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天

一邊是常委會組成人員、市人大代表,一邊是市食安辦、市食藥監局、市農委、市質監局、市公安局等相關部門和單位的負責人。5月27日,市人大常委會舉行食品安全法執法檢查專題會。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殷一璀、副主任鐘燕群參加并講話。這場帶有“詢問”元素的專題會,盡管不同于常委會的專題詢問,但讓人大代表與政府部門“面對面”溝通,針對執法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坦誠交流、商議對策,在互通互動中,推動食品安全難點和頑癥問題的解決。
難點,怎么破
“我有一個問題想請市農委的領導回應一下。”劉震華代表率先就郊區羊肉的集中屠宰問題發問,“目前上海活羊屠宰基本以作坊為主,食品安全隱患不小。但從執法檢查的情況看,這個問題依舊沒有解決。請問政府相關職能部門在解決過程中還有什么困難?”對于代表的提問,市農委副主任殷歐坦言,推行羊肉集中屠宰在實際操作中遇到一定困難,主要在于消費者比較喜歡新鮮的“熱氣”羊肉,以及集中屠宰對農民不方便等原因,所以這項工作一直想推,但是一直沒有推成功。殷歐表示,由于集中屠宰短期內存在難度,目前正在推進適用于小作坊的安全操作規范。“我覺得在這個問題上,是不是能夠再拓寬一點思路。”在聽完市農委的回應后,劉代表進而提出自己的看法,“我建議,政府部門可以通過設立臨時屠宰點或采取購買服務的方式,對活羊屠宰進行規范。”
當前,無證無照餐飲店已成為城市管理“頑癥”。去年人大執法檢查發現,滬上不少小規模餐飲店存在無證經營情況。今年針對區縣交界處無證無照餐飲店的情況,執法檢查組進行了“回頭看”,結果依舊不容樂觀。“政府在這個問題上的監管是努力的,但是效果不太好。這個頑癥治理不好,就是我們的藥不對路,我們要換思維了。”許麗萍代表直言不諱地指出。據了解,當前百分之六、七十的無證無照餐飲店由于房屋和環保問題沒有取得相應證照,比如經營場地太小,無法取得營業執照,進而無法辦理食品經營許可等等。“無證無照餐飲店產生的根源很復雜,其中就包括就業的剛需和生活的剛需。“金永紅代表則認為,像這樣一種頑癥的治理,不能簡單化,或者是一刀切。“無證無照并不意味著食品安全不過關。由于房屋問題而辦不出證的和由于環保問題辦不出證的,這兩種情況要區別對待。存在油煙擾民等環保問題的,當然不能給予證照,但對于因房屋面積、房屋屬性等資質門檻無法獲照的,我們能不能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從實際出發,降低一點食品經營許可的門檻,采取一些靈活性的監管辦法,探索符合現實需求的管理模式。”金代表的想法也得到了與會代表和有關部門的認同。市食安辦副主任、市食藥監局副局長顧振華表示,代表的建議為政府部門指引出一條治理無證無照餐飲店的思路,他們將繼續探索分類監管、臨時許可、備案等管理模式。
監管,怎么嚴
“工商、質監、食藥監‘三合一’監管體系改革以來,運作的時效性如何,在改革過程中碰到哪些問題?”許麗萍代表拋出的問題也是代表們普遍關心的問題。市食安辦主任、市食藥監局局長閻祖強回應說,市場監管體制改革后,監管人員處于磨合期、整個工作流程處于再造期、信息化系統處于改造期,需要有一個過程。他還指出,“三合一”的市場監管通過增加檢查的頻次來防范風險還不夠,必須要通過監管人員的監管加上技術的防范,再加上制度和法律的保障,才能夠有效地推進。
