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萍萍
變革已經成為2015建發廈門國際馬拉松的主題。本屆比賽與往年相比有兩大變化──分流與更改賽道。從賽后的效果來看,這兩大變化堪稱雙刃劍,既令廈馬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幫助專業選手創造了國內馬拉松的最佳戰績,也令原來順暢的賽事組織工作出現了些許紕漏,引起部分草根跑者的“吐槽”。面對大家的意見與建議,廈馬組織者虛心接受,并承諾明年會用更專業的賽事回報參與者。
去年,廈馬的報名參賽人數超過了7萬人,今年的廈馬將5公里和10公里的賽事提前在海滄舉辦,但是最終4.3萬人的半程和全程參賽人數,在國內依然是數一數二。記者查詢發現,去年上海馬拉松全程的報名人數為8000人,半程1萬人;杭州馬拉松全程5000人,半程5000人;大連馬拉松全程3336人,半程2547人;廣州馬拉松全程5000人,半程5000人。相比之下,廈馬的參賽人數之多,可謂驚人。
參賽人數多了,出現了不少問題。最明顯的問題就是洗手間不夠用了。深圳跑友Ginger說,在參賽前為了上一次洗手間,她就排了20多分鐘的隊。讓不少女跑友更郁悶的是在賽道中很難找到洗手間,僅有的幾個洗手間也排著長長的隊伍。

人數眾多也造成跑友們出發的不方便。不少跑友吐槽說,從開跑到經過起點,已經過了15分鐘了。一些跑半程馬拉松的跑友在經過起點時,已經是發令槍響過30分鐘了。
起跑遲也就罷了,速度能跑起來還能創造好成績,但是過窄的賽道讓跑友們無法放開跑。跑友老易很郁悶,原本準備沖擊一下自己的最好成績,在3小時30分內完賽,但是因為人多擁擠,最終放棄了這一打算。
跑友莎莎報了半程馬拉松。她說,這次的廈馬跑得并不辛苦,但是要讓前面跑得慢的跑友讓路,她快叫破了嗓子,沒過多久就要說一次“不好意思,請讓讓”,才能從人縫中穿過。
有跑友在跑吧記錄了自己參加廈馬的感覺:“今年廈馬半馬改了賽道,幾乎每一次上坡,抬頭望人海茫茫,涌上心頭的就是一股絕望感,那種無奈只有經歷過春運才能體會。腳踩腳、肘碰肘,完全被人流擠著走。”

北京體育大學的李老師表示,不用太限制報名人數,馬拉松要的就是全民參與、全民娛樂。雖然這次廈門馬拉松改了路線,造成容納跑友的空間不多,速度無法提上來,但是相信今后會慢慢改進。廈門馬拉松的城市接待能力、會場安保能力和空間容納能力是足夠的,4至6萬的參賽人數都是合理的范圍。
廈馬組委會的劉先生說:“在賽后的總結會上,跑友提到的分區出發是很好的建議。我們做了調查,發現波士頓、香港等知名的馬拉松賽事均是分區出發。這點也得到了廈馬組委會的重視,預計從明年開始,我們也將采用分區出發的方式。”
廈門馬拉松的競賽規程在去年四五月份就已經編制好,上報中國田協、國際田聯批準。按照規程,將特邀選手、專業達標選手列入第一方陣,然后是海峽兩岸邀請選手、大學隊伍、永久參賽號,隨后才是個人報名參賽者。在這次廈馬賽前,有不少跑者曾經提過修改建議,但是調整已經來不及了。
劉先生介紹,采用分區出發,除了涉及競賽規程的編寫之外,還涉及競賽軟件的采購、工作人員的培訓,這些都需要一定的時間來準備。
這次的廈馬只有半程和全程,但是不少跑友表示,沒有獎牌,沒有芯片,半程馬拉松就不是馬拉松了嗎?
從2011年之后,廈馬的半程馬拉松便取消了獎牌,取而代之的是參賽證明。今年的廈門馬拉松賽上,跑友們領到的是贊助商提供的獎牌。
青島跑友banker在跑完半馬之后便開始排隊領取獎牌,由于獎牌領取處就在半馬終點處不遠,人群并沒有完全分離開,加上贊助商和醫療團隊全部聚集在附近,導致人群過于密集。banker對記者說:“當時真擔心踩踏,因為現場就一個保安,而且沒有經驗,不懂安撫,一直在催促人群離開,讓大家很不滿。”
除此之外,一些不熟悉線路的跑友更不開心。由于標識不清楚,他們少跑了4公里,導致最終的完賽里程不到21公里。對于一些想要通過半程馬拉松來檢驗自己跑步成果的跑友來說,如同從一個美食愛好者碗里搶走了他愛吃的一塊肉。
跑友小于告訴記者,她在跑到國家會計學院折返的時候,看到封路的路障擺在路中間,作用是讓跑友在經過這個路段時繞道而行。但是,當小于折返回來之后,發現路障居然被拆除了,隨后跑過的跑友并不清楚需要繞路而行,導致了半馬少了將近4公里。

