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曉沛
導語:2003年9月,我從駐波蘭使館轉到哈薩克斯坦工作。赴任前,國務委員唐家璇鄭重交代說:“你這任大使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推動加快中哈原油管道建設,做好能源外交這篇大文章。”
2013年9月,習近平主席在訪問哈薩克斯坦時,首次提出了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大倡議。這并非偶然。中哈兩國已建立真誠友好的全面戰略伙伴關系,一直保持著健康、快速、穩定發展的良好勢頭。中國成為哈國第一大貿易伙伴,雙方在能源和包括產能、基礎設施等非資源領域展開全方位合作。而歷史上的絲路情緣,則是其中的一個重要因素。
正如哈薩克斯坦總統納扎爾巴耶夫指出,哈國在歷史上曾是偉大的絲綢之路在中國境外的第一站,相信在“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中也將成為重要一站。
絲路精神綿延千年
兩千多年前,我們的祖先開辟了一條橫跨歐亞的偉大絲綢之路。“駝鈴聲聲,馬蹄陣陣,東來西去之使者,往來不絕”。這是古代絲綢之路的生動寫照。中國的絲綢、茶葉、瓷器等源源不斷地運往波斯、大食等域外城市,西域的胡椒、胡桃、胡蘿卜、胡馬等物產也通過絲綢古道流入我國的千家萬戶。千百年來,在這條古老的絲綢之路上,各國人民共同譜寫出千古傳誦的友好篇章。
中哈兩國睦鄰友好關系源遠流長。哈薩克人的祖先屬古代的烏孫國。公元前139年和119年,張騫受漢武帝派遣兩次出使西域,并同烏孫國建立了聯系。公元前105年和72年,我國西漢細君公主和解憂公主先后遠嫁烏孫王,結下了不解之緣。歷史上的絲綢之路更把中哈人民緊密地聯系在一起。
中國人民的老朋友、哈薩克斯坦議長托卡耶夫寫道:哈中兩國人民有著數千年的交往史。自古以來,堪稱人類歷史上非凡奇跡的古絲綢之路就穿過現今哈薩克斯坦境內。公元前后,絲綢之路作為一條貿易通道,實際上成為將人類東西方文明連接起來的第一個“全球性工程”。從中國到地中海長達12800公里的絲綢之路,不僅用于貿易往來,而且伴隨著地理發現、知識和技術交流,以及文化和宗教交住的積極進程。絲綢之路對現代哈薩克斯坦的國家團結也產生了積極影響。
哈國歷史學家阿布謝伊托娃博士,為探尋哈中關系的歷史淵源,專程到中國歷史檔案館查找史料原件,翻譯整理3600多件察合臺語、厄魯特語、古滿語、漢語等古董文獻,發掘了“絲綢換馬匹”的古絲路珍貴資料,并填補了本國歷史文化空白。
檔案資料表明,在海上通道開辟之前,中國與歐洲的經貿聯系均通過絲綢之路進行,而哈薩克實際上是東西方文化相互影響、相互豐富之路上的連結點和橋梁。從十二世紀起,中國去西方的最繁忙路線就是經過钖爾河流域和南哈薩克的過境通道。從十六世紀下葉開始,這條通道獲得了新的發展動力。據十六至十八世紀的文獻資料記載,經過哈薩克開通了連結中國、印度和中亞的幾條商道。十六世紀初的編年史作者法茲拉赫·魯茲比漢在其所著的《米赫曼·布哈拉》中提及了一條經過雅西連結中亞和中國,通往突厥斯坦的道路。大蒙古帝國奠基者、帖木兒王朝的巴布爾在回憶錄里,談到了十五世紀一支有上千人的商隊從中國返回時的情景,說明當時同中國的貿易非常發達。十九世紀的文獻《宣宗志》,也描述了那個時期各國貿易往來的情況。
一天內中哈建交
1991年12月蘇聯宣布解體,中國政府當即發表聲明,本著不干涉別國內政、尊重各國人民選擇的原則立場,愿同該地區各國繼續保持和發展睦鄰友好關系。隨后,中國外長致電原蘇聯各國外長,告知中國政府決定承認其獨立,并準備同他們進行建交談判。
1992年1月2日至7日,中國政府代表團一行30人乘坐波音767民航包機,從烏魯木齊飛赴中亞五國。我們一天訪問一個國家,每天商談簽署一個建交公報。盡管那時蘇聯這個國家已不復存在,但我仍以外交部蘇聯東歐司參贊兼蘇聯處處長的身份隨行。
