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杰
近年來,全國各地和本市發生了不少食品安全事件,食品安全問題已經成為社會熱點、難點問題,受到各方高度關注。盡管本市食品安全工作取得了不小成績,但這項工作具有長期性和復雜性,體現在食品安全隱患仍然存在、食品安全事件時有發生、食品安全基礎尚不牢固。因此,有必要持之以恒地開展執法檢查,監督、推動政府相關監管部門積極作為,依法行政,繼續保持高壓態勢。自2011年以來,市人大常委會每年把食品安全法執法檢查作為年度重點監督工作,年年審議執法檢查報告。市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在監督工作創新上下功夫,探索運用多種新方法,改進執法檢查方式,讓執法檢查組能認真聽取和反映民意,執法檢查報告能有針對性地提出合理意見和建議,審議后有效督促有關方面認真研究處理常委會組成人員審議意見,切實提高監督實效。事實表明,“執法檢查—政府整改—跟蹤檢查—次年再執法檢查”的模式,可以起到集中力量打攻堅戰的作用,達到“積小勝為大勝”的目的,切實提高監督工作效果。
創新“定重點”原則
連續數年對相同法律法規開展執法檢查的模式對每年選擇哪些領域作為檢查重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委員會在確定重點內容時形成了比較系統的原則。一是突出延續性。每年的重點之一就是檢查評估去年常委會對執法檢查審議意見以及市政府整改措施。例如,2012年的檢查重點包括2011年檢查涉及的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監管體制機制、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攤販的監管、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社會監督機制情況等三個方面。二是體現代表意愿。在2014年市十四屆人大二次會議召開的“完善監督管理制度、健全監管體制,保障食品安全”專題審議上,代表們提出了加強城鄉接合部無證無照攤販管理、加強對超市等重點領域食品安全的監管、推進食品安全追溯體系建設等方面的意見、建議。在當年開展的執法檢查中,這些內容成為檢查重點。三是反映食品安全熱點問題。2013年和2015年執法檢查把群眾和媒體普遍關注的嬰幼兒奶粉質量安全管理、肉類食品監管、保健食品監管問題等作為重點內容。
創新“曉實情”途徑
能否看到真相、聽到真話直接決定了能否發現問題、剖析成因、提出對策。委員會在執法檢查中堅持以暗訪為主,不搞形式主義,不作表面文章,避免走馬觀花、蜻蜓點水,而是深入實際、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廣泛聽取群眾呼聲,深入了解群眾訴求,全面真實掌握政府工作情況,認真分析各方面意見建議,善于發現問題及其癥結所在,以扎實的調研來提高監督質量。2011年,31次明查暗訪活動中暗訪為26次,暗訪比例為83.9%;檢查的73家單位中,暗訪為66家,暗訪比例為90.4%。2014年,檢查活動全部是暗訪,出發前由參加活動的代表們從生產經營企業名單中隨機抽取部分企業進行暗訪暗查,委員會領導、政府陪同人員事先都不知道暗訪地點。執法檢查組還在早間經營高峰時段隨機選取部分路段暗訪小餐飲店、小食品店,了解無證無照食品生產經營活動監管工作。
2013年,為深入了解區縣政府落實食品安全屬地責任的情況,委員會改變以往開座談會聽匯報的做法,采用個別訪談的調研方法,單獨聽取部分區政府食品安全工作分管副區長的意見建議。由于參加人員較少,氣氛相對寬松,分管副區長們直言工作面臨的困難,暢談思考和建議,提出了高度重視基層食品安全監管網絡建設、盡快建立涵蓋各個監管部門及各級監管網絡的監管信息平臺、探索采用“黑名單”曝光等措施推動食品企業誠信建設等高質量的建議,為執法檢查報告所采納。
創新“聚合力”方法
