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靜鈞

當地時間2015年5月8日,英國倫敦。英國首相戴維·卡梅倫,以剛剛結束的議會選舉中獲得絕對多數黨地位的保守黨的黨魁身份,攜妻前往白金漢宮,覲見女王,女王任命卡梅倫為新一屆政府首相,為卡梅倫單獨組閣開啟了程序之門。隨后,卡梅倫在唐寧街10號首相府門前發表講話,承諾為國家領導政府,使英國更偉大。
在卡梅倫公布的內閣名單中,多名大臣獲得留任,如財政大臣喬治·奧斯本,內政大臣特蕾莎·梅,外交大臣菲利普·哈蒙德,國防大臣邁克爾·法倫,教育大臣尼基·摩根。其中奧斯本還將兼任歐洲事務首席談判員,獲得重用,外界猜測這將給奧斯本在歐盟問題的談判中更大的影響力。曾擔任過教育大臣、現為下院黨鞭的邁克爾·戈夫,獲委任為司法大臣兼大法官。他未來其中一項重任,是爭取廢除備受爭議的人權法。近三分之一內閣成員為女性,卡梅倫新內閣即將起航,第二任期內的卡梅倫會面臨哪些挑戰?
政治生態變異
5月7日這場選舉,被觀察家們認定為“史上最難預測的一次選舉”,選前民調表明,在野的工黨支持率與執政的保守黨持平,甚至是領先幾個百分點。據此,一些觀察家得出結論,5月7日的選舉很可能就是5年前選舉的一個重復版本,又一個“懸浮議會”有可能降臨于英國,不占絕對多數議席的工黨和保守黨勢必發起組閣權競爭,政治僵局有可能重現。
英國的選舉奉行小選區單人單票的“贏者通吃”制度,這樣的制度有利于維護大黨的優勢地位,不利于小黨的崛起。一直以來,在這樣的制度安排下,英國議會每一次選舉中,總能保障其中一個大黨能獲得超過半數議席的選票,從而獲得獨立組閣權。2010年出現的沒有一個大黨獲得絕對多數議票的局面,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第三黨、小黨自民黨獲得了意外的勝利,分流了工黨和保守黨的許多票源。
隨著激進黨英國獨立黨在地區選舉中表現驚人、蘇格蘭民族黨(也有譯為“蘇格蘭國家黨”)擴大在蘇格蘭議會的優勢,英國出現了“小黨崛起”之態勢,今年大選分流保守黨和工黨大黨票源的趨勢更加明顯,小黨林立的議會將會極大削弱內閣政府的行動力。
選舉結果表明,小黨分流了在野的工黨及聯合執政的自民黨票源。新一屆議會議席分配是:保守黨獲得331席,比上一屆增加25個席位,議席超過議會半數。工黨232席,少了26席,尤其在蘇格蘭選區痛失了40席,工黨的影子內閣外交大臣在蘇格蘭選區選戰中竟然輸給了代表蘇格蘭民族黨出戰的20歲女孩。蘇格蘭民族黨56席,幾乎囊括了蘇格蘭59個議席,崛起為第三大黨,比上次大選猛增50席。聯合執政伙伴自由民主黨僅獲8席,痛失49席,淪為真實的小黨。民主統一黨8席,威爾士黨獲得3席,其他黨派12席,其中一度地區選舉和歐洲議會選舉中風頭正勁的英國獨立黨僅獲一席,其黨主席法拉奇在自己選區中也遭到了敗選的命運。
卡梅倫是自撒切爾夫人以來近二十年里首位令保守黨議席有所增加的人。
工黨黨首埃德·米利班德表示,過去的一個晚上,“對工黨來說顯然是一個非常艱難和令人失望的夜晚”,這次失敗“是我一個人的責任”。米利班德旋即辭去黨魁職務。
同時辭去黨魁的還有自民黨領袖克萊格,英國獨立黨領袖法拉奇。法拉奇本人未能當選議員,辭職是意料中之事。
新一屆議會返回了一黨保持絕對多數的傳統,但這一傳統卻放置在了小黨林立的脆弱政治環境下,保守黨成為所有眾多大小黨的“共同對手”,議會上的議題將會更加分散,政治議題會更難集中。
經濟增長的難題
