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捷列夫
1834年2月8日,俄國化學家門捷列夫出生于俄國西伯利亞的托博爾斯克市。1869年3月,他在題為《元素性質與原子量的關系》的論文中首次提出了元素周期律,并發表了第一張元素周期表。這張表包括了當時已知的63種元素,還留有4個空位。兩年后他發表了更精確、更系統的元素周期表。
在門捷列夫的重要工作之前,雖然科學家不斷發現新元素,但是對元素的性質和彼此之間的關系卻沒有一個系統的認識。在他提出元素周期律之后,他所預言的未知元素陸續被發現,這些元素的各種性質也與他的預言驚人地吻合。為了紀念門捷列夫的杰出貢獻,人工合成的第101號元素(縮寫是Md)也以他的名字命名。
埃尼阿克
1946年2月15日,世界上第一臺通用電子計算機埃尼阿克(ENIAC)在美國研制成功。它由17468個真空管和7200個晶體二極管組成,重達27噸,占地167平方米,可謂是一個龐然大物,耗電也高達150千瓦。與體積和復雜性相對應,它的計算速度也遠遠超過此前所有的計算設備。
埃尼阿克最初由美國陸軍的彈道研究實驗室使用,用來計算火炮的火力表。而現如今,計算機在我們的生活中已經無處不在。計算機的發明推動了工業革命以來的又一次技術浪潮,堪稱是人類歷史上非常重要的里程碑之一。
谷登堡
1455年2月23日,德國發明家約翰內斯·谷登堡于德國美因茲發明活字印刷術,制造活字印刷機印刷了第一部《圣經》。這部書一共印刷了約180本,其中有49本保存至今。谷登堡是第一位發明活字印刷術的歐洲人,他的發明被廣泛認為是現代史上具有重要影響的事件之一。在他之后,活字印刷術在歐洲迅速傳播,并在隨后興起的歐洲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啟蒙時代和科學革命等運動中都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