監督法第24條規定,執法檢查組的組成人員,從本級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以及本級人大有關專門委員會組成人員中確定,并可以邀請本級人大代表參加。委員會在實踐中凝聚更多力量參與到執法檢查中來,從而形成合力,增強監督實效。一是橫向合力。委員會探索與其他專門委員會開展合作,共同開展執法檢查。2014年,委員會和農業與農村委員會同步開展食品安全法律法規、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執法檢查。兩個委員會按照“一個主題、兩個側重、有分有合”的要求分別組織、共同參與,起到了“1+1>2”的效果。二是縱向合力。委員會在歷年的執法檢查中,都有針對性地邀請部分區縣人大常委會參加,以便全面了解中心城區、城郊結合區、遠郊區縣的不同需求,從整體上掌握相關工作情況。2012年,委員會委托各區縣人大常委會重點就食品攤販管理問題開展不同形式的檢查或調研活動,力求全面反映全市食品攤販管理的做法、成績與不足。2013年,委員會還制定并下發了《關于完善市和區(縣)人大教科文衛工作聯動機制的建議》,不斷完善執法檢查等方面的聯動機制,增強工作合力。三是代表合力。委員會通過各種形式,發揮市人大代表、區縣人大代表在執法檢查中的作用。2012年,委員會探索在執法檢查組之外專門成立了由8位市人大代表組成的調研小組,自主設計調研方案,選擇特定領域,與執法檢查組同步開展平行調研,形成的調研報告作為執法檢查報告附件提交審議。2014年,市人大代表多次在深夜和清晨出動,深入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大賣場、標準化菜場開展暗訪。在2011年執法檢查中,共計446人次參加了檢查活動,其中市人大代表196人次,區縣人大代表97人次,分別占44%和22%。2015年,委員會將執法檢查與食品安全領域市人大代表專業小組建設有機結合,讓代表專業小組成員全程、深度參與執法檢查,也通過執法檢查推動代表專業小組的運行和發展。
創新“借外腦”方式
善于借助“外腦”,掌握相關專業機構和專家的各種成果,對提高監督調研效果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一是善用統計數據。國家統計局上海調查總隊是權威的政府部門專業調查機構,執法檢查報告多次運用統計數據作為重要論據。例如,曾援引“當大規模食品安全問題發生時,85.8%的受訪市民希望從政府公告或大眾媒體獲知有效信息”的數據,建議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宣傳報道和知識普及,幫助消費者提高自我保護能力,引導全社會理性看待食品安全問題。二是發揮協會作用。2012年,認真聽取市餐飲烹飪行業協會等協會的意見,了解到政府監管部門在餐廚垃圾處理、餐廚廢棄油脂處置、油水分離器安裝等工作中,一些制度沒能經受現實生活的檢驗,沒能持久發揮作用,并提出相應工作建議。2015年,召開食品行業協會座談會,了解協會在促進、督促食品生產經營企業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方面發揮的作用。三是用好專家資源。每年執法檢查都會邀請專門從事食品生產經營或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的代表全程參與活動,讓他們在活動中發揮專家作用。例如,良友集團是全市最大的糧油生產經營國有企業,該集團數名負責同志先后參與執法檢查,其中一名以市人大代表的身份在2011年執法檢查中擔任一個小組的組長,領導該組就糧油安全領域進入深入檢查。
創新“督整改”策略
在食品安全法律法規系列執法檢查中,委員會改變以往對政府回復意見只作書面審查的做法,赴相關區縣、企業開展跟蹤檢查,了解審議意見的落實情況。2012年執法檢查報告審議后,委員會專門就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監管等執法檢查重點內容,赴奉賢區進行調研,聽取了相關政府部門及區縣政府的情況匯報。除了法律規定的跟蹤檢查外,委員會還采用了其他形式督促政府部門整改。2014年,開展“完善監督管理制度、健全監管體制,保障食品安全”專題審議,要求市政府和有關部門就專題審議上代表們提出的5個方面11類建議提交整改落實情況的書面報告。
本屆市人大常委會任期內,委員會將按照常委會領導“多年持續監督、每年突出重點”的要求,聚焦于懲治食品安全犯罪、食品安全企業主體責任落實情況、推動政府進一步完善監管與指導并重的企業監管模式、完善食品安全技術支撐體系及基層監管網絡建設、推動政府強化科學監管、實現重心下沉等方面,繼續做好執法檢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