臺,在很大行程度上衍生出了一系列的利益模式,一個加V用戶的微博如果人氣夠高,企業想要通過以加V用戶發微博的形式來進行宣傳,就要付出一定金額的報酬,通過幾個加V用戶相互之間的@和評論轉發,在微博上形成一種無所不在的宣傳造勢。從宣傳的角度來說,在短時間內造成最大的轟動就是成功,而不在乎宣傳時使用的是什么樣的宣傳手段和宣傳形式及內涵,為了博取眼球和關注,大V們在不斷追求人們獵奇、重口味的心理之下,一步步的突破言語上的限制,游走在道德的邊緣,而這種商業炒作模式由于是在一時之間大面積的傳播,能夠在互聯網上形成一種“這就是現在的風尚”的錯覺,大眾又再一次成為狂轟濫炸下的追隨者,這樣的惡循環反反復復互為起點,形成一條沒有終點不歸路。
三、對微博反智文化的再思考
1、對精英文化的消解
中國目前的反智文化所體現出來的是一種對壟斷階層的抵制,是每個個體對于創造個性知識的渴望和對純娛樂信息的一種替代性的需求。在微博這個平臺上,每個人都可以發表自己的見解和觀點,一言不合就可以在網上通過輿論左右風向,這是對于傳統的精英媒體存在的一種反抗,在這個反抗的過程中,通過大眾狂歡式的情感宣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實現對于事件真相的探索,或者是讓個別的精英階層代表人顯露出不為人知的一幕,奪回屬于大眾的話語權,但是在這個過程中,由于言論的開放性,這種情感的宣泄最后會淪為接近瘋狂的發泄,最后變成鬧劇,給社會造成巨大的認知錯誤。
2、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微博中的信息發布,追求的是一種高效、快捷的傳遞,要在第一時間抓住別人的眼球,就必須使用容易形成沖擊力的文字和圖片,例如在之前的“湘潭產婦”事件中,微博大V作為自媒體,由于他們經過了身份驗證,大眾就會跟隨他們的觀點,而他們為了博取關注即使更新信息,會在主觀上進行肆意猜測,最后在整個社會形成錯誤的輿論風向。但是隨著傳統媒體的介入,一層層的剝下真相的外衣之后,才還給了醫院一個公道,但是對醫院的名譽已經產生了不可消除的影響和損失。
另一方面,中國目前處于社會轉型階段,國內外各種勢力都在暗中蠢蠢欲動,中國的一言一行都受到世界矚目,而在網絡上也形成了雙方相持不下的局面,更會引起整個社會結構的變化,因此要警惕“民主斗士”與“社會公知”的煽風點火。
3、微博中沉默的螺旋
微博中存在的種種反智文化形式和內容,是微博大V為了迎合受眾的口味和愛好,滿足他們對于某一方面的觀點的認可或者是批判而帶來的話語權的使用感,微博大V為了商業利益而尋找反智文化來源或者成為反智文化的制造源頭,這都有其市場規律,支撐這個規律走到今天的,是公民對于自身話語權的充分發揮的一種渴望。
公民在通過微博表達自己觀點的時候,首先希望的是表達出自己的想法,當發現自己的想法與絕大多數人一樣的時候,“沉默的螺旋”就會開始轉動,在微博中形成一種擴大效應,偶爾存在的反對聲音不是會自行消解就是會沉寂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中,這樣一來信息的流通在表面上看起來是更加高效了,但是會帶來處于輿論信息另一端的信息被掩蓋,從而形成一種不對等的信息流通。在這個過程中,由于“越是傻子越敢叫喚”,加之“真傻犯錯誤處理還能輕些”,這種有力約束和有效導引使“負篩選”和“向下拉齊”的機制暢通無阻,并經長久的“教化”和滲透而成為眾所認同的“慣例”乃至“公理”,不僅制造了許多荒誕的世相,更使遭遇“汰優”原則圍剿的知識分子命運愈加凄慘③。
因此對于微博中的信息流通要及時予以疏通和指導,倡導網民從提高自身媒介素質開始,創造出一種真正的平衡的、多向的信息流通,只有這樣,才能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住微博中有害的反智文化,為社會輸送更多有益的言論和思想。
參考文獻
①陳偉球,《傳媒民粹化背景下的反智亞文化研究》[J].《新聞與傳播研究》,2014(4):105-113
②樊星,《當代文化思潮中的“反智主義”》[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5):74-79
③張川平,《論王小波對“反智傾向”的文學表現與文化批判》[J].《南京社會科學》,2011(4):140-151
(作者:安徽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新聞傳播學碩士研究生)
責編:姚少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