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少紅
【摘要】隨著報業集團事業不斷發展壯大,對人才的需求日益擴大,編外人員隊伍迅速膨脹。編外人員已經成為報業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要積極探索并解決好編外用工帶來的問題,提高報業人才隊伍的整體素質,為可持續發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關鍵詞】報業集團編外人員雙軌制
報業集團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已經成為以主報(黨報)為龍頭,子報、期刊、新媒體多種傳播載體并存,非報產業為支撐,跨媒體、跨行業、跨區域、跨所有制發展的現代傳媒整體。隨著事業不斷發展壯大,集團對人才的需求日益擴大,原核定的事業編制人數已經遠遠不能滿足工作需要。近年來,報業集團編外人員隊伍迅速膨脹。而編內和編外并存的“雙軌制”,給隊伍管理帶來了難度,也存在一定問題。
一、編外用人存在的原因及特點
隨著文化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報業集團大多在進行著轉型發展,集團產業化進程加快,網絡、移動、數字等新媒體發展勢頭迅猛,急需大量專業型、復合型人員。而各級政府部門嚴控機構編制,增加編制人數難度大,甚至仍沿用多年前的老的人員機構編制標準。而且出于報業集團人才需求的多樣化、特殊性等原因,很難通過事業單位統一公開招聘錄用到合適人員。另外,原有在編人員管理不到位,存在抱著“鐵飯碗”、吃著“大鍋飯”、坐著“官位子”、人員難流動、只進不能出、人崗不相適等等現象。這些原因都導致了大量編外人員的產生。
目前,報業集團編外人員呈現以下特點:
一是數量龐大。以安徽日報報業集團為例,編外聘用人員(不包括發行投遞員)數量已經遠遠超過在編人員。
二是錄用崗位從過去單一工勤崗位為主轉變為專業技術和管理崗位人員為主。截至2015年5月底,安徽日報報業集團編外聘用的專業技術和管理崗位人員比例達到83%左右,其中又以采編人員為主體。
三是整體素質不斷上升。近些年,報業的擴張式發展,需要更多專業性強、業務精通、素質全面的人才。因而,編外錄用的大批人才學歷層次較高、素質較好、年齡結構較輕。四是用工方式和身份多樣。根據崗位不同,有單位聘用、部門自聘、勞務派遣等多種形式。如一些關鍵性、技術性崗位采用單位聘用,輔助性崗位采取部門自聘,工勤技能崗位采取勞務派遣等。形式復雜,人員的待遇及各項管理也有不同。
二、存在問題
從實際工作來看,報業集團的編外人員維護了集團的穩定和發展,已成為事業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但隨著事業單位人事制度和文化體制改革的深入,編內編外的“雙軌制”用工也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
1、編外人員的聘用缺乏科學合理的統一規范,隨意性大
由于報業集團由若干獨立的法人單位組成,涉及多行業多領域,人員需求不同。在編外人員的招錄上,往往是各直屬單位自行操作,招錄條件各異,錄用程序不夠規范。有的通過社會公開招聘,有的則通過“關系”,把關不是很嚴格。編外人員的使用有一定隨意性,而且是“誰使用,誰管理”,對編外錄用人員的審批及管理缺乏統一的標準和依據。
2、人員身份不統一,管理難度大
由于編外聘用人員的身份不被上級組織部門、人社部門認可,在干部使用上、職務、職稱晉升等方面不能與在編人員同等對待。而新頒布實施的《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人事部關于在事業單位試行人員聘用制度意見的通知》、《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處分暫行規定》及近幾年推行的事業單位崗位設置工作等,都不包括編外人員。編內人員聘用制管理,編外人員勞動合同制管理“雙規”運行,在人員進出、考核、晉升、工資、福利等方面適用不同的政策,造成人事管理的混亂。從而不利于集團的統一規范管理,也影響編外員工隊伍的成長。
3、待遇有差別,隊伍不穩定
