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韜




【摘要】本文以馬航飛機失聯事件發生后約兩周時間內《人民日報》與《南方都市報》的報道作為內容分析的樣本,在基于時間線的基礎上,對相關報道進行了比較分析,認為媒體應在重大事件中快速響應,緊貼事實,避免情緒化報道,在客觀公正理性的角度上提供受眾迫切需要的信息動向,做好輿論引導工作。
【關鍵詞】突發事件 馬航失聯 內容分析日的6篇報道是位于前四版的,其中僅有3月9日、18日兩篇文章位于頭版,分別是《習近平就馬來西亞客機失去聯系作出重要指示》與《李克強同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通電話》。另外位于前四版的報道分別為3月9日2版的《揪心航班,多國搜尋》、3月10日4版的《中國政府將派聯合工作組赴馬來西亞》、3月11日3版的《中國多艘搜尋艦艇抵馬航客機失聯海域》、3月12日3版的《馬航失聯客機搜救工作繼續全力進行》。
《人民日報》僅有的兩天頭版報道,第一篇出現在事件發生后的第二天,位于頭版最重要的位置;第二篇出現在3月18日,頭版中部靠右的位置。首先可以確認的是,能夠作為頭版刊發的重要文章,都是領導人對事件的重要指示或領導人對該事件介入的進展。第一篇是習近平主席對失聯事件作出指示,第二篇則是李克強總理就事件進展與馬總理通電話,文章的篇幅與排布與事件新聞性、領導人級別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那么,《南方都市報》的情況又是如何呢?
在選取的時間范圍內,《南方都市報》共進行了14篇次的報道。其中,除了3月13、14日兩天外,馬航事件的相關報道或多或少地出現在了每一天的頭版,與《人民日報》形成了鮮明對比。其中,在事件發生之初與重大事實公布的關鍵節點,《南方都市報》的頭版也作了專門的強調。同樣選取事件發生后第二天和馬方15日公布重大事實后的兩個頭版,即3月9日、16日的頭版在這兩天關于馬航事件的報道中,《南方都市報》均使用了頭版80%以上的版面,并且是大字體、大圖片,盡可能地形成最大的視覺沖擊力。而篇幅的使用,也是盡可能地擴大,盡可能多地覆蓋已知的事實內容。
(2)報道主題。從報道的主題來看,兩家媒體又有什么樣的異同呢?各自有著怎樣的側重點?就內容來看,《人民日報》主要部分為官方消息發布,其余則為海外消息、領導人動向報道與新聞評論;而《南方都市報》也有一定數量的官方消息,但更多的是對事實本身的梳理與對細節的挖掘,同時也有一些來自境外的消息。
從圖1和圖2中可以看出,兩家媒體的報道著眼點有著較大區別。《人民日報》的17篇報道中,有10篇是中國官方渠道的消息發布,多為“中力”、“中國政府”、“中國”等為主體,進行態度表達與信息發布,占總報道篇次的59%,超過了一半。而《南方都市報》中以來自中國官方消息作為主題的,僅僅有3篇,占總數的21%。在來自國際方面發布的消息報道上,如“馬總理”、“馬方”、“馬民航局”等為主體發布消息的,二者基本持平,均為3篇。
那么,《南方都市報》著重報道的主題是什么呢?從圖2中可以看出,對已有事實的梳理和對內幕與細節的探尋,分別有5篇和3篇,各占36%與21%,加起來也超過了半數。這與《人民日報》以官方渠道信息發布報道過半形成了鮮明對比。從這里可以看出兩家媒體主要關注點的區別?!度嗣袢請蟆芳嘘P注于官方信息的發布與輿論引導,而《南方都市報》更加注重事件本身對受眾的吸引力,挖掘受眾最感興趣的內容。另外,《人民日報》還有2篇關于領導人動向與2篇新聞評論,也可以歸結到輿論引導的范疇內。
二、優化我國媒體突發事件報道的對策建議
面對突發事件后涌現的紛繁復雜的海量信息,受眾最需要的是什么?未來中國重大突發事件的媒體報道,還有很多改進與發展的空間。首先,就黨報報道來說,應該更加注重事件的新聞性,而不是過于專注于政治考量而“壓新聞”,推遲或放棄報道相關內容。以前,“危機事件往往被認為是一種政治事件,或者由于泛政治化的思維方式而被認為與政治有關,因此報道過程中強調的是輿論引導水平,強調的是政治敏銳性,強調的是社會穩定,強調的是統一領導統一口徑,卻不強調新聞規律,也不強調新聞的時效性?!倍磥?,這種趨勢與做法是要進行改變的,高度透明化的信息時代,掩藏與拖延事件報道反而是欲蓋彌彰。第一時間將事件準確、真實地以客觀立場反映給受眾,才是媒體應該追求的目標。而對權威黨報來說,應當“更加客觀、公正、全面,在報道過程中新聞從業者更加講求專業自律和社會責任,并以此努力求得和政治控制的一種新型合作式的協衡。”
其次,對于市場化媒體來說,在面對重大突發事件,尤其是災難性報道時,在注重傳播效果的同時,也不能忘記承擔媒體應有的社會責任。當前的突發事件報道中,市場化媒體會有過分渲染事件、夸大事實的傾向,構建出充滿危機的擬態環境,從而加劇社會恐慌情緒。作為市場化媒體,要在保持原有優勢的基礎上,避免矯枉過正,更好地發揮自身的社會價值,在取悅受眾與做好新聞之間取得平衡。
總的來說,盡管不同性質的媒體在報道方式上有一定的差異,但傳統媒體對于突發事件的報道也有一些共同規律可循。在未來的重大突發事件報道中,首先應當嗅覺靈敏,及時跟進,在保證消息真實的前提下,盡快將信息傳遞給受眾;其次,應當持續跟進信息,做到消息全面、詳實,而不是僅僅為了滿足宣傳需要;同時,傳統媒體應該發揮自身優勢,在信息發布速度落后于新媒體的情況下,關注報道的深度,將已有的消息進行梳理、總結、評論,引發受眾更深層次的思考與分析。傳統媒體也應時刻注重人文關懷,明確自身社會責任,不要只做政府部門的傳聲筒,而要沉穩恰當地對社會輿論進行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