北體大李老師表示,逐漸取消半程馬拉松賽是一個趨勢。畢竟馬拉松是鼓勵自己、超越自己的賽事,目的是讓大家完成全程馬拉松,而且越來越多的人參加全程馬拉松,主辦方為了節省成本和精力,削減半程馬拉松是很正常的。但是,不少專業人士表示,從鼓勵全民參與的意義上來說,半馬應該恢復提供芯片和獎牌。
曾多次參與北京馬拉松報道的《中國文化報》記者陳曦說,參加馬拉松的大部分跑友不是沖著成績去的,就是沖著完賽。取消半馬的紀念獎,很多馬拉松愛好者都覺得不合理,“北京馬拉松曾考慮過取消半程馬拉松的紀念牌,但最終還是繼續發放獎牌。如果取消半程紀念獎牌,會有更多人沖著獎牌去參加全程馬拉松,不僅會造成參加全程人數的增加,風險也會提高”。
黃力生則表示,半程應該有芯片有獎牌,既然具有比賽性質,就應該給參賽者芯片和紀念獎牌,畢竟這也是他們完賽的證明。

“對于沒有參加過比賽或者跑步次數不多的跑友來說,半程馬拉松是他們接觸馬拉松和了解馬拉松的必要經歷。如果沒有跑過半程馬拉松,貿然去跑全程馬拉松,也容易造成受傷”,跑友如風說。
在后勤保障上,廈馬的服務做得也不盡如人意。“深馬和北馬的每個飲水點都排滿了長長的桌子,桌子上是已經倒好的飲用水和飲料,參賽者可以自己領取。廈馬的飲水點好多都是只有一兩張桌子,桌上只有空杯子,一個地方領杯子,要到另外一個地方去倒水”,Ginger說。
在經過了白城折返點之后,廈馬提供了包括香蕉在內的補給品,但是也帶來了新的問題。一些補給點的香蕉并不是放在桌上,而是放在筐里讓跑者自己去拿。河南跑友唐十七說,她去拿香蕉的時候,很多跑友都在擠,有些人摔倒了,很嚇人。
組委會提供的香蕉沒有切段和剝皮,也讓一些老跑友頗有微詞:“到處亂扔的香蕉皮差點讓人摔跤。”
后半程過于稀少的補給點也讓不少跑友很無奈:“我們的跑步成績并不快,來參加廈馬,希望可以挑戰自己,但是到了后半程發現補給點已經沒東西了,有一些跑友因為實在沒東西可以吃,拿了整瓶的補給飲料就跑了,跑得慢的最后只能喝水了。”
寄存物品的領取過程充斥著混亂。跑友老陳說,“剛開始要求排隊領取,一個一個來,一輛車上1000多個包裹,一個個找過去,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時候。后來大家集體建議通過喊號的方式發放,還好一點,不過居然沒配喇叭,還要大家一起吼……”
據介紹,廈馬的志愿者以廈門大學和集美大學為主,也有一些中學生,經過簡單培訓之后匆忙上崗,并不專業。馬拉松的志愿者并不簡單,即便是簡單的倒水也有一定的要求,最好倒1/3杯,杯與杯之間要有距離,要斜著放,便于運動員取水。由于培訓時間不夠,加上志愿者流動性比較大,他們并不能很好地完成馬拉松的服務。
劉先生介紹,今年廈馬有1.2萬名志愿者,但后勤服務做得并不好。從明年開始,廈馬志愿者選拔機制也將發生改變,人數將大大縮減,以社區的志愿者和城市義工為主,人員構成更加穩定,培訓時間也將增加,培訓內容更加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