主要表現在:一是編外人員的收入體系缺乏合理的薪酬標準,與在編人員收入結構和增長機制不同,會打擊編外人員的工作積極性。二是目前部分地區事業單位在編人員沒有參加養老保險,編外人員按企業標準繳納養老保險,其退休時領取的養老金將比同崗位在編人員減少近50%。而這一點隨著2015年1月國務院《關于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的出臺和實施,將有所改觀。三是有些單位在公積金待遇、醫療待遇上都有區別。編外聘用員工公積金繳費比例普遍低于在編人員;單位的醫療補助制度大多僅覆蓋到在編人員,編外聘用人員暫時無法享受。四是在學習進修、職務評聘、評先評優上,沒有形成有效的激勵機制,編外人員發展空間極為有限,編外人員時常處處感覺自己是“局外人”,導致了隊伍的不穩定。
4、對編外人員教育培養不夠
與“體制內”的員工相比,編外人員往往工作更加勤奮努力,聽從指揮、服從分配。拿新聞采編人員來說,往往那些條件艱苦、環境較差地區的采訪任務,都是編外的記者承擔,他們經常奔波在新聞第一線、沒有時間和機會接受單位的教育培訓。而單位對員工多是重使用、輕教育,對編外新聞工作者的培養和鍛煉不夠重視,紀律約束不夠嚴格,以至于出現了極個別損害黨報集團形象的現象。編外采編人員對單位缺少歸屬感,主人翁意識缺乏,自我價值得不到提升,給新聞采編人才梯隊建設都帶來一定影響,不利于單位穩定和可持續發展。
三、解決路徑探索
在現有的編制管理體制下,編外用工是報業集團事業發展的客觀需要。要逐步解決這種“雙軌制”運行帶來的系列問題,下一步還應該:
1、嚴格控制編外人員數量,規范用人流程
應本著“必要、精干、高效”的原則,嚴格控制編外人員數量。確因工作需要使用編外人員的,要嚴格履行事前審批程序和進人程序,嚴禁“打招呼”、“找關系”隨意進人。要采取靈活的用工方式,新聞采編、管理崗位、以及其他專業技術性強、關鍵性崗位人員要面向社會公開招聘,工勤技能型崗位人員全部外包給勞務派遣公司,進一步減少單位的管理成本和勞動糾紛。招聘工作要在“公開、平等、競爭、擇優”的原則下,建立統一規范的招聘錄用條件和招聘程序。
2、推行崗位設置改革,創新管理體制
以《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關于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的出臺為契機,加快推進報業集團的崗位設置工作。完成按需設崗、競聘上崗、以崗定薪、合同管理,實現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轉變,由身份管理向崗位管理轉變。執行“崗位定薪、能力定薪、同工同酬”的收入分配政策,形成所有員工公開公平競爭擇優的用人環境。建立健全統一的工資增長、社會保障、考核考評、獎懲、職務晉升、職稱評定等一系列管理制度,擯棄“編制”觀念,打破身份等限制,積極創造編內編外人員公平競爭、共同發展的良好局面。
3、重視編外人員教育培養,加強隊伍建設
編外人員是集團事業發展的不可或缺的力量,要注重加強培養和教育,用事業留人、待遇留人,還要用感情留人、文化留人。要充分尊重他們的權利,注重他們的發展,關心他們的成長進步。要加強內部文化建設,增強向心力和歸屬感,開展更多必要的培訓和進修,提升個人素質,滿足他們自我價值的實現。尤其對新聞采編人員來說,有了被認同的主體地位,才能進一步增強對新聞事業的熱情,增強作為黨報集團新聞工作者的自豪感和責任感,自覺維護新聞工作者的利益和形象。
引導好、保護好、發揮好編內編外各類人才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努力提高人才隊伍的整體素質,為報業集團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是當前報業集團改革創新的根本要求,也是報業生存發展的首要任務。
參考文獻
①寧陽縣編辦課題組,《編外用人管理情況分析》[J].《機構與行政》,2014(3)
②嚴穎穎,《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對編外用工的啟發》[J].《西部大開發》,2012(10)
(作者單位:安徽日報報業集團人事處)
責編:姚少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