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白
習主席帶著彭麗媛啟程前往倫敦,英國上上下下為了接待習主席和彭麗媛可是做足了工夫。白金漢宮最高規格的國宴一切都需盡善盡美。光擺桌就需要三周,還需用到瞄準器。菜肴上,英國國宴的傳統是盡量采用英國當地的食材,其中很多可能是產自王室屬地的有機食品,以顯示女王的民族情懷。禮儀上,從入場、就座到國宴正式開始以及結束都十分有講究,連奧巴馬和小布什都在敬酒禮儀上鬧過笑話。

在英國,國宴是為了接待他國領導人所舉行的最高規格的盛宴,每年僅舉行一到兩次,由國家元首,也就是英國女王來招待。當一位外國元首獲邀訪問英國,在其國事訪問的第一夜,英國王室成員、政府官員和社會賢達便會設宴,與這位國賓以及其外交隨員歡聚一堂,這不單是一種歡迎儀式,更是鞏固兩國外交關系的重要一環。
據說,見識過英國國宴那有如巴赫賦格曲般盛大場面的人,都會以為他們是來吃餐具的。前首相托尼·布萊爾就曾用“一場都鐸王朝的大戲”來形容它的用品:穿著白圍裙和白襪子的仆人們,握著沉重的門球棒站在175英尺長的餐桌上,不是為了忙里偷閑打門球,而是為了把桌布拋光得像鏡子一樣;170塊亞麻餐巾,內繡女王姓名的首字母,折疊成清一色小尖頂翻邊荷蘭軟帽的形狀;1104只玻璃杯(每人6只),2000只銀質刀叉,以1毫米的精確度擺放在各種不同的水平線上;喬治四世時期的4000只骨髓形長羹和橄欖漏勺,被小心翼翼地從恒溫室中拿出來,拆解為8000個零部件,然后一只只地手洗,抹干,拋光,再把它們像文物一樣展示在餐桌上——單是這項任務,皇家就得派8個仆人,苦干3周。另一隊人馬則負責在宴廳內的19個服務區,將價值連城的明頓甜點碟和比利時圖而奈水果碟擺放好。
為保證萬無一失,英女王會在國宴前親自檢查,以確保每根蠟燭的支架擁有金字塔般的重心,每道燈光都打在客人顏值最高的部位。負責安排“國宴”的尼格爾·邁克恩維(Nigel McEvoy)是一位有21年經驗的宮廷管家,在國宴之前,他會用一根木棒去校對每一張椅子到桌子的距離。
英國國宴由皇室管家部門專業籌備,整個國宴工作難度最大的是保證68張桌子在一條直線上,這要7個工匠耗時3個多小時。餐食擺放妥當后,由侍從負責餐具、酒器及燭臺的選擇與擺放。餐具顏色與圖案不僅要與每一道菜相配,還要與來訪客人的國家有聯系。擺放餐具要求相當精確,即使最熟練的侍從也要依靠有毫米刻度的尺子來給每套餐具定位。
英國國宴一般由四道菜組成,白金漢宮的廚房可以同時供應 600位賓客一起用餐。放在餐桌中央的擺飾由季節性水果和花卉組成,鮮花如何擺放則由女王的花匠來設計。值得一提的是,很多花就地取材采于王宮花園。