1月3日下午,我們從塔什干飛抵哈薩克斯坦共和國當時的首都阿拉木圖。因為總共只有一天時間,所以代表團抵達后并未休息,而是立馬前往對方外交部,商談有關建交事宜。田曾佩副外長簡要闡述了中方來意后,哈方對中國政府“首批外交承認”表示衷心感謝,認為這是對新獨立國家的“最大支持”。
在具體商談建交公報時,哈方表示接受中方提交的文本草案,支持中國政府關于一個中國的原則立場,但希望能加上“可同臺灣方面發展經貿聯系”的內容。對此,我不持異議,同意寫入雙方諒解備忘錄。鑒于中哈之間還有懸而未決的邊界問題,哈方提出增加一句“現有邊界不可更改”。中方指出,“維持邊界現狀”與“邊界不可更改”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而且原中蘇雙方已達成協議,同意通過友好協商解決歷史遺留的邊界問題。經解釋,對方同意暫時擱置。后來,哈國最先與我國簽訂雙邊協定,在互諒互讓的基礎上徹底解決了所有爭議地段的邊界問題,為中亞、俄羅斯等其他鄰國妥善處理與中國的邊界問題樹立了榜樣。
關于建交公報文本,由于我們不懂哈薩克文,哈方同意使用俄文和中文,簽字后同等作準。當時還沒有筆記本電腦,加之時間緊迫,我們只能連夜用鋼筆手工謄抄公報文本。這在新中國外交史上實屬罕見。
次日上午,雙方在哈國外交部簽署建交公報。納扎爾巴耶夫總統在總統府接見了中國政府代表團成員,捷列先科總理等陪同出席。納扎爾巴耶夫一開始就詢問雙方建交談判結果,特別提及臺灣問題。哈國外長和李嵐清團長分別匯報了有關情況。接著,納扎爾巴耶夫回憶了不久前作為加盟共和國領導人訪問中國的情況,高度評價中國改革開放的成就,指出中國政府派代表團來訪是有遠見的決策,并對發展兩國睦鄰友好關系寄予厚望。
與納扎爾巴耶夫總統的初次會見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這位原蘇共中央政治局委員說一口流利的俄語,待人隨和,目光炯炯有神,反應敏銳,顯得精明老到。過了11年之后,我重新回到哈薩克斯坦向他遞交國書時,還回顧了這段難忘的歷史。
就是這位哈薩克斯坦總統,創記錄地先后訪華達20多次,并率先表示支持“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倡議。他說:中國好,哈薩克斯坦就好。絲綢之路經濟帶是哈國“光明之路”經濟戰略遠航的風帆。
“能源外交”大文章
2003年9月,我從駐波蘭使館轉到哈薩克斯坦工作。赴任前,國務委員唐家璇鄭重交代說:“你這任大使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推動加快中哈原油管道建設,做好能源外交這篇大文章。”
到任第三天,我前往拜會哈薩克斯坦外長托卡耶夫。我們倆早已是老朋友了。會見中,托卡耶夫首先表示,歡迎我這位有20多年交情的老朋友來哈薩克斯坦工作。我直截了當地談了中哈能源合作的前景及今后的打算,強調這是兩國領導人的重大決策,希望他能與我一起共同推動完成這一世紀工程。托卡耶夫很痛快地表示同意,還稱他曾當過總理,會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運用自己的影響給予幫助。
第五天,我向納扎爾巴耶夫總統遞交國書,雙方談話的主要內容就是兩國能源合作。我表示,11年前曾有幸來哈參加兩國建交談判工作,這次的主要使命就是落實不久前胡錦濤主席訪哈時與他達成的重要協議,抓緊建設中哈原油管道這一新的絲綢之路。納扎爾巴耶夫不僅完全贊同盡快建成哈中原油管道,而且主張鋪設通向中國的天然氣管道,并稱據他所知,土庫曼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總統對此也很感興趣。
在第二次非正式會見中,納扎爾巴耶夫總統談到計劃2004年冬天訪華,并詢問什么時候比較合適。我說:“閣下已有好幾次都是冬天去北京,為什么不選擇春暖花開的時候?而且,您與胡主席早日見面,可以及早敲定原油管道項目。”他當即表示,這是個“好主意”,并囑咐站在一旁的外長,對訪問日程重新進行調整。
