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偉

保守黨大獲全勝遠超卡梅倫在內的所有人預料。

從理論上說,一個國家的大選往往是最能表達這個國家大多數國民意愿的方式,選民只會把自己的選票投給他們認為最能代表自己利益的政黨或政治家。因此大選后對候選人和參選政黨在大選中成敗的經驗教訓的總結,不僅對這個國家,而且對別國的政治家們也會很有啟發,尤其是剛剛過去的上星期四(5月7日)舉行的英國大選。
這次大選被稱為英國自二戰以來最難預測結果的大選,選前出現歷史上罕見的激烈政壇對壘,所有民調無一例外地顯示保守黨和工黨的支持率不分高下。連像我這樣有多年記者經驗——出國前在文匯報12年,出國后在BBC國際部16年(直到今年3月底)——并相當了解民調操作程序的人,深信“經濟是大選核心”的金科玉律,也日益在兩黨并駕齊驅的民調包圍中,逐漸對我自己認為治理經濟有方的保守黨會贏的預測越來越感到不自信。
但是5月8日的投票結果卻讓所有人大感意外,保守黨不僅遠勝旗鼓相當的競選對手工黨,而且出乎包括保守黨領袖卡梅倫在內的所有人的預料,保守黨獲得遠超半數的選票。長著一張娃娃臉、被普遍認為沒有個人魅力的保守黨領袖卡梅倫因此可以獨自成立政府,不必像過去5年那樣和其他黨組建聯合政府。要知道,就在投票的前一天,保守黨、工黨和自民黨的領袖都在悄悄地就誰和誰組建聯合政府一事進行私下接洽。
兩大反對黨工黨、自民黨和影響力顯赫的英國獨立黨領導人于5月8日大選結果宣布后先后辭職。被認為雖然缺乏政治經驗但卻有著極高的政治理想并充滿政治激情的工黨領袖米利班德,在競選講話時甚至被工黨的會議主持人尊為“下屆英國首相”,在他的首相夢永遠破碎后宣布辭職時,許多年輕的工黨成員淚流滿面。而5年前曾被認為是當時最具個人魅力的政治家、因此獲得不少選民票數的自民黨領袖克萊格,這次卻一臉沮喪地離開黨部,自民黨是此次大選中輸得最慘的政黨。
這次英國大選的另外一些罕見奇跡是:蘇格蘭民族黨包攬蘇格蘭地區59票中的56票,蘇格蘭因此接近“一黨專政”;在大選中獲得全部票數的12.6%,成為僅次于保守黨和工黨之后得選票第三多的獨立黨,盡管民意急劇上升,但由于英國的非比例代表選舉制度的限制,卻只能在650個議會席位中獲得1個席位。
中間階級決定權
在所有發達國家和近年來崛起的金磚五國等經濟發展迅速的發展中國家,中產階級或者中間階層(非富豪非貧民階層)可以說是決定國家命運的階層,他們的人數往往占全部人口中的極大比例,是穩定國家政治的基礎,他們從事的工作,包括中小企業和商業,是支撐國家經濟的支柱之一。而米利班德和他的競選團隊采取的中間偏左立場,卻造成了忽略必須重點關注的中間階層利益的狀況,也許這是導致他與唐寧街10號無緣的最根本原因。
此外,工黨被保守黨擊敗的其他主要原因還包括選民認為傳統上工黨不擅長管理經濟,尤其是上屆工黨政府留下一個經濟爛攤子的教訓記憶尤深,以及人們擔心工黨可能與主張分裂英國的蘇格蘭民族黨合作,加上蘇格蘭民族情緒高漲的政治氛圍,也導致傳統上在蘇格蘭有雄厚根基的工黨被蘇格蘭民族黨奪走大片根據地。
米利班德在競選中,實際上自他2010年擔任工黨領袖以來,逐漸從布萊爾新工黨的中間政治立場向中間偏左移動,他提出的執政承諾中除了對國民醫療保健系統加大投資外,其余包括提高能源價格、分拆大銀行、對200萬英鎊以上的房產征收重稅、把目前每年9000英鎊上限的大學學費降低到6000英鎊、對房地產買賣市場和出租房產市場的控制、所有類型的工人都有權拿到工作合同等等。
但是追求社會公正、充滿政治理想的米利班德的所有這些計劃都只會讓英國三分之一人口受益,令人遺憾的是,這三分之一人口中,很大一部分對政治不感興趣。而與此同時,米利班德競選時提出的政治綱領得不到企業界的支持,并傷及中間階層。工黨前首相布萊爾在大選后分析工黨的失敗原因時說,米利班德提出的社會公正綱領應該放在更廣泛的親商親企和宏觀經濟發展的前提下,而不是局限在一些具體問題的公正平等方面。