“目前基層對食品安全的監管往往是檢查時比較重視和規范,但在檢查后缺少對生產過程和經營過程的全程監控,安全監管無法保障。”丁明代表指出。對此,閻祖強回應,隨著市場監管改革相關配套文件的擬定,本市準備出臺落實區縣政府加強食品安全監管的若干意見,首先是對食品監管人員、裝備要求配置到位,明確責任,其次是明確檢查頻次,并將其與移動執法、電子監控相銜接。針對代表擔心的市場監管體制改革后,食品安全抽檢頻次下降的問題,將把抽檢完成情況列為各個單位的考核內容。此外,為了對食品安全“從嚴監管”,將對“全程監管”的責任到位予以強化,突出企業主體責任。“一是監管措施要上墻;二是誰來監管這個企業,要上墻公示;另外,企業的法人是誰,也要一并公示。”閻祖強表示。
市場綜合監管體制改革以后,大量監管力量下沉到基層。代表們關心:基層監管隊伍的人員夠不夠用、專業能力過不過關、技術裝備達不達標。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機構合并后,基層監管的人數增加了,但還必須強化專業化培訓,加強專業執法,發揮好體制改革的優勢和效益。此外,如何完善基層巡查機制,提高食品安全監管的能力,也是專題會上代表聚焦的重點。黃惠敏代表建議,食品安全監管可以納入城市網格化管理,由網格監督員對責任網格進行日常的現場巡查,將發現的問題通過特定的信息系統傳送至相關部門予以處理。閻祖強表示,網格化監管是一種有效的方式,他同時透露,市食安辦正與市網格辦緊密合作,將食品安全的巡查作為網格化管理的重要內容,并制定一套操作規范標準,將來下發到基層的監管人員,通過這種巡查方式來完善食品安全問題發現機制。
法規,怎么立
今年4月24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表決通過了新修訂的《食品安全法》,并將于10月1日開始實施。本市食品安全法實施辦法的修改已列入本屆常委會五年立法規劃。此次執法檢查其中的一個聯動,就是把貫徹《食品安全法》和開展地方立法調研結合起來。在專題會上,不少代表提出,新修訂的《食品安全法》建立了最嚴格的法律責任制度,要堅決貫徹實施,讓法律的利劍發揮更大的作用,同時要在全國人大修法的基礎上,結合上海實際把地方性法規修改好。
會上,許麗萍代表說起在執法檢查中碰到的一件事。有一次,在暗訪一家食品加工廠時,在廠門口看到了一堆食品,過期的、沒過期的混雜在一起,工作人員說是從超市退回來的,所以,執法檢查組成員和執法人員要求提供臺賬和銷毀記錄。“這家廠的規模也不是很大,如果是一家管理嚴格的企業,拿出這些記錄,應該是比較快的。但是我們等了蠻久。” “這個隱患,我們也注意到了。”閻祖強坦言,這一直以來是超市和食品生產企業的“潛規則”,有的超市會強勢地將過期食品退給企業,讓企業自行處理、銷毀。當前,法律上對“回收”的定義還不清晰,在新的食品安全法中也沒有明確,所以要在地方立法上加以明確,嚴禁從超市或其他賣場回收食品來加工食品。
保健食品的監管是今年人大執法檢查的重點之一。丁明代表注意到,目前高檔保健食品,如冬蟲夏草、燕窩人參等準入要求不高,資質審查和可追溯制度欠缺。閻祖強表示,當前對于高檔保健品的監管,確實還不夠嚴格,追溯還是停留在索證索票,“新的食品安全法強化了對保健食品等特殊食品的監管力度,因此在我們地方立法中還要進一步明確對高檔保健食品的監管。”
殷一璀主任在講話中指出,本市食品安全工作在前幾年工作的基礎上,取得了不錯的成效。代表們提出的問題,既包含食品安全發現機制、無證無照經營等方面的難點和頑癥,也涉及“三合一”監管制度改革的落實和優化。相關政府部門要創新思維方式,在網格化監管、食品準入門檻、政府管理與經營者自我管理等方面進行更有益的探索,不斷完善食品安全監管模式。殷一璀強調,市人大要進一步加強對執法檢查工作的重視,制定工作標準,明確檢查要素,通過不斷實踐,持續提高執法檢查工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