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子淵
中國隊在亞洲杯出人意料地小組出線,讓一度坐在火山口上的佩蘭松了口氣,媒體鋪天蓋地的夸贊已經把他與米盧蒂諾維奇相提并論。
中國足球向來如此,沒有成績,一秒鐘下地獄;有了成績,一秒鐘上天堂。媒體不切實際的“捧”或者“殺”,其實也是中國足球裹足不前的重要原因。
無論如何,中國隊創造了近三屆亞洲杯上的最好成績,但佩蘭真能化腐朽為神奇嗎?
仔細回想中國足球的洋帥,他們在國家隊的執教軌跡驚人地相似,往往是先揚后抑。
1992年,德國人施拉普納率領的中國隊在亞洲杯上闖入半決賽,以2比3輸給了后來的冠軍日本隊,在三四名決賽中點球戰勝阿聯酋,獲得季軍。這個成績讓剛剛因無緣奧運會而悲憤的中國足球再次看到了希望。但在隨后的世界杯外圍賽小組賽,中國隊兵敗伊爾比德,失去了1994年美國世界杯的“入場券”。曾經備受國人喜愛的德國老頭施拉普納只能黯然離開。
與施拉普納的軌跡極其相似的是荷蘭人阿里·漢,以孫繼海、鄭智、邵佳一、李瑋峰、李金羽等球員構成的中國隊在2004年亞洲杯上所向披靡,一路殺入決賽,最終因日本球員手球被漏判而無緣冠軍。
不管怎么說,阿里·漢帶隊追平了中國足球亞洲杯賽的最佳戰績,讓國人對2006年德國世界杯外圍賽充滿希望。最終,阿里·漢步施拉普納的后塵,中國隊在世界杯外圍賽小組賽因凈勝球劣勢被淘汰。
其他幾位外教,英國人霍頓、杜伊科維奇和福拉多,在中國隊的執教經歷也大抵如此。只有前南斯拉夫教練米盧蒂諾維奇功德圓滿,如愿拿到了世界杯“入場券”,但最后在韓日世界杯上三場潰敗,離開中國。

佩蘭的名氣遠不如米盧和阿里·漢,甚至不如身為國際足聯戰術講師的英國人霍頓。他的最高成就是作為里昂王朝末代教練,幫助球隊拿到法甲七連冠。除此之外,他長期在英格蘭和法國的中小俱樂部徘徊,后來又在西亞淘金,成績非常一般。
在中超賽場上名帥成風的時代,佩蘭的資歷比不了里皮,名氣比不了埃里克森,甚至比不了國安隊主教練曼薩諾,曼薩諾有著600余場西甲經驗和執教馬德里競技、塞維利亞等勁旅的履歷。
不過,僅就目前來看,佩蘭成功了。他打消了所有人的質疑和顧慮,把中國隊帶入新的階段。不過,亞洲杯的戰績到底能不能證明佩蘭的能力,佩蘭到底是不是真讓中國隊脫胎換骨了,目前尚無法給出明確的答案。

亞洲杯上的這支中國隊雖然贏了球,但并未表現出比較清晰明顯的戰術思路。
佩蘭上任以來,強調邊路進攻,防守上比較注重中前場的施壓,這是本屆亞洲杯上比較明顯的改變。但幾場比賽下來,中國隊到底是什么陣型、什么人員、什么打法,依然不夠鮮明。
在前兩場比賽中,佩蘭使用了多個陣型,打沙特是442,打烏茲別克斯坦的上半場是532,下半場又變成了343。在同朝鮮的比賽中,佩蘭變陣4231,下半場又調整為4141,被朝鮮隊打穿了防線,險些輸掉比賽。
從好的方面來說,這是佩蘭的部署有針對性,反過來說,佩蘭心中的中國隊還沒有明確的戰術思路,也就是說佩蘭仍在尋找能夠讓球員最大限度發揮出各自能力的陣型和打法。
無奈之下,佩蘭只能根據對手的優缺點來安排中國隊的陣容,雖然做到有的放矢,很好地抑制對手的優點,并打擊對方的缺點,但自己本身的優點還沒有充分發揮出來。