許多中產階級和上層中產階級的英國朋友對我說,工黨的政策會給商界和企業帶來災難性影響。一些退休的英國老人說,近20年來房價不斷高速上漲,尤其在首都倫敦和英格蘭南部地區,現在住宅升值到200萬英鎊以上很容易,為此要繳納重稅極其不公平。許多英國籍華人和印度人為養老買房出租,控制出租房市場在影響他們的利益同時,也會影響英國無數房屋中介公司和雇員……
經濟即民心
和米利班德激昂的政治激情相反,保守黨領袖卡梅倫在這次大選中顯得被動和冷淡,直到投票前一星期,他才表現出一點激情。在整個競選過程中,他不像其他政黨領導人那樣急于在電視等媒體上露面,甚至拒絕參加傳統上只有三大黨(保守黨、工黨、自民黨)領導人參加的電視辯論,只在4月2日參加了有包括蘇格蘭民族黨和英國獨立黨在內的七黨領導人電視辯論。
盡管卡梅倫既缺少個人魅力,競選時也不見執政激情,但保守黨利用傳統上該黨在治理經濟上的優勢,運用過去執政5年在復蘇英國經濟方面的成功,堅持“經濟即民心”的核心競選綱領,喊出“讓英國繼續走經濟復蘇道路”的口號,牢牢抓住企業、商界和中間階層選民的選票, 使卡梅倫這次不僅連任,而且還擺脫了與其他政黨共組政府、受人掣肘的命運。
所有政局穩定的國家,統治者的政權都是靠讓老百姓的錢包鼓起來維系的,人民的生活滿意度直接決定了這個國家的成功度和穩定度。在過去5年中,由于保守黨堅持財政緊縮開支政策,減少了英國的巨額國債,經濟恢復增長,失業率達到創紀錄的低水平,成為發達國家中經濟復蘇最快最穩健的國家。剛從經濟危機的陰影中走出來的英國人不愿意再回到噩夢般的金融危機時代,而保守黨是帶領他們繼續朝這個方向前行的唯一政黨。
在堅持振興經濟為核心的競選綱領的同時,保守黨對該黨最大的競選對手工黨發起的攻擊也從經濟著手。5年前布朗的工黨政府下臺時留給聯合政府的是一個空空的錢袋,據信布朗還幾乎賣光了英國國庫的所有庫存黃金。所以保守黨稱工黨是“導致經濟崩潰的黨”,自己則是“有著長期經濟計劃的黨”。而工黨領袖米利班德對“工黨搞不好經濟”的指責從未給出合理的還擊,只能支支吾吾,顧左右而言他。
除了經濟之外,保守黨在此次大選中出乎意料的成功還有一個重要因素:英格蘭和威爾士地區的選民在選前激烈的各黨膠著狀態下,對工黨可能與主張蘇格蘭獨立的蘇格蘭民族黨聯合感到擔憂,一個不懂經濟,一個要分裂英國,如果這樣兩個黨組建聯合政府,英國的前途在哪里?所以保守黨中本來準備叛逃去英國獨立黨的那些反對歐洲統合的歐盟懷疑派和社會保守黨人,現在回過頭來暫時支持保守黨,而5000萬登記注冊選民中約四分之一沒有拿定主意選誰的人中,也有一大部分選擇了保守黨。
民族主義海嘯
這次英國大選前的民調結果都與投票結果相去甚遠,只有一條是準確的,那就是蘇格蘭民族黨大獲全勝,從上屆議會的8席,上升到本次大選的56席,從地緣選舉圖看,蘇格蘭地區除了最北部有一個自民黨選區,最南部有一個保守黨選區,中間還有一個工黨選區之外,59個選區中,蘇格蘭民族黨奪走了56個。
蘇格蘭民族黨在蘇格蘭選區勢如破竹般的勝利,唯一的原因就是蘇格蘭人的民族主義情緒。縱觀歷史,蘇格蘭和英格蘭雖然同處一島,說著相同的語言,但是直到1707年成立大不列顛帝國以前,這兩個民族(或者是王國)之間的爭斗和戰爭持續了近千年,當時是英格蘭越來越強大的經濟實力推動了兩國的合并。
但是自位于蘇格蘭海域的北海油田開發帶來很大經濟利潤以后,主張脫離聯合王國的蘇格蘭民族黨提出北海油田屬于蘇格蘭的口號,并發起蘇格蘭獨立的公投,1977年的公投和2014年的獨立公投雖然都未能獲勝,但是蘇格蘭人認為受到倫敦政府和英格蘭人欺壓的心結卻沒有化解。
去年公投前英國聯合政府承諾,將給蘇格蘭更多自主權,但獨立公投失敗后,倫敦的中央政府不僅沒有全面兌現承諾,還準備提出將來英格蘭事務的表決權只限于英格蘭議員,沒有蘇格蘭議員的份。這種說法傷害了蘇格蘭人的自尊心,他們覺得受了中央政府的欺騙。
此外,盡管英格蘭政府近年來給了蘇格蘭很多自主權,以致蘇格蘭的稅收低于英格蘭,在英格蘭上大學每年學費可高至9000英鎊,而在蘇格蘭則是免費。但是反對財政開支緊縮政策的蘇格蘭民族黨指出,蘇格蘭有70%的稅收權仍然掌控在倫敦手里,要求中央政府把北海油田收益中的絕大部分撥給蘇格蘭財政。大選后媒體在蘇格蘭的隨訪節目中,自豪的蘇格蘭老百姓對著電視鏡頭說:“我們需要在倫敦的議會中有更大的發言權。”
