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潤
在中國近30萬名檢察官中,有一個人被最高人民檢察院和中國司法界贊譽為典型的完美主義檢察官,她就是湖南省檢察院公訴三處的馮麗君。從檢18年,她直接或參與辦理了多起全省或全國有影響的疑案、難案、大案、要案,承辦各類刑事案件1400多件,無一出錯,無一投訴;由她辦理的抗訴案件百分之百成功,件件改判……
43歲的馮麗君出生于湖南省衡陽地區一個農民家庭,姊妹眾多,家境貧困。為了麗君能有出息,大哥、二哥、二姐輟學務農,父母集全家之力送她讀書。馮麗君坦言,正是父母和兄姐這份沉甸甸的恩情讓她決心加倍回報家庭與社會。
1992年大學畢業后,馮麗君懷著無限憧憬做了一名鄉村女教師。盡管是開門見山,窮鄉僻壤,但山風、松濤瑯瑯讀書聲抓住了她的心。在別人看來枯燥單調的備課、寫教案、授課、家訪等,她都做得津津有味。
1995年,全國法檢增編補員,馮麗君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參加了這次招干考試,沒想到最后“中榜”衡陽地區一個縣的檢察院。
走進檢察院大門,馮麗君才發現這里的工作比教書難多了。因為她發現自己差不多就是一個法盲,內心極度焦慮,她開始看書補充知識。
最先是為了脫盲,然后是充電、積蓄、沉淀,一個理科生要走完這段自學之路有多難,只有馮麗君自己知道。為了搞清刑法最基本的概念,馮麗君一次又一次翻看楊春洗的刑法學專著,雖然每個漢字她都認識,但就是不能理解其中的意思。她急得直哭,把書都撕了,但哭過之后,她又將書頁一張一張地粘起來,繼續看,直到看懂理解為止。為了補上財務知識,馮麗君懷孕快生產時還讓在稅務局工作的堂妹每晚給她輔導幾小時的財務基礎。1999年生女兒休產假期間,她為備戰律師資格考試,每晚都看書到凌晨一兩點。產假休完,她的律考也通過了。
馮麗君常說:“我堅守,是因為我有追求!”她說,既然自己進了檢察院的大門,就必須當一個像樣的檢察官。她清晰地記得第一次亮相“出丑”的樣子。那是1996年6月,馮麗君陪檢察長第一次出席全縣公開觀摩庭,當時非常緊張,念起訴書都念得舌頭打結,完全不能掌控自己的大腦,庭審效果非常糟糕。庭后檢察長并沒有批評她,只是意味深長地說了一句:“小馮,當公訴人不容易,要成為一名優秀公訴人更不容易啊!”那一刻,馮麗君的臉紅到了脖子根,要強的她暗暗發誓,一定要讓自己成為一名出色的公訴人。
那些年,馮麗君白天下基層,走街串巷,調查取證,審查案卷,晚上哄睡女兒后,還要挑燈苦讀。她在每本日記的扉頁都寫有“每日四戒”:一戒惰性,二戒沖動,三戒量小,四戒是非。這“四戒”伴隨著馮麗君走過基層檢察院的執業生涯,也讓她多次被評為業務尖子和先進工作者。
2005年8月,馮麗君被選調進湖南省檢察院。她所在的檢察三處一直辦理死刑二審案件,馮麗君每天面對的都是血腥暴力、涉黑、涉毒、涉賄等涉及社會陰暗面的案子,要在殺與不殺之間艱難抉擇,要為少殺、慎殺痛苦權衡,還有怕錯、防錯的糾結掙扎。如履薄冰使得馮麗君格外小心與嚴謹,她總比別人做得更多更細,也比別人更苦更累。對此,她有一句話:“不把案件辦成鐵案,就不是我馮麗君!”
