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的頒獎典禮上,我們遇見了10位優秀的青年女科學家,她們向世人證明,科學家也可以很時尚很美麗!
走近“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
2015年1月16日,第十一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頒獎典禮在京舉行。有10位優秀的青年女科學家從183位候選人中脫穎而出,獲此殊榮。
“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由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及歐萊雅中國于2004年聯合設立,是歐萊雅-聯合科教文組織“為投身于科學的女性”計劃在中國的發展和延伸。11年來,共有來自全國2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香港特別行政區的96位女性獲此獎項,以榜樣的力量激勵青年女性投身科學。該獎項在中國科學界的權威地位也得到廣泛認可。
對話女科學家
頒獎典禮之前有一段采訪時間,由于時間非常緊張,而現場進行采訪的媒體非常多,《知識就是力量》對其中幾位科學家做了簡短的采訪。
陳春英在納米世界探索癌癥治療新方式
“知力”記者:陳教授,您好!我們了解到您研究的課題是在納米世界探索治療癌癥的新方法,請問這種新方法與傳統治療方法相比,有什么特點和優勢?
陳春英:納米藥物應該是整個納米科技里面發展非常迅速的一個領域,我研發的是抗腫瘤的藥物,是用納米的載體,去提高藥物的有效性,希望對腫瘤部位進行更加精確的治療。這樣就會減輕傳統藥物的副作用,不會在治療癌癥的同時對病人的身體造成很大的危害。除此之外,還想利用納米材料本身的特性去研究治療腫瘤的方法,也取得了一定的進展。
黃如
芯片微世界
改變大未來
“知力”記者:黃教授,您好,您研究的是超低功耗的電子器件,請簡單介紹一下它在現實中有哪些重要的應用?
黃如:芯片是所有電子設備的核心部件,比如電腦、手機、各種智能產品等,應用都十分廣泛。我研究的是如何設計出體積很小,同時也是超低功耗的電子器件,這在很多領域都有著廣泛的應用。尤其是在未來,利用電子設備進行遠程控制,利用生物植入芯片為糖尿病病人調節血糖濃度等,隨著技術的進步都可能實現。
劉建妮見證生命的進化
“知力”記者:女性和男性在科研方面相比,有哪些優勢劣勢?
劉建妮:女人很感性,第六感很強,而且女科學家非常敏銳,女性的嗅覺、觸覺遠遠優于男性,在科學認知方面特別有優勢,也是男性所不能替代的。
社會給予女性的壓力,使很多想從事科研的女孩子產生放棄的想法,那樣太可惜。20~38歲是人類的創造力最強的時期,所以希望社會給女性多一些空間,讓更多的女孩子能夠從事科研相關的工作。
陳雪飛數星星的孩子
“知力”記者:如何培養青少年對科研領域的興趣呢?
陳雪飛:我的孩子非常喜歡看中央電視臺紀錄片頻道,有空的時候我們會一起看。這是培養孩子對科學的興趣的第一步。另外,在觀看衛星發射的時候,孩子也會非常興奮。讓孩子們通過電視節目學習科學知識,比讀書更有效果,會讓他們覺得科學很有趣,很好玩。
來了一群青少年“粉絲”
頒獎典禮現場有一些非常“特別”的觀眾——穿著校服的青少年,而且多數是女生。頒獎結束后,在活動現場舉辦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論壇,10位女科學家分為2組,分別和大家分享了自己的科研與生活經歷。她們圍繞“愛上科學的理由”和“發現科學之美”兩個話題,講述了她們是如何走上科研道路,如何體會科學帶來的無限樂趣。互動環節中,大家紛紛舉手,向科學家們提出自己心中的疑問。好多同學提出的疑問非常具有科學性和前沿性,讓在場的科學家們也驚訝于這些孩子們知識的寬廣與視野的開闊。
論壇結束后,很多女同學都拿著自己的筆記本去找女科學家們簽名留念。和這些同學交流后,我們了解到,很多女生都把這些女科學家當作自己的偶像,希望以后也能成為她們這樣有杰出貢獻的科學家。對于這些還處于成長期的青少年來說,成為一個科學家是一顆需要精心培育的夢想的種子。相信通過這樣的活動,通過和科學家們面對面的交流,這顆種子會逐漸萌發并且慢慢長大。也許她們最終也沒能成為科學家,但是養成學習和思考的習慣,對她們的成長會有很大的幫助。
自20世紀90年代末,從事科研的女性隊伍以12%的增長率日益壯大,但綜觀全球,科研人員中女性所占比例仍不足1/3;在諾貝爾獎得主里,女性獲獎者的比例更是不足3.5%——想要從根本上解決科研領域男女比例失衡、實現性別上平等的問題仍舊任重而道遠。世界需要科學,科學需要女性。從青少年時代培養對知識的渴望,明天的你也許就是女科學家。
(責任編輯/劉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