第三次會見納扎爾巴耶夫總統時,主要商談訪問時擬簽署的有關文件。談到原油管道項目時,納扎爾巴耶夫表示,下半年即可開工,爭取在2005年年底前建成。因為事先征求過中石油阿克糾賓公司總經理蔣奇的意見,我就主動提出,建議在2005年12月16日哈國獨立日前完工,作為節日的獻禮。他聽后很高興,點頭同意。
2004年5月,應胡錦濤主席邀請,納扎爾巴耶夫總統訪華。我回國參加了有關接待工作。這次訪問很成功,兩國領導人就一系列重大問題達成共識,包括進一步加強能源領域的互利合作。訪問期間,雙方正式簽署了關于共同修建阿塔蘇至阿拉山口原油管道的基本原則協定。
荒漠之中建起原油管道
經過雙方努力,同年9月28日在哈薩克斯坦中部小鎮阿塔蘇舉行開工儀式。中哈原油管道起點站設在一片荒漠之中,風沙很大。在臨時搭建的主席臺上,哈薩克斯坦能源和礦產資源部長什科利尼克首先講話,強調這項管道工程對哈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和經濟利益,它將哈中西部豐富的石油資源與中國不斷發展的廣闊能源市場連接在一起,標志著哈能源輸出多元化戰略邁出了關鍵一步。
我在致詞中強調,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5周年前夕,歷史上第一條中哈原油管線正式開工具有重要象征意義,希望在2005年哈薩克斯坦國慶前能順利完工,并深信這條輸油管道將成為連接中哈人民友誼的紐帶,成為密切兩國務實合作的橋梁。接著,大家來到中哈原油管道“零”公里標志牌前合影,并觀看兩國工人現場演示管道焊接技術。最后,我們一起到工地的帳篷內喝香檳酒慶賀。
哈薩克斯坦冬季最低氣溫達零下40多攝氏度,一年中實際施工時間只有8個月。這對一條長達1000公里的跨國大口徑石油管道的建設來說,工期的緊張程度可想而知。我方施工地段多為沼澤帶,挖溝、鋪管的難度都很大。為了保證按時完工,決定邀請哈方石油管道公司總經理一起赴施工現場了解工程進度,并慰問工人。
9月初,我們一行從阿拉木圖出發,乘“米-8”直升機向北飛到巴爾喀什湖地區。當地市長在機場迎接。剛下飛機,我就接受了媒體采訪,指出歷史上兩國都是古絲綢之路上的重要國家,如今的中哈原油管道是兩國人民友好合作的象征。到達總部后,先聽取哈方公司負責人的匯報,然后再乘直升機到實地考察。第二天,我們乘直升機沿著管線從西向東,飛行約500公里,抵達阿拉湖附近的烏恰拉爾中國管道工人營地。當晚,我們在會議大廳聽取了情況匯報。第三天一早,我們又飛到中哈邊境地區阿拉山口對面的德魯日巴口岸,直升機降落在路旁的沙漠上。然后,我們驅車進入兩國邊境哈方軍事區內,考察了中方施工現場。
考察期間,除對雙方公司領導和管道工人的辛勞工作、優良工程表示感謝外,我要求他們務必按期、高效、保質完成管道鋪設工作,強調這是一項光榮的政治任務,只能提前,不容半點延誤。為予鼓勵,還代表使館向他們分別贈送了北京老白干、紅雙喜香煙、龍井綠茶和移動DVD機及影片光盤。
為了保障中哈管道建成后的輸油量,中石油決定收購加拿大控股的哈薩克斯坦PK石油公司。就在雙方準備簽訂協議的節骨眼上,哈一位議員對媒體發表講話,呼吁反對政府出售PK公司。除同其本人進行溝通外,我先后約見哈總理、外長及議會黨派領袖,爭取對方理解和支持。但此事最終仍需由哈總統拍板定案。我想,剛好利用辭行拜會之機,著重談一下這個問題。
會見時,納扎爾巴耶夫總統講了一番臨別好話后,便站起來向我授予《共和國榮譽證書》就準備離開。我趕緊說,總統閣下,我還有重要事情向你匯報。他又重新坐下。我說,就在一個月前,我沿著中哈原油管線進行了實地考察,兩年前閣下交代的修建管道的任務按期完成已經沒有任何問題。為了保障足夠的油源,中方準備收購PK公司,懇請總統給予支持,以讓我這任使命劃上一個圓滿的句號。講到“圓滿句號”時,我有意加重了語氣。納扎爾巴耶夫聽后笑了笑說:“沒有問題”。當時就我們倆人在場,我又確認了一遍:“能否這樣報告北京——貴國政府已經同意。”他答:“可以”。我一下子感到如釋重負。
告別時,納扎爾巴耶夫總統緊緊握住我的手,深情地說:“希望大使回國后繼續成為哈薩克斯坦人民的朋友”。我點了下頭,并用俄語補充了一句:“而且是一位忠實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