英國國宴更加在乎宴會的形式,對菜肴本身不追求豐盛,而追求簡約新鮮、份量少、營養搭配均衡
雖然國宴的菜單是直到當天才決定的,但雙方的禮賓團隊會提前就具體的菜品和相關禮節進行商量。英方此前曾向中國提供過一份有多寶魚的菜單,但被中方婉拒。
英國國宴的傳統是盡量采用英國當地的食材,其中很多可能是產自王室屬地的有機食品,以顯示女王的民族情懷,并以實際行動支持本土的農漁業。鮑魚、魚翅等可能引起爭議的食物完全不在侯選范圍之內。同時,國宴進行時間一般為1小時20分鐘,雖然時間不短,但是飯菜的數量卻比多數人想象的要簡單。在伊麗莎白女王二世在位期間,英國國宴一般由四道菜組成,分別是前菜、主菜、甜點和水果,其中主菜可能會包括3-5種不同菜肴。
英國國宴更加在乎宴會的形式,對菜肴本身不追求豐盛,而追求簡約新鮮、份量少、營養搭配均衡。由于英國氣候和土壤無法產出上檔次的葡萄酒,所以酒水基本上是來自法國,只有餐前的開胃氣泡酒可以選擇本土產品。
雖然如今英國國宴變得有些重表輕禮,注重用餐儀式,而輕食物本身,但歷史上它卻曾有一段極為豐盛的時期。1066年左右,來自諾曼底的征服者威廉統治了英格蘭,這位諾曼底貴族最早確立了英國國宴的標準,當時宴會往往要持續一天,從上午11點直到夜晚,同時還有著莊嚴的用餐禮儀,餐桌上要有金銀餐具和麻制臺布,烤肉只能侍奉給國王和貴客,一般賓客吃煮肉,而打嗝這類行為是被嚴格禁止的。
有趣的是,當時的英格蘭烹飪水平要遠高于海峽對岸的法國。在15到16世紀的都鐸時期,可能是撒克遜民族最講究飲食的時代,當時英國食品不僅精心制作,其原料也多到讓今日英國人咂舌的地步,包括烏龜、蒼鷺、海鷗都能被端到餐桌上來。據史料記載,在查爾斯二世的一場國宴里,總共上了145道菜,其包括16桶牡蠣,2159只家禽,1500只小龍蝦,6000條蘆筍,22加侖的草莓……
在亨利八世和伊麗莎白一世執政時期,最尊貴的一道名菜便是烤天鵝。天鵝是英國皇家獨尊的財產,1482年的“天鵝法”更將平民偷捕以及吃天鵝肉的行為視為叛國犯上罪。直到現在,英國皇室仍擁有吃天鵝的權力。
這道菜的做法是:將天鵝的羽衣整片卸下,在它的肚子里填上碾碎的蘑菇和牡蠣;將香檳酒煮上7到9分鐘至一半被蒸發,倒入攪打過的奶油,加鹽和番紅花,加胡椒粉,煮沸,加切碎的冬蔥和蜜桃,大力攪拌,溫火滾成濃湯,然后再將天鵝肉放進濃湯里燜煮。出爐后黑絲絨般的天鵝肉,被重新穿戴上白色的羽衣,栩栩如生,有如標本,放入巨大的銀盤。據說英國美食作家喬治·馬丁在看到這道名菜之后只說了一句“簡直太濃郁了”,就逃之夭夭。
現在的英國國宴雖然不至于如此繁復,但關于吃什么也是有不少規矩的。對于客人的喜好,女王陛下的辦公室會咨詢各國大使館確認有哪些喜歡和不喜歡的食物。另外,國宴也有些“禁止事項”,其中一個就是女王的菜肴從來不會放入大蒜,或是有強烈刺激味道的洋蔥或是紅辣椒,因為女王不喜歡這些。畢竟在白金漢宮舉行的國宴不僅僅是一場晚宴,還是向外國首腦和賓客們展現的一場引人注目的外交禮儀。

國宴當然是英國王室講究吃的極致,但這并不意味著平時就會馬虎。就像熱播英劇《唐頓莊園》里演的一樣,英國王室成員為了吃飯一天至少換3套衣服。早餐要梳妝打扮后才可用餐,遇上午宴和正式晚宴等場合,更是要花心思穿搭。
據英媒透露,王室成員用完早餐之后,必須換裝才可出門打獵或游園。下午歸來,必須洗澡更衣后才能去喝下午茶。而在晚飯之前,王室成員還要換上專門參加晚宴的衣服。
主人講究,客人也不能隨便。奔赴英國國宴也是要做好功課,不然就隨時準備因為失儀而丟臉了。在服裝上,出席正式國宴通常穿著全套男士晚禮服,或是軍裝制服,或是自己國家的傳統服裝。白金漢宮一般會建議客人們身著晚禮服,這包括白色領結、全套的慶典式晚禮服(燕尾服),或民族服飾。

女王向習近平祝酒
美國前總統小布什2003年訪問英國時,就曾經特意借來燕尾服。根據白金漢宮的信息,在第一次稱呼女王時應該為“your majesty”(女王陛下),隨后才是“ma’am”(夫人,女士)。在正式用餐時,當女王正式開動前,其他人不能先開始。而在就餐結束后,在女王站起來前,其他人不得首先從座位上站起。在就餐時需要留意女王是否就餐完畢。如果發現女王快吃完了,他們需加快就餐速度,但是也不能吃得太快。在就餐時,每一個桌墊上都擺放著餐具,需要記住的是應該從最外面開始使用餐具,然后由外而內。而國宴上提供的餐巾應該放在膝部保護衣服,而不是塞進衣領里。
參加英國國宴,吃相必須優雅,而速度也需要控制。女王吃飯速度很快,經常比餐桌上的其他成員提前吃完,不知是否和曾經的軍旅生活相關。所以,對英國上流社會的紳士淑女們來說,如何在女王面前,吃得得體又迅速,真是門需要長期練習并迅速掌握的技能,這樣才能保證有朝一日和女王共進晚餐時,不至于吃到一半就被收走盤子。
根據白金漢宮發言人介紹的國宴禮儀流程,在國宴開始時,女王和習近平,以及其他賓客一起,從東方畫廊前往宴會廳。女王和習近平主席將坐在馬蹄形長餐桌的主位。落座之后,女王和習近平將發表演講,并先后祝酒。隨后,樂隊將奏響英國和中國國歌。如何祝酒同樣很有講究。奧巴馬和小布什都曾經遭遇尷尬,他們在國歌響起時向女王敬酒,女王卻沒有回應。原來,在這種場合,東道國元首最初向客國元首敬酒表示客國國歌即將奏響,此刻,客國元首應肅立不動,而不是匆忙舉杯回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