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仲南
看到有人辭官的新聞,要是上了50歲的人,必須掐一下自己的大腿,看自己是否清醒著,別以為是一篇假新聞報道。但是你把大腿掐腫了,掐成青淤色也沒用,因為這些“新聞”都是真的。而且,辭官的人里,有的還是我們熟悉的,有的是曾經有工作聯系的。
辭官?不少人想不通,哎喲喂,現在的人怎么整的,咋會好端端地“辭官”呢?多少人日盼夜盼,多少人青絲成暮雪地熬,多少人刻木結繩般掐算著歲月,就想混出一個人模人樣的“官”來當當。呵,要說心里秘密,就這秘密最大。怎么現在的人說辭就辭呢,罕見,罕見。網上那些半文盲槍手,拋磚能手,罵人先鋒,亂噴的變態者,也十分不理解。他們過去整天罵“公務猿”,一有人反駁,他們就說有本事你辭職。如今真的有官員辭職了,他們根本沒料到,又在那叫嚷:撈夠了,該走了。有的妒忌地喊:為什么接收單位給他們那么高的工資?整天呼天搶地地罵,按邏輯推理,這種變態心理已比較嚴重。
辭官,不必對此太驚訝。辭官如同當官,是一樣的正常,并不異常。如果老是有人當官沒人辭官,那倒是十分地不正常。所以古人曰:“有人辭官歸故里,有人漏夜趕科場”。
有些網民,也如一些職場小人猜測,辭官者他們貪夠了、撈夠了,所以辭官了。這種議論的人,一般不熟悉官場,而且認知水平、素質較低。因為辭官之人,他們清清楚楚—見你要辭官,馬上會成為“關注的焦點”,不少人表面打哈哈,心底里高度緊張和困惑。必定有人會十分、萬分認真地進行各種審計、審查,必須摸清每個環節,才允許你離開。這種經歷,十分嚴密。所以,大凡辭官的人,是早已料到有這一環節的,他們十分坦然,比較自信,他們微笑著,從容地接受考驗。對這些,許多網絡上亂罵一通的人是不知道的,如若真是一個貪念很重的人,他會洗手不干嗎?雷政富、馬超群會這樣嗎?
也有人議論,辭官者是覺得上升“已封頂”,升遷的希望不大,所以憤憤不平、走人。這又是一種看電視劇,學劇中人物長大的人。官癮重的人,當然想當皇帝。但是,如若當不了皇帝,當太監他們也是樂滋滋的,這種人決不會辭官的。這種人,你叫他一聲“股長”、“科長”,他會渾身發顫,全身酥麻,樂不可支。如果放假或周末,沒人叫了,他們就很難受,很無聊。所以他們中有人巴不得取消“周末”,希望聽到每天有人恭敬地叫“科長好,股長好”。
誰會辭官?一、必是自信心十分強的人;二、必是不喜歡老被框框“束縛”的人;三、必是樂觀的,有專業技能的人。沒有自信心的人,敢辭官嗎?不可能。沒能力游過“英吉利”海峽的人,敢下海游“英吉利”嗎?笑話。沒有被條條框框“束縛”過的人,不知什么叫放松、安寧。所以他們一旦了解,一旦知道,他一定會有所心動的,會觸及靈魂的,說不定就想換一種方式報效祖國。還有就是樂觀的,擁有技術力量、人緣好的人,他們知道官場不大講技術涵養的,也不需要什么“人緣”,有時熟人朋友多了反礙事。但,創業、發展企業、做好生意就大大不同了,核心技術是正道,人緣好也是王道,像打撲克牌,兩個“大王”,都重要。所以,定準了位,走罷。
沒有想象中的什么“撈夠”就跑,什么當官之路“封頂”就跑,更不是什么人際關系差了就跑,不存在什么一夜白頭,三更吁嘆。人家敢說“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官員中當然有人敢說“職業那么多,我想換個崗”。這是好事,好就好在“對口”了,好就好在不會怨天尤人,因為自己設計自己,不是被“設計”。好就好在發揮專長,不必畏畏縮縮,無所作為。
民族清朗之時,便是人心清爽之時。浩劫年代,哪有人敢辭官的?沒見過。被罷官的一個接一個,辭官的沒有一個。我們現在的社會,充滿活力,不斷走向文明,這會使人產生各種沖動、各種創新的欲望。如今,時代不同了,在浩劫之時,你說“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肯定挨批,說十分低俗。但今天,人們懂得多種形式表達情感,覺得這也是一種心聲。這就是不同。有了好的舞臺,辭官十分正常,而且估計這種現象不會停止,只要你思想不亂,工作不斷,心不散,換一個崗位有什么了不起?這等于南方的人到東北,東北的人到海邊、到海南島,換一個角度,換一個景觀。回歸大地,萬物滋潤,適者生存,海闊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