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永勝
2月26日,市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44次主任會議通過了2015年度監督工作計劃。2015年市人大常委會監督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導,依法加強監督,將改進監督工作方式貫穿于人大監督工作全過程;聚焦監督重點,增強監督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更好發揮人大監督職能。圍繞這一總體要求,2015年度監督工作計劃體現出四個方面的鮮明特點。
在議題和項目確定上真正做到“少而精,深而實”
確定監督議題是常委會實施監督工作的重要基礎,也是把握監督方向,提高監督實效的首要環節。但在監督議題的確定上,一直存在難點。比如,在議題數量的增減上,還存在每年安排的監督議題偏多的問題,結果導致重點不突出,在推進過程中往往難以深入。在監督形式的選擇上,由于法律法規實施情況檢查相對比較復雜的原因,往往專項監督偏多,而執法檢查議題明顯偏少。在監督項目的確定上,既要做到與全市大局緊密契合,確保圍繞大局不偏向,又要做到切口要小,操作性強,需要不斷地統籌和協調。
為確定好常委會2015年度監督議題,市人大相關工作部門從去年10月中旬開始啟動監督工作計劃編制工作,在前期調研的基礎上,精心制定了編制工作方案,明確了監督議題選取的基本原則,做到從源頭上把好“關口”。為使監督議題真正能夠聚焦重點,常委會辦公廳在本市主要新聞媒體,并首次在“上海發布”平臺上發布公告,向社會公開征集監督議題建議;通過代表網和綜合信息服務平臺,向全體市人大代表征求監督議題建議;向各區縣人大常委會辦公室發函,征詢監督議題建議。共收集監督議題54條,內容涉及政府職能轉變、自貿試驗區建設、城市安全、環境保護、民生改善等。市人大信訪辦提出了對政府部門的誠信建設,司法改革和教育體制改革試點等重大事項的改革進展,城市治理頑癥工作推進和落實三方面開展監督工作的建議。常委會辦公廳及時將這些建議提交給各委員會,作為醞釀監督議題的重要參考,并加強了與各委員會的溝通。經過幾番醞釀,2015年常委會將對本市司法改革試點、促進商業轉型升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產權制度改革、城市公共交通安全管理、市級財政高等教育投入與經費監督管理等開展專項監督,項目數與去年相比減少了30%。同時,進一步提高執法檢查的力度和密度,將對《老年人權益保障法》、《食品安全法》、《出境入境管理法》、《安全生產條例》、《城鄉規劃條例》實施情況開展執法檢查,執法檢查項目數與去年相比增加了150%。無論是從監督項目的數量上,還是監督議題的內容上,做到了“少而精,深而實”,同時也為回應社會關切,增加監督項目預留了空間。
注重跟蹤問效,確保常委會會議審議意見真正“落地”
后端不重,歷來是個老話題。為做好常委會會議審議,市人大有關委員會前期深入組織調研,有的還要在會前組織專題培訓。在常委會會議審議時,常委會組成人員精心準備,盡心盡責。常委會會議審議之后,審議意見經過整理通過常委會辦公廳發函至市人民政府、市高級人民法院或者市人民檢察院,三個月后提交審議意見復函,至于意見整改得如何,往往缺少有效跟蹤問效,確有“虎頭蛇尾”之感,也影響了人大監督工作的權威性和實效性。
在2015年監督工作計劃中,專門提出了要“進一步規范常委會會議審議意見的形成和辦理,提高審議意見督辦力度”的措施,在原有程序的基礎上,改進和增加了兩個環節:一是常委會會議審議意見經專門委員會或工作委員會討論后提請主任會議討論決定,再由常委會辦公廳按程序辦文轉交市人民政府、市高級人民法院或者市人民檢察院研究處理。二是市人民政府、市高級人民法院或者市人民檢察院三個月內提交審議意見復函后,在一年內還要提出整改情況的報告并提交常委會書面審議。從而打造成一個“閉環”,讓后端更重,整改落地。
在提高專題詢問的針對性、互動性和有效性上下功夫
2014年,市人大常委會對本市信用體系建設情況和城市管理頑癥治理情況開展了兩場專題詢問。與以往開展的專題詢問相比,有許多創新之處。比如,對本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開展專題詢問,首次向常委會組成人員征集詢問題目,使詢問的問題更能反映常委會組成人員關注的內容,聚焦度更高。再如,對本市城市管理頑癥治理情況開展專題詢問,為使專題詢問更有針對性,市人大城建環保委經過近半年時間的深入調研,全面了解了市民群眾關于城市管理頑癥的意見,并深入一線實地明察暗訪,匯編了調研發現的20個既反映成績和經驗也暴露問題和困難的案例供常委會組成人員參閱。
隨著專題詢問越來越被用作人大監督的“常規武器”,市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對此提出了一些意見建議。有的提出,“要進一步提高詢問的質量,防止過于溫柔與和氣”。還有的提出,“在組織方式上要有所改進,不要有過多的‘組織痕跡’,更要避免出現溝通‘過于充分’的現象”。
針對常委會組成人員提出的意見建議,2015年,常委會將在延續以往好的做法的同時,進一步健全專題詢問的組織方式和工作機制,以提高專題詢問的針對性、互動性和有效性。在提高針對性上,確實選擇那些人民群眾普遍關心、問題最為突出的重點問題來展開,今年將焦點聚焦到城市公共交通安全和老年人權益保障上,真正回應好社會關切和聚焦到重大民生項目上來。在提高互動性上,將探索和完善邊審議邊詢問的機制,使得詢問環節更加充實,監督更加有效。在提高有效性上,要把問題問深、問透,做到問有力度、答有誠意,防止“不痛不癢”、“大而化之”。
讓常委會行使監督職權更加公開透明
在常委會行使監督職權公開透明方面,常委會領導歷來高度重視,每年都有實際舉措。比如,2014年,市人大常委會開展促進中小企業發展條例執法檢查過程中,邀請提過相關議案和書面意見的人大代表、相關行業領域的人大代表全程參與;2014年,市人大常委會食品安全法執法檢查組在“暗訪”過程中,邀請部分市人大代表和有關的媒體記者參加;2014年9月,在對本市城市管理頑癥治理情況開展專題詢問時,首次嘗試通過上海廣播電臺同步直播,擴大了詢問的社會影響力。
值得肯定的是,市人大常委會開展執法檢查或組織監督調研時,邀請相關代表全程參加,充分吸納代表的意見建議,發揮代表在監督工作中的主體作用;在常委會會議審議時,邀請市人大代表參加,公民進行旁聽等等,這些已成為“常態”,但對照《監督法》第七條的要求“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監督職權的情況,向社會公開”確實還有提升空間。
為進一步讓常委會行使監督職權更加公開透明,使常委會履職始終置于人大代表和人民群眾的監督之下,2015年監督工作計劃中,進一步明確了三條措施:一是常委會監督工作計劃、“一府兩院”有關工作報告、執法檢查報告、調研報告、審議意見及其復函以及對復函的評價意見等都應當及時向社會公布。二是常委會會議審議均通過代表網進行視頻直播,向代表公開。三是有公民參加旁聽的常委會會議,通過網絡圖文直播、視頻直播或廣播直播、電視錄播的方式向社會公開。通過這些手段和方式,既可擴大常委會行使監督職權的影響力,積極回應社會關切,同時也是對常委會行使監督職權的“倒逼”,更能促進監督工作實效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