2009年下半年,馮麗君接手吳某(副廳)貪污國有資產數千萬元大案。這是一個燙手的山芋,一審判決僅認定其貪污72.5萬元。該案案情極其復雜,案卷多達103冊,案外壓力也特別大。有人直接給馮麗君“打招呼”,有人自稱某領導夫人,暗示、威脅她,也有人跑到辦公室給她送錢,還有人通過馮麗君丈夫的朋友來說情。但空前的壓力均被她一一頂了回去。
案期緊,任務重,馮麗君不得不加班加點。就在此時,她父親被確診為癌癥晚期。噩耗傳來,她心如刀絞。一邊是堆積如山的案卷,一邊是無法割舍的親情,她每天都是醫院、家里、單位三處跑,像陀螺一樣連軸轉。憑著一股“死拱”的倔強勁,馮麗君硬是在一堆陳年舊賬中找到了案件的關鍵突破口,認定了吳某貪污2300萬元的事實,并堅決支持抗訴。
父親出殯那天,馮麗君還沒忘記法院正在召開的審委會,當得知檢、法兩家意見分歧比較大時,她毅然放棄參加父親的出殯儀式,匆匆從老家趕回省檢察院,針對審委會上提出的新情況準備新的應對方案。此后她又多次陪同檢察院領導列席審委會,據理力爭最終說服了審委會成員。法院最終采納她的意見對吳某一案改判,數千萬元的巨額國有資產得以保全。該案被載入2010年《湖南檢察年鑒》。
錢某在擔任某國有控股公司總經理期間,利用公司借殼上市之機,以支付中介費名義套取公款600萬元,一審法院以職務侵占罪判處其有期徒刑15年。錢某系留美經濟學博士,是證券期貨專家,反偵查能力超強。其母曾在國家某部委任職,社會背景很深。馮麗君在辦理該抗訴案時,雖沒遇到一個說情的,但接到了幾個來自北京的電話,對方講話也很客氣,看似提醒,實則威脅,要她識相點,認清楚對手是誰,好好掂量掂量,最好撤抗。
面對這意味深長的“提醒”, 馮麗君的心頭曾掠過一絲猶豫,但很快,法律的正義感就占據了她整個腦海。每天一下班,馮麗君就泡在省圖書館,惡補證券知識。在二審抗訴庭上,錢某企圖像一審庭審那樣,賣弄其豐厚的專業知識,指責一審檢察官、法官這也不懂那也不行,以蒙混視聽,對貪污的600萬元贓款極盡掩飾。結果,馮麗君憑借其扎實的證券專業知識,豐富的法學功底,將涉案的幾千萬元資金鏈一一解開,幫助法庭查明了重要事實,最終也說服法庭采納了抗訴意見,以貪污罪改判錢某無期徒刑。該案入選湖南省檢察機關2011年度優秀案件。
對十惡不赦的罪犯,馮麗君疾惡如仇。2006年12月份,被告人徐某先后在長沙城區綁架4名(1男3女)在放學或上學途中的9歲至11歲兒童,向家長勒索財物數十萬元。在綁架期間,徐某以“不從就殺掉”相威脅強奸女童3人4次。一時間,學校師生和家長都人心惶惶。一審法院卻以綁架未撕票為由,判處徐某無期徒刑。被害人親屬幾次鬧到法院。
馮麗君承擔了該案的二審抗訴工作。她仔細閱卷后,認為原判量刑太輕,徐某罪行極其嚴重,應處死刑,建議支持抗訴。她的意見雖然得到領導的充分肯定,但也有好心的同事為她捏了一把汗,因為抗訴太難,無期改判死緩已經很不容易了,無期改判死刑則是難上加難,何況本案又沒有人員死亡,二審法院很可能駁回抗訴意見。
馮麗君沉著應戰,庭審中痛斥犯罪,力駁辯護人錯誤觀點:辯方只看到綁架罪中沒有“撕票”不適用死刑的一面,而沒有看到徐某所犯強奸罪比綁架罪更為嚴重。徐某奸淫幼女多人多次,將毒手伸向被綁架中精神處于極度驚慌且孤立無援境地的女童,對被害兒童的身心造成了極大的傷害;徐某持槍作案,犯罪手段特別惡劣,社會危害極大,社會影響特別惡劣,雖沒有出現人命,依法亦應判處死刑。最終湖南省高級人民法院采納支持抗訴意見,改判徐某死刑。最高人民法院核準徐某的死刑判決。一時間,被害人親屬和學校師生幾次結伴到湖南省人民檢察院致謝,馮麗君成了轟動湖南省的風云人物。此案被評為該年度全國優秀訴訟監督案件。
