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長達兩年半14輪的談判,中韓兩國政府于今年6月1日正式簽署了中韓自由貿易協定(FTA)。韓中FTA達成,韓國成了繼與美國和與歐盟之后,與世界三大經濟圈全部簽署FTA的國家,使得韓國FTA經濟國土大大擴展。韓國“FTA經濟領土”是指與韓國簽署自貿協定(FTA)的國家的國內生產總值(GDP)總和占當年世界經濟總量的比重。現在,韓國的“FTA經濟領土”僅次于智利。
韓國輿論自然會將韓美FTA、韓歐盟FTA、韓中FTA這三個自由貿易協定進行比較。韓國媒體認為,雖然中韓FTA達成的貨物自由化或者說零關稅目標低于預期,亦低于韓美FTA和韓歐盟FTA,但中韓FTA給予韓國的實惠最多。
2012年5月開始談判時,中韓雙方預定的貨物貿易自由化(零關稅)目標是95%。照此目標,中韓FTA生效后十年內,將促使韓國實際GDP增長2.28%—3.04%。但剛剛簽署的中韓FTA規定,在自貿協定生效后的20年內,按稅目,韓國零關稅92%,中國零關稅91%。如按貿易金額,中國對韓國進口商品免稅率將達到85%,韓國對中國進口商品免稅將達到91%。由此,自中韓貿易協定生效起的10年內,韓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只能提高0.96%。中國GDP將能提高0.34%。顯然,中國免稅85%和韓國免稅91%均低于談判前預定的95%自由化水平,按免稅品種算,更低于韓美FTA、韓國歐盟FTA(二者免稅品種均為99%)。所以韓媒稱剛簽署的中韓FTA為低質量的自由貿易協定。
然而,由于自從2003年起,中國就取代美國成為了韓國第一大貿易伙伴。2013年,韓國對華出口1413億美元,占總出口的26%。這相當于韓國對美國、歐盟和日本三國出口額的總和。因為中韓雙邊貿易額大,實際免稅額就相當可觀。如韓中FTA生效后,韓國每年對華出口商品730億美元和中國對韓出口商品418億美元,共1148億美元將立即享受零關稅優惠,比韓美兩國年雙邊貿易額1036億美元還要多。為此,通過中韓FTA,韓國每年將節省54.4億美元的納稅。這比韓美FTA給韓國節省的關稅(9.3億美元)高出5.8倍,同時也比韓國歐盟FTA給韓國節省的關稅(13.8億美元)高出3.9倍。
中韓FTA還比韓美FTA及韓歐盟FTA更多地照顧到韓國保護主要農產品的關切。在中韓FTA中,韓國大米被完全排除在開放產品之列,辣椒、大蒜、洋蔥等主要調味蔬菜和牛肉、豬肉、蘋果、梨等610多個項目也被列為撤銷關稅例外產品。這相當于允許韓政府將整體農畜產品的30%(進口額基準)排除在減讓對象以外。而在韓美FTA中,韓國只有占農產品出口0.9%的總金額享受到免稅待遇,和韓歐盟FTA更只有0.2%。
此外,中韓FTA中,對開城工業園區的關稅優惠也讓韓國人大為開懷。中韓兩國決定將開城工業園區現在正在生產或者未來可以生產的310個品種認可為“韓國制造”。而韓美FTA和韓歐盟FTA都不認可開城產品為“韓國制造”,因而享受不了關稅優惠。
根據中韓FTA,除了消除貨物關稅帶來的這些效果之外,還在服務、投資、金融、通信等22個領域達成了協議。考慮到服務市場開放和貿易壁壘降低等因素,韓中FTA將給韓國經濟帶來更多的積極影響。比如韓國中小企業將全面進軍中國市場;韓國時裝、化妝品、生活家電、高級食品等主要消費產品的對華出口有望全面擴大;和韓流相關的韓國品牌產品的出口也將進一步擴大。
韓美FTA曾因韓國國內輿論的反對,從兩國政府簽署到獲得韓國國會批準用了近5年時間。但中韓兩國國會通過中韓FTA不是難事。目前韓國輿論把韓中FTA的簽署稱為中韓第二次建交。中方在農業方面做出了很多讓步,有效減少了韓國農民的憂慮。因此中韓FTA今年內生效問題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