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阿牛

《一代宗師》編劇徐皓峰寫過一篇題為《人民不答應》的文章,講述電影圈之怪現狀,其中提到,“十年來,古裝大片的答案都是‘賴活者稱霸世界’,今年的《銅雀臺》作出有力總結,連曹操都不耐煩地死了,存活的都是小人。十年,我們沒能想出一條活路。活,而無方式要求,即為賴活?!?/p>
在《一代宗師》里,徐皓峰就進行了一次嘗試:活下去,而且不賴活。
宮二因為奉獨行道,不婚嫁、不傳藝、不留后,默默在鴉片煙彌漫中死去。無比決絕,斷卻所有念想。葉問則是相反,最終讓詠春在世界開枝散葉,這就是不賴活(當然,因為高徒,名師才得顯,葉問也是眾多案例之一)。按照電影中的分類法,葉問成了面子,宮二成了里子。
何為里子?《一代宗師》中,對民國那個逝去武林的傳統與規矩,進行了詳盡的描繪,可視為一曲溫情而悲愴的挽歌。在亂世中,規矩已成無用之物,槍炮鐵騎下,傳統皆被轟得煙消云散。這一曲挽歌,也是為傳統文化而唱的——武人、武道,皆為傳統的產物。在過去這100年里,兩千年的傳統已被連根拔起。這種詳盡且華麗的還原提醒了我們,曾有的金樓是何等的輝煌。
3D版本中加入了宮二小時候學藝的段落,稍嫌突兀。或許可以認為,表面是為了交代人物的性格脈絡,為之后金樓和火車站兩場較量進行解釋,實則通過著重于癡迷和堅持的兩點,與最終的獨行形成更為強烈的對比。“所謂的大時代,不過就是一個選擇,或去或留,我選擇留在我的年月,那是我最開心的日子?!苯K難對抗所謂的時勢。這是里子的命運,也是傳統的遭遇。
金樓也是看似閑筆、實為喟嘆的意象。先是葉問的旁白:“一般人看金樓是個銷魂處,反過來看,它是一片英雄地。”再是宮寶森對女兒說:“這天底下的事,你不看它就沒了,看看無妨?!弊詈蠓被浔M,應了宮二那句:“武學千年,煙消云散的事,我們見得還少嗎?”其實何止武學如此。
至于面子,“念念不忘,必有回響”、“憑一口氣點一盞燈,有燈就有人”、葉問在香港開館收徒的要求等等,均給人留下一絲慰藉:禮失而求諸野,這種開枝散葉,就是“野”的堅持,至今仍閃爍可見。
《一代宗師》的另一位編劇鄒靜之說:“詩意與敘事是犯沖的。想想那些完全詩化的經典電影,家衛在選擇上這次已偏向了敘事?!边@次的3D版并非技術手段更新,而是導演的重新剪輯創作。這個版本更加偏向敘事,故事和人物關系更為清晰,更容易看懂。但同時,葉問與宮二的感情線也有更多著墨,比如,增加了葉問想象自己站在宮家大宅門口的場景,增加了宮二想象與葉問相處后切磋武藝的場景,兩條虛線在香港交匯,再敘前緣,這時兩人已成了參與商,關山難越,即使意難平,也只能把那段緣分像棋盤一樣保留在那里。這種描繪感情的方式,因為裹挾著時代的泥沙與家國的興亡,便把遺憾詩化地放大了?!叭松魺o悔,那該多無趣啊”,其實是更為賭氣的話。
另外,3D版把趙本山的主要戲份放在了收尾,那段話放在當下,與說話者可能的處境對照來看,尤其值得玩味:“人生四大難事,生死、是非、成敗、榮辱,皆是過眼煙云,其實就是一個字:我。”回到電影里,馬三的我執最強,只能見到自己;宮二的成敗榮辱觀太重,只能見到天地;葉問則是回頭無岸,朝著眼前路一直走下去,終見眾生。

導演:徐皓峰
主演:于承惠、宋洋
這是徐皓峰導演的第一部電影,可看作一次試驗。從小處看,沒有了虛妄的飛檐走壁,武俠片可以怎么拍;往大了看,在“倭寇”出現的情況下,“傳統”要如何應對。雖不盡如意,也堪玩味。
馬三的我執最強,只能見到自己;宮二的成敗榮辱觀太重,只能見到天地;葉問則是回頭無岸,朝著眼前路一直走下去,終見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