剛調入湖南省人民檢察院公訴三處時,一次,馮麗君在辦理四川省雷波縣籍少女劉某容留賣淫案中,對劉某的出生日期1990年7月8日是公歷還是農歷產生懷疑。因劉某及其辯護人都沒有提出該問題,有同事勸她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反正劉某也不是什么好鳥。馮麗君認為客觀公正是檢察官應盡的義務,經多方核查,她終于查明劉某的真實出生日期不是7月8日,而是8月22日,即劉某犯罪時還不滿16歲。按照法律規定,不滿16周歲的人容留賣淫不構成犯罪,劉某被無罪釋放。劉某當時不敢相信,立即跪下來謝恩,并聲淚俱下地說,以后打死她也不干這種事了。
2007年9月底,馮麗君接手了江衛軍等14人特大走私、販賣毒品案。該案案卷多,案情復雜,外國和我國新疆籍被告人多,復核取證任務十分繁重,而湖南省政法委當時要求趕在10月底開庭。此時正值公訴三處的正副處長競爭上崗,有些同事在為去向而心神不寧,馮麗君卻心無旁騖、夜以繼日地審查案件,提審、復核、補證,高質量地如期審結案件。
也正是在辦理此案時,由于馮麗君的嚴謹仔細,她發現已經被云南司法機關判處死緩的同案人宋慶芳可能無罪,于是大膽向領導建議糾錯。處室討論時,有人提出宋的犯罪行為和結果發生地是云南和廣州兩地,且云南省高級人民法院已經終審裁判,糾錯難度很大,希望渺茫。但馮麗君認為,如果是錯案,就必須糾正!這也符合檢察機關提出的“延伸辦案與延伸服務”的要求。馮麗君鐵下心接手此案的糾錯。
當時正值百年不遇的冰災期間,在院領導的支持下,馮麗君冒著生命危險,內查外調,多方取證,果然查明宋慶芳沒有運輸毒品的主觀故意;然后她又馬不停蹄前往云南,與云南省人民檢察院達成共識。接下來,馮麗君憑著“一根筋”的勁頭,定期跟蹤督促云南方面對該案的辦理進度。2009年8月28日,云南省高級人民法院終于再審并宣告宋慶芳無罪。2010年3月,宋慶芳拿到國家賠償金169888.83元。
“死刑犯”宋慶芳回家,在當地引起極大反響,群眾對檢察機關明察秋毫、執法為民好評如潮。2009年9月23日,宋慶芳與父親手捧“百姓青天”“執法先鋒”的錦旗,在湖南省人民檢察院大門口鳴放鞭炮表達謝意。宋父緊緊抓住馮麗君的雙手,老淚縱橫,泣不成聲:“感謝檢察官,感謝檢察院領導為我兒子做主。”
該案作為湖南省人民檢察院“延伸辦案”的典范得到最高人民檢察院的充分肯定,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要情》19期對該案進行推介并報中央政法委。馮麗君感慨:“德國哲學家培根說,一次不公正的裁判,其惡果甚至超過十次犯罪。就司法機關而言,如果有錯不糾,就是瀆職。我們糾錯是為了遲到的正義,有錯必糾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應有之義。”
一起杉樹“間距”案,更讓同行對馮麗君刮目相看。2012年7月,馮麗君辦理了一起由17棵杉樹苗引發的命案。被告人黃某與死者的山地相鄰,2011年2月14日,因被害人將黃某栽在自家山地靠鄰邊的17棵杉樹苗扯掉,二人發生打斗,黃某用水果刀將被害人捅死后自首。一審法院認為黃某犯故意殺人罪,但被害人扯掉黃某栽在自家山地的杉樹苗,存在重大過錯,且黃某有自首情節應減輕處罰,判處其有期徒刑15年。某市檢察院認為量刑畸輕提出抗訴。
馮麗君仔細閱卷后,質疑一審認定的案發起因。她想到的是為便于相鄰方日照采光等,在相鄰山地種植作物,應充分考慮雙方作物種植間距,不能簡單地認為幼木只要是種在自家地里就是合理的,還要考慮與相鄰方作物的間距。偵查機關現場勘驗時未測量雙方杉樹間距,顯然對此沒有考慮,因而必須重新勘察雙方杉樹苗間距是否合理。
聽說要復勘,偵查人員面露難色,稱他們去過一次,太危險了,不想再去。馮麗君不信,堅持要去。第一次,跑了一個多小時,警車在一條漲滿洪水的河岸邊停