蘇格蘭民族黨在大選中的勝利就像一場民族主義的海嘯,席卷整個蘇格蘭,在傳統上屬于主張維持統一的工黨的選區,選民們為了向英格蘭表示抗議,也把票投給了民族黨。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原本是工黨影子內閣外相的選區,被20歲的政治與公共政策專業女學生、蘇格蘭民族黨成員布萊克在這場民族海嘯的大環境下奪走,創下英國350年來最年輕議會議員的奇跡。而隨著蘇格蘭民族黨議會席位的大幅增加,這一民族主義海嘯的后續影響一定還會持續下去,比如很可能在近期再次舉行蘇格蘭獨立的公投。

人格魅力的影響
5年前,當自民黨領袖克萊格出現在競選電視辯論賽上,我和許許多多觀眾一樣,被他頗具吸引力的風度和符合民心的競選綱領所吸引,他被認為是當時各黨領導人中最具個人魅力的政治家,他的自民黨在2010年的大選中支持率因此急劇上升,獲得57個席位,當時和保守黨一樣得票數沒有過半的的工黨首相布朗正是因為克萊格不愿跟他組成聯合政府,才導致布朗失去了首相的寶座。
2015年5月8日,大選點票結果顯示,自民黨成為此次大選中最大的失敗者,57個選區只剩下8個,包括在聯合政府內任能源大臣、商務大臣、財政部次長的自民黨成員以及一名前自民黨領袖都丟掉了各自的選區。擔任英國副首相5年的克萊格雖然保住了自己的選區,但還是一臉沮喪地按傳統做法宣布辭去自民黨領袖的職位。
自民黨大敗的原因很多,最主要的是選民“感覺背叛”。那些曾經對克萊格寄予很大希望的非自民黨選民對于他在聯合政府中的表現非常失望,他當初的競選承諾幾乎無一兌現,尤其是在大學學費問題上,他同意保守黨大幅上漲學費的做法,讓選民極其失望。而在自民黨內部,一些把保守黨看做政治敵手的成員,干脆就把克萊格與保守黨的合作協議看做是一種背叛。
與克萊格截然相反的是英國獨立黨領袖法拉吉。此前一般人對法拉吉和他的獨立黨很不感冒,因為人們只是在媒體報道中了解這個創立于1993年的中間偏右政黨主張英國退出歐盟,反對移民,而具有這些極其“政治不正確”政綱、身為歐洲議會議員的法拉吉則是一個極端主義的反面角色。
但情況很快轉變,最近一兩年,獨立黨的隊伍迅速壯大,甚至有兩名保守黨議員大張旗鼓叛逃到獨立黨,引起我很大的好奇,最原始的問題是,為什么獨立黨和法拉吉能如此吸引人?是他的個人魅力還是他的政治主張說服了人們?
在4月2日的七黨領袖電視競選辯論會上,無數英國選民第一次看到一個真正的法拉吉,他并沒有全面的明確的政綱,但是他的主張并不像此前報道的那么極端,尤其在移民問題上,對越來越多經濟移民涌向英國感到憂慮的英國人認為法拉吉的主張聽上去很合情理,他不是反對移民,只是希望對巨額的移民數量進行限制。辯論會后最常聽見的一句關于法拉奇的評價是:他至少是個說實話的人,而政治家通常不說實話。看來人們也許不贊同他的觀點,但顯然人們尊重他。
獨立黨獲得的選票近400萬張,占全部總選票的12.6%,成為僅次于保守黨和工黨的第三多得票政黨,遠遠超過蘇格蘭民族黨的4.8%得票率,但是蘇格蘭民族黨奪得56個席位,英國獨立黨卻只拿到1個。導致這種不合理狀況的是英國的非比例代表選舉制度,這一制度被稱為“簡單多數選舉制”。現在許多人相信,即便只占一個席位的獨立黨不能在實質上影響議會的立法,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法拉吉很快會重返英國政壇,而獨立黨對英國未來幾年政治前景的影響也一定不會小。
英國非比例代表選舉制度
其基本內容是:贏得某選區最多選票的候選人(盡管有可能達不到該選區過半數的選票),將成為代表該選區的議員,進入議會下議院。而排在第二位的候選人,哪怕只少一張票,也不能當選。在議會中占據多數席位的黨將成為執政黨,而執政黨領袖則自動成為政府內閣首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