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雯雯


雖說很多博物館都宣言要“數字化”,也在官網上開辟了藏品圖庫之類的鏈接,但總是讓人覺得敷衍多于誠意。且不說網上能看的作品數量有限,有些作品明明原作能占半面墻,放到網上卻只是郵票大的一塊,還要千叮萬囑地跟你強調版權所屬,不能隨便移作他用,實在讓人累覺不愛。
荷蘭國家博物館Rijksmuseum的氣度就大不相同了。這家創立于1800年的博物館,趁著主展館關閉修復十年的時間,將一百多萬件藏品全部數碼化了一遍,并在2013年重新開放之際,推出了線上Rijksstudio項目。
嫌網上的藏品不夠看是吧,Rijksstudio大手一揮,125000件主要藏品統統給你,比博物館里面展出的還多。嫌圖片放不大,看不清楚?2500 x 2500 pixels, 300 dpi的精度夠了吧?而且全部免費,愛怎么下載怎么用隨便你。
作為荷蘭最受歡迎的博物館,Rijksmuseum擁有豐富的藝術歷史館藏,從中世紀的宗教工藝品,到文藝鼎盛時期的大師杰作都有。倫勃朗的《夜巡》、維米爾的 《廚娘》、梵高的自畫像等,都是鎮館之寶,前面永遠擠著滿滿的圍觀者。
如今,只要在它的官網建立免費個人賬號,你就可以把所有藏品的高清圖一張張扒下來。將其無限放大后,甚至可以比在博物館里更細致地觀察它,還省卻了排隊之苦和十幾歐元的門票,實在是一大福利。就如博物館互聯網經理彼得·喬治所言:“我們館內只能展出8000件藏品,相比110萬的收藏量來說,實在太有限了,我們希望把這些藝術品分享給更多的人。”
其實類似的藝術福利也有先例,比如Google在2011年開始推出的Art Project項目。這是一項利用Google街景技術,拍攝各國博物館內部實景,并借由網絡讓全世界看到各地的藝術作品的計劃。在2012年4月時,Google Art Project已經與40個國家151家博物館合作,將超過32000件藝術品放上了網, 而且圖像畫質也很清晰。

而Rijksstudio想做的還不止這樣。一旦建立了個人賬號后你會發現,除了下載原圖,你還可以把喜歡的藝術品拉進收藏夾,為它點贊,分享給社交網上的其他人,甚至可以用它做成別的產品。
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挑出你最喜歡的作品,將它打印成帆布無框畫或明信片等,在官網下單,在家等著收就好。如果想更有創意一些,你可以把高清圖下載完畢后,切割下喜歡的元素,應用到別的東西上,衣服、提包、手機殼、椅墊、墻紙、自行車,甚至是轉化汽車噴漆,都沒有問題。
“我們提供的圖像,完全可以應用到激光切割機或3D打印機上,” 博物館的收藏部主任塔科·迪比斯介紹,為了激發大眾的靈感,博物館特地邀請了不少知名設計師和設計事務所身先士卒,挑選一些藏品做出新的作品。
另外,Rijksstudio還專門設置了年度設計大獎,從公眾提交的作品中,選出最有創意的十件,以及三名最佳創意者,在博物館內進行展覽,并發放從1000至10000歐元不等的獎金。
結果,Rijksstudio項目的受歡迎度超乎他們想象。在剛推出的前三個月,網站上就建立了32000個賬戶,有超過112000件藏品被下載,做成了28000件作品。網站的瀏覽量也增加了34%,瀏覽時間從每次平均3分鐘延長到10分鐘,而iPad的用戶是對其最有熱情的,平均每次花19分鐘在上面。
如今,已經有超過十萬的用戶在Rijksstudio上建立了自己的賬號,他們的作品涵蓋了時裝、日用品、汽車、家具、視頻等。2015年的設計大獎登記截止日是2015年3月15日,獎項在2015年4月20日揭曉。獨立評審團的級別也非常高,7位專家包括了博物館收藏部長塔科·迪比斯,《wallpaper》雜志主編托尼。錢伯斯,Droog設計所的創意總監雷尼·拉馬克等。“我們對于藏品的藝術感染力很有信心,所以希望大家不只是看,還可以將它們用更多形式分享出去。因為我們對每個人心里的藝術天賦更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