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琦

每年人代會上,總有那么一些代表建議直接與人大工作“掛鉤”。在市十四屆人大三次會議上,代表共提出11件與人大工作相關的代表建議。盡管數量和大會收到的833件代表建議總數相比只是“冰山一角”,但確是代表們基于履職觀察、思考和積淀,對推進和改善人大工作提出的真知灼見。
關鍵詞:預算監督、專題詢問
監督“一府兩院”工作是憲法賦予人大的重要職權。在代表們的眼中,人大監督可以大有作為,但還需進一步完善手段、增強實效。
加強財政預算監督是人大行使監督權的關鍵。特別是2015年1月1日新修改的預算法施行后,進一步強化了人大的審查監督職責。洪壘代表注意到,新《預算法》中新增了一條,規定縣級以上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鄉、民族鄉、鎮人民代表大會對本級預算草案的重點審查,包括支出績效實施情況和重點支出、重大投資項目資金的使用及績效情況。為此,他建議,市人大常委會抓緊修訂相關條例和實施細則,通過制度建設,讓代表可在市人大的組織下開展對部門(單位)申報的重大項目支出預算和民生項目支出預算的前期論證,參與設定和細化績效目標及績效評價會,同時市人大也可設專家庫,擴大代表和社會公眾對財政支出監督的參與度,全面推進人大對財政支出的績效評價,形成人大和財政部門對財政支出進行績效前評價和跟蹤,最后由人大做績效后評價的多位一體的績效評價體系,通過人大全過程的監督以及績效評價的信息公開和成果應用,逐步推動人大對財政支出由程序性監督向實質性監督、從制度性監督向效益型監督轉變,增強人大對財政支出預算監督的實效。
除了預算監督,代表也把目光放到常委會開展的專題詢問上。曾坐在專題詢問的會場,和常委會組成人員一起就本市城市管理頑癥治理進行專題詢問的市人大代表許麗萍對此感觸頗深。“委員與代表的問、政府的答,通過媒體傳遞,可以讓廣大市民看出人大監督的力度、政府的工作狀態。”許麗萍從一名“參與者”的角度,提出了一份關于制定《上海市人大常委會開展專題詢問辦法》的建議。她認為,專題詢問不僅是人大監督“一府兩院”的重要手段,也是常委會與相關政府部門就某方面社會熱點與難點問題進行溝通、集中智慧破解難題的平臺。她提出,應當系統總結專題詢問的既有經驗及遇到的問題,進一步統一認識、探究完善。如,詢問的問題是否應事先全部詳細告知政府相關部門;如何進一步提高追問環節效果,防止“問A答B”等。她建議,盡快制定《上海市人大常委會開展專題詢問辦法》,對專題詢問的法律依據、基本原則,以及議題確定、主體對象、程序安排、公開辦法、處理督辦、后評估等方面作出詳細規定,使開展的專題詢問有制度可依,以進一步提升專題詢問的實際效果。
關鍵詞:審議發言、建議辦理
審議發言、建議辦理……這些與代表履職密切相關的內容也成為代表建議的聚焦點。代表從自己切身的履職體會出發,對人大常委會如何進一步支持、服務和保障代表履職建言獻策。
大會上審議發言能否和書面建議享受同等“待遇”?許麗萍代表的建議直接涉及代表自身的履職權利。她指出,為了提高審議質量,代表們會前進行廣泛調研與深入思考,認真準備審議發言。這些審議意見,彰顯代表履職的熱情、飽含為民代言的責任,匯集推進工作的智慧。“現在政府部門往往對代表以書面形式提出的代表建議比較重視,督辦流程也較為清晰,但對會議期間代表口頭發表的各類建議、批評和意見則采用簡報形式進行會議交流,缺乏跟蹤辦理的機制,‘待遇’差異很大。”許麗萍認為,代表提出建議的價值,不能簡單以“書面”還是“口頭”來衡量,否則會影響代表履職的積極性,也影響大會審議的實際效果。為此,她建議,高度重視大會期間代表發表的各類審議意見,對這些審議意見按不同領域進行分類匯總;梳理每個領域的共性或突出問題以及代表們對此類問題建議的解決方案;將這些問題和建議,分別交政府相關部門,要求政府部門在規定時間內進行辦理,并將辦理情況以報告形式在人大代表網公示。
