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志成
人民幣國際化在即。
周小川在中國加入WTO十五年的關鍵日期到來前夕,于4月18日在IMF論壇上發表了重要演講,該演講處處表達了中國政府遵守國際承諾,加快人民幣融入國際貨幣體系的決心。我判斷,中國政府已經做好各項準備,力爭在明年初、至遲于明年底前實現人民幣自由兌換,至少是“有管理”的自由兌換。我們盼望多年的“人民幣走向世界”即將成為現實。
人民幣走向世界是歷史性的大事件。三十多年前中國改革開放,開啟了經濟全球化的歷史新時代;未來人民幣實現自由兌換,將開啟金融市場全球化的新篇章。如果這個愿景成為現實,不僅是中國經濟的大利好,也是全球經濟的大利好。
對此利好,負面評價卻很多。有些海外媒體描繪了一幅陰暗的畫面:人民幣自由浮動之后,中國政府將沒有能力控制人民幣匯率浮動水平,人民幣匯率將暴跌,甚至出現俄羅斯盧布暴跌的情形,那時候,所有人都會對人民幣失去信心,熱錢流向將逆轉,中國人從房市、股市逃離,房價將暴跌,股市更會出現長期熊市,中國經濟將硬著陸,甚至爆發重大危機!
我很奇怪,居然有不少人相信這種預判,這也正是促使我寫下這篇文章的原因。首先,人民幣國際化或曰實現自由浮動,是WTO賦予中國政府的責任,到時間必須兌現!
在經過十五年的準備后,人民幣已經具備了實現自由浮動的基礎條件。而決定適度加快,說明中國政府有信心,也有利器穩住中國經濟和金融市場,絕不會出現海外媒體預言的那種惡性循環的事變;同時也說明,中國政府認識到,人民幣自由兌換是雙刃劍,我們既需要按照當初對WTO所作出的莊嚴承諾,按照國際市場通行游戲規則,規范中國企業參與國際市場競爭,同時也將進一步開放中國市場,為國際投資者提供更多的中國市場機會,讓熱錢愿意留在中國,甚至吸引更多的的國際資本進入中國。沒有“保增長”的利器,沒有按照TWO規則進一步開放中國市場的決心,人民幣自由浮動誰敢提!
很顯然,要具備以上兩大前提,目前的時間表已經非常緊迫。當務之急就是穩住實體經濟,穩住全球投資者尤其是中國企業對中國經濟的信心。
我注意到,在剛剛結束的中央政治局經濟工作研究會議后發表的公報中顯示,中國政府不僅準備出臺一系列穩增長政策,而且啟動了京津冀發展規劃,該規劃將與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投資計劃一起改變中國。未來的中國將出現南北市場并重、東西經濟帶比翼齊飛的經濟布局,經濟重心將北移西進。
許多經濟學家發表評論,他們不相信中國有這么多錢,擔心完全的國家意志很可能導致嚴重通貨膨脹。我告訴他們,不要如此擔憂。人民幣自由浮動,就是要創造一個金融市場全球化的大環境,讓國際資本參與中國經濟的盛宴。京津冀、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不僅會給中國企業以機會,更重要的是賺錢效應。中國的巨大投資市場一定會成為全球投資者的盛宴。而在人民幣自由兌換之后,國際資本進出中國將更加方便,賺錢機會也會更多,熱錢不會跑,中國投資者更不會跑,而這恰恰是中國政府決定加快人民幣走向世界的絕妙之處。
我相信,為了保證人民幣匯率能夠加快實現自由兌換,中國政府在隨后的幾個月中將不斷地出臺穩增長的政策措施,要確保今年GDP增速不低于7%。同時,在鼓勵中國企業走出去的同時,要加快國內金融市場的對外開放,首先開放的就是股市和金融市場。要通過讓全球投資者分享中國經濟發展紅利的手段,穩住流動性大環境,讓更多的國際熱錢參與中國股市,吸引更多的國際中長線資金中國的大規模基本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