卡梅倫聯合政府5年來的施政,從統計數據上看,似乎已經戰勝了金融危機,走出了經濟通縮的陰霾,經濟增長為歐盟之首,失業率為歐盟之較低水平,為5.6%。
一些分析人士認為,英國經濟統計數據走好,一部分原因是英國收緊了國防預算,需要花出去的錢沒有花出去,還推出了新的統計方式,把以往的忽略的灰色經濟收入也算在統計表中。
盡管大部分選民認為他們沒有感受到經濟改善的好處,但選舉結果表明,選民們姑且認可了官方統計數據之說法,暫且支持卡梅倫繼續執政,坐等接下來5年內是否真切地感受到經濟增長的好處,如收入增長。若沒有感受到與統計數據相稱的收入增長,卡梅倫政府將遇到信任危機。如何把統計表上的數據轉化為民眾看到見的實惠,這是卡梅倫政府面臨的第一大挑戰。
1992年克林頓喊出了“笨蛋,關鍵在經濟!”的競選口號,今天對于英國大選而言,依然是鐵律。在全球經濟如此艱難的今天,選民還是回歸理性,在大選的最后一刻,最終還是選擇了更善于抓經濟的中右翼政黨保守黨,前保守黨首相撒切爾夫人曾經創造了經濟改革的奇跡。中左翼政黨工黨喊出了“更公平的分配”競選口號,最終沒有獲得選民的認同。
中間派政黨自民黨的衰落,從另一側面上看就是選民對保守黨的一種警告。2010年大選后,一直扮演“平衡者”角色的自民黨與保守黨一起,組成聯合政府,按理5年施政后統計數據上的成績也應一樣受益于執政小伙伴自民黨,但自民黨在5月7日的大選中慘敗,痛失許多傳統票,跌出前三甲政黨名單,喪失了原本具備的“平衡者”的投機能力。曾經的執政黨伙伴自民黨的遭遇,可以看成是選民對保守黨的提前預警,若不能從“笨蛋,關鍵是經濟!”的數字表中落實到“笨蛋,關鍵是生活水平的提高!”,保守黨有可能在未來大選中遭到選民們無情的報復。
融歐還是脫歐
卡梅倫選前承諾若連任將于2017年推動“融歐或脫歐”全民公投。一直以來,孤懸于歐洲大陸之外的英倫三島,在歐洲認同上出現了地緣裂隙,“親歐”與“疏歐”成了英國的“潛政治”,尤其是當下歐元區一些國家的主權債務危機連累了英國,堅持英鎊而非歐元化的英國,在歐盟充當著“金主”,卻在控制權上不及法德,這樣的尷尬局面這幾年激起國內更多反歐的聲音。但英國一旦真正與歐盟脫離,英國這幾年來已經在國際事務上影響力走低的趨勢,會變得更加明顯。融歐與脫歐,均是雷區政治。
卡梅倫推動的公民公投,是一次危險的政治游戲,一旦公投結果是脫歐,政府將很難兌現這一國民要求。但一旦公投沒有通過,公投法將會禁止在相當長一段時間之內將這一相同問題反復討論,歐洲因素的政治將會平息,這對英國政府而言是個不錯的施政環境。從5月7日大選結果來看,主張反歐的英國獨立黨,所獲議席不如預期,其崛起之勢受到壓制,證明大部分選民雖有反歐情緒,但事關最后真脫離的問題時,還是寧愿選謹慎。卡梅倫如何操作2017年的公投承諾,也將會是對新一屆政府面臨的挑戰。
蘇格蘭“勇敢的心”
再一個重大的挑戰來自蘇格蘭獨立問題。蘇格蘭獨立運動覺醒以來,保守黨已經完全失去了蘇格蘭選區,被工黨所控制,現在工黨也被蘇格蘭民族黨逐出蘇格蘭選區,5月7日選舉是蘇格蘭民族黨的勝利,擁有50個議席以上的蘇格蘭民族黨將會強烈要求更多的自治權或走向獨立的政治安排,卡梅倫政府雖在一年前的公投中僥幸躲過了危機,但危機并沒有解除。
蘇格蘭“勇敢的心”的激烈跳動,證明了在英國,一種叫“地區主義”的思潮在侵蝕著這個聯合王國的國家認同。北愛爾蘭至今仍有幾個選區的獲勝議員拒絕到議會履職,威爾士黨的議席也在增加。假如這一地區主義進一步走向激進主義,最后的結局就是不列顛的法律解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