佩蘭這種針對對手優缺點來排兵布陣的方法,受影響最大的是武磊。亞洲杯之前,中國隊破門得分的重任被認為落在武磊身上,然而兩場關鍵比賽中,武磊幾乎隱身。球迷們對他的稱呼也從“武球王”變成了“無影磊”。
作為連續兩年在中超進球上雙的唯一本土攻擊手,武磊的實力毋庸置疑。尤其在外援進球比例超過6成的中超賽場,武磊儼然成了本土攻擊線上的第一武器。
亞洲杯上武磊的低迷,表現出中國隊的人員不穩定、打法不成形、陣型不熟練。首場同沙特的比賽,武磊在于海身邊游動,但于海并非傳統中鋒,不能為喜歡當影子前鋒的武磊提供足夠的支持。第二場同烏茲別克斯坦的比賽,武磊在郜林的右后方,但因為中國隊陣型左傾嚴重,武磊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
從武磊的技術特點來看,他無球跑位的能力強,善于搶點和切入,配合意識也非常出色。他需要有同類型的球員一起,通過配合、跑動,在傳切中獲得機會。
武磊在中國隊的上位是2013年夏天的東亞四強賽,他在箭頭于大寶身旁游動,搭配張稀哲和孫可,四人的組合曾一度被專業人士看好,原因就在于他們都善于配合傳切,能夠互相傳球,也能夠相互扯動。
佩蘭在中國隊的進攻上還沒有完成改造,現在只能倚仗于海、蒿俊閔的個人持球攻擊能力,而郜林的傳、切、控方面都比不了于大寶。與烏茲別克斯坦的下半場,隨著孫可上場,武磊被調到前場居中的位置,終于有了一兩次閃光的表現。
武磊迷失的原因在于前場缺少張稀哲、于大寶這樣善于傳、切、控的串聯型球員,這也是佩蘭執教中國隊一直被質疑和詬病的問題所在。
奇怪的是中超冠亞軍廣州恒大和北京國安的主力球員入選國家隊的并不多。恒大雖然有多人入選國家隊,但在俱樂部時的主力只有鄭智、張琳芃和門將曾誠,北京國安更是只有張呈棟一人入選,張稀哲、雷騰龍、樸成、陳志釗等技術出色的年輕球員都未被佩蘭相中。
廣州恒大和北京國安應該算是中超賽場上傳控和壓迫能力最強的球隊,也是為數不多的能夠掌控比賽節奏的球隊。顯然,這不符合中國隊在亞洲足壇的定位。佩蘭給中國隊的定位非常鮮明,就是亞洲二流位置,這個檔次的戰術打法其實很尷尬:面對弱隊要能攻出去,面對強隊還得收回來。
恰巧,中國隊在亞洲足壇的定位與江蘇舜天在中超的定位接近,都是6-8名的中游位置,那么選擇舜天的防守反擊打法,甚至直接移植過來,最為事半功倍。加上聯賽中也以防守反擊為主的山東魯能和上海東亞的球員,構成了中國隊的基本框架。
這就不難理解為什么眼下中國隊以江蘇舜天球員為主,共有任航、吉翔、李昂、劉建業、吳曦、孫可等6人。其次是廣州恒大和山東魯能的球員,上海上港也有3名球員入選。

佩蘭對中國隊的定位決定了比賽的基本思路,也決定了用人。或許他對中國球員的了解并不透徹,不要說那些落選亞洲杯的球員,就是帶去澳大利亞的那23個人,佩蘭對他們的技術特點的認知也存在著偏差。
亞洲杯首戰,很多人都不解佩蘭用梅方踢左后衛、任航踢中后衛的選擇。雖然兩人都很努力地完成佩蘭的要求,但受到技術能力的限制,在比賽中犯下了不少錯誤。任航在回追時冒失的下鏟絆倒了沙特前鋒哈扎齊,被判點球。
任航在江蘇舜天無論打三后衛還是四后衛,都是主打左后衛,是防守能力比較出眾的球員,但作為中后衛,他的正面防守能力不強,貼身防守的能力也不突出。梅方雖然在中后衛里算是相對靈活的球員,但腳下技術粗糙。
在同烏茲別克斯坦的比賽中,佩蘭變陣3421,讓任航和梅方分居張琳芃的左右,變成了三后衛中的兩個側翼,這是他們兩人技術特點中比較擅長的位置,兩人的發揮明顯比首戰好。
在同朝鮮隊的比賽中,佩蘭提前用于漢超換下鄭智,雖然可以被解讀為備戰澳大利亞留力,但在控制著場上局勢的情況下是否有必要改變陣型,值得商榷。于漢超上場后,與于海、蒿俊閔、孫可三人組成了從左到右的4人攻擊梯隊,變陣4141,一下讓朝鮮隊找到了進攻的辦法,上半場還表現尚可的蔡惠康根本無法保護整條后防線的寬度,前場的于漢超等四名球員又都是邊前衛出身,技術特點都并非傳統中前衛,習慣向邊路迂回,拿球后帶球向前而非迅速串聯隊友,這些都讓國足在比賽中陷入被動。
可見,佩蘭對于中國球員有待進一步認知。佩蘭從2014年2月掛帥已近一年,在這一年中,被認為是工作狂的佩蘭幾乎每個周末都會出現在中超和亞冠的賽場上,但通過現場看球來物色人選顯然不夠,只有經過訓練甚至正規的比賽,才能完全了解球員的技術特點。當他還不能很好地判斷球員技術特點的時候,照搬一個球隊的球員和打法,是最方便也最穩妥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