代表建議的辦理一直是代表關注的焦點。《上海市人民代表大會關于代表建議、批評和意見的規定(修訂草案)》經市十四屆人大三次會議審議、表決通過,其中對代表建議的交辦分辦、辦理答復、跟蹤辦理等環節予以了明確。全程參與法規修訂的王玉香代表一連提出四份代表建議,從辦理制度、網上系統、宣貫培訓、回頭看看四個方面對貫徹落實代表建議規定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意見建議。
“在三個月的辦理答復時間里,承辦單位在完成各項規定動作后,若不出現不滿意,基本是‘大功告成’了。”王玉香指出,當前對辦理結果不同的代表建議,并沒有明顯不同的辦理要求。而實際上,辦理結果不同的代表建議,其答復后的“后續動作”有很大的差別。特別是對“正在解決”、“計劃解決”的兩類代表建議,答復中涉及的工作都是進行時或將來時,但這塊后續工作卻沒有相關的考核分值。“既然沒有了考核,承辦人員的主動性、能動性就可能不足,跟蹤辦理的效果也會差強人意。”
如何促進代表建議辦理工作的精細化,推動解決“重答復、輕落實”的問題?王玉香建議,要將原有管理制度與代表建議規定相銜接,補充完善原有考核細則。比如,對“正在解決”和“計劃解決”的代表建議,增設“跟蹤工作”的考核內容和分值。她還建議,調整和完善現有的網上辦理系統,將人大的監督指導、承辦單位的辦理、代表的反饋評價有機結合起來。比如,在承辦單位答復頁面,對辦理結果為“正在解決”的,增設“預計完成時間”的選項;辦理結果為“計劃解決”的,增設“預計起訖時間”的選項。在代表反饋頁面,即“辦理情況征詢意見表”,不同辦理結果的反饋應有所區別。比如,“正在解決”和“計劃解決”的代表建議,“辦理態度”和“辦理結果”要等跟蹤辦理結束后一并評價,或先對“辦理態度”進行評價,待跟蹤辦理結束后方可對“辦理結果”進行評價。
關鍵詞:人大APP
移動互聯時代到來,開始悄然改變著人們的生活習慣和閱讀方式。如何讓人大工作和移動互聯有機結合,以此提升人大工作的效率、擴大影響力,一些代表不約而同地把目光聚焦到APP這個活躍“因子”上。
許利代表提交了一份關于建立“上海市人大APP”代表手機平臺,增加代表履職新途徑的建議。他建議,除了在人大公眾網獲取信息外,再建立“上海市人大APP”代表手機平臺,以突破時間與空間的局限,讓代表快速及時了解各類人大動態、大政方針、民情民意、履職指南等信息,解決代表本職工作與人大履職在時間、精力等方面的沖突,使人大代表提交議案和建議、參加各種會議等更簡約高效,以提高代表履職積極性和能力。
陳岳川代表注意到,今年市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在2015年工作安排中,明確提出加強人大信息化建設,改版“人大網”和“人大代表網”,為此他提出了關于加強人大信息化建設的幾點建議,如,增強人大代表網的使用方便性、統一代表網的網頁風格和加強頁面展示的專業性、加強人大代表網的相關功能、改進代表郵箱的相關功能等。此外,他和許利代表不謀而合,也提出,以移動互聯網為支撐,建立人大代表網的移動管理平臺,并以App的方式進行交互。功能上,應包括人大動態、通知通告、會議安排、代表問卷調查、代表議案、代表建議、系統功能等模塊。為了讓代表更好地使用代表網及其相關軟件系統,陳岳川還建議,系統升級后,應采用多種方式如網上交互教程、視頻教程、操作手冊、現場專題培訓等,盡快讓全體代表熟悉系統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