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巖
【摘要】隨著媒介技術的不斷發展,網絡廣播、手機廣播日漸為人們熟悉和使用。荔枝FM自誕生起就受到廣泛的關注,吸引了大批廣播愛好者創辦自己的專屬電臺。然而隨著“草根”主播的增多,這類廣播節目也暴露出一些內容不足、商業化水平低等問題,本文針對這些問題給出一些可行性意見。
【關鍵詞】網絡廣播現狀發展
一、媒介融合時代草根廣播發展現狀
廣播界有句名言:“車輪子和干電池拯救了廣播”,指的是20世紀六七卜年代,廣播被新興媒介電視沖擊得幾乎沒有立足之地的時候,汽車的普及和干電池的發明賦予了廣播移動媒介的優勢,才使得廣播得以在夾縫中生存下來。隨著媒介技術的發展,網絡廣播、手機應用融合了各傳統媒介的優勢,重新走人大眾視野。
拿傳統廣播來說,世界上任何一家電臺都做不到全球覆蓋,只有網絡可以達到這一要求。因此,廣播通過借助網絡實現了覆蓋全球用戶,超越了普通聲音的局限性,讓廠一大聽眾更能領略到在網上讀廣一播、看廣播、聽廣播的樂趣。與手機,這一當今人們依賴程度非常高的媒介的融合,使得手機廣播在定向性、實時性、移動性、互動性等方面較其他媒體有著更大的優勢。而近年來倍受關注的播客(Podcasting)技術,它使每個網民個體成為信息發布中心,使得每個人都可以創制自己的個人出版物——“廣播節目”,因此,可以說播客就是網絡個人廣播,人人皆為播者。廣播熱情地擁抱了這項技術,發展自己的播客節目,與“播客”實行良性互動,搶占播客發展浪潮的制高點。上海東方廣播電臺在2007年專門開設了一檔反映播客生活、展示播客作品的節目“波哥播客秀”,這是國內播客首次登陸傳統廣播平臺,也是廣播和播客成功融合的例證之一。
技術的變革導致媒介的變化,媒介的變化又引起內容的變化。新技術的推廣應用為創新節目形式提供了新的元素和技術保障,現代通訊技術、數字技術、網絡技術,在廣播節目的形態改革創新中發揮著重大的作用。目前受眾可以通過電話、手機短信網絡參加到廣播節目中;未來受眾可以通過DAB-DMB等實現對廣播內容的自主選擇,這些都在不斷改變著,“播這種傳統媒體節目形態的面貌。
最具有代表意義的是2013年初荔枝FM的app上線。其制作理念是:人人都是主播,大大顛覆了人們對廣播的想象。廣播由最初的單純的你播我聽,發展為現在的人人發聲。
荔枝FM是專門針對主播設計的網絡音頻平臺。任何人,只要申請就可以自由地在該平臺上錄制和發布電臺節目,它最大的特色是降低了錄制節目的技術門檻,只需要添加音樂、點擊錄音、開始錄制、結束保存、起名上傳——僅在手機上就可以完成一檔廣播節目的制作。荔枝FM 一經推出就受到了大量好評,現在已有數萬節目在該平臺上發布,內容有關于經濟、文化、政治這類硬話題的,也有情感、故事、讀書這類溫情的節目,各類話題無所不包,給聲音以最大的想象空間,也使“人人都是主播”的觀念深入人心。
二、草根廣播的問題及困境
隨著加入荔枝FM的主播日漸增多,草根廣播也顯露出一些發展問題,最主要的就是內容不足、話題低俗和無法盈利。
內容不足首先體現在廣播同質化現象嚴重。以音樂節日為例。荔枝FM截止至2015年1月相關節目已有五千余個,但是粉絲數過萬人的卻不足五十個電臺。大量的廣播節目成為了個人情感的宣泄,選取的音樂不夠經典,大部分的時間都是主播對著話筒表達個人的看法。其次是內容過于簡單。以讀書節目為例,許多草根電臺由于制作手段的單一和個人認識的局限,每一期節日都是個人朗誦,無藝術感和節目價值。
話題低俗則主要體現在談話類節目和脫口秀節目中。許多脫口秀節目一味追求節目個性和話題的噱頭,大量真實地記錄了主播斗嘴、甚至是粗口內容,嚴重影響了節日的社會價值。雖然一定時間段內博來了許多粉絲,但是根本上并不利于節日的可持續發展。
三、草根網絡廣播發展策略
1、內容為王
在這個倡導全民主播的時代,優質內容的缺乏是當前音頻市場的主要問題。荔枝FM -直強調主播說話應該和平時一樣,自然隨意就好。但需要指出的是,這僅僅代表著制作節目的態度而絕非內容。就內容而言還應精益求精。以荔枝廣播的《傳播學音樂電臺》為例。這檔節目的主播是浙江某高校的在職教師,它一改教育類廣播節目的說教范式,以講故事、聽音樂的方式將深奧的傳播學理論講授給聽眾。每期的音樂與所講授的理論相呼應,讓聽眾可以更好地學習吸收理論內容。憑借著深厚的學術素養和電臺的DJ經驗,將枯燥的理論變為鮮活的交流。這與其精益求精的內容是分不開的。
再如國外的播客電臺The Talk Showwith John Gruher等等,這些節目的主持人往往也是博客的專欄作者。他們有著大量的案頭材料和手頭工夫,長期豐富的知識儲備使得他們的節目在內容上比他人更勝一籌。
2、商業化發展
網絡廣播許多內容都是草根主播投入自己的成本完成的。大量搏客圈的節目商業化還很成問題,自己掏錢做節目卻長時間得不到回報。除了在內容方面做足功夫外,在廣播的形式上也要大力創新。如一檔音樂播客節目,可以采取聽眾推薦主播播出的形式。每一期主播都列出-個聽眾推薦榜單,如果想讓自己推薦的音樂“前排”或“插隊”播出就需要付出一些少的費用。這樣既為節目吸引了固定的收聽群體,也為節目贏得了相應的發展資金。
3、提高主播專業素養
倡導“全民主播”的草根主持人最大的問題就是缺乏專業的主持人訓練。首先在普通話發音方面,許多主播由于地方音嚴重使得聽眾聽不懂自己在說什么。其次是在說話的內容上,非專業主持人經常出現口水主持的問題。關于一個話題,無節制的,缺乏節奏感的進行討論,有時甚至出現冷場、接不上話的問題,這些嚴重影響著節目的質量。
在自媒體時代,自由發聲的理念深入人心。但是不能否認的是,廣播唯一的傳播載體只有:聲音。依照傳播學大師麥克盧漢的觀點,廣播屬于熱媒介,傳播載體單一、傳播內容清晰度也高。而單一的信道和低清晰度的內容組合在一起,必然會使受眾不知所云。因此提高草根主播的素養,并不是要他們學會“端著”說話,而是學會如何更清晰、有效的交流。
結語
收聽網絡電臺、創辦自己的廣播節目,也許在當下只被少部分人接受和運用。但是聲音的可運用空間卻是不可小覷的。在你跑步的時候、開車的時候、擠地鐵的時候,聽聽也許就是你隔壁的鄰居“張大爺”錄制的描述你自己生活的廣播,也許會使你真正感覺到“開口說話”的力量。任何事物的產生、發展都不會一帆風順,解決好目前的問題,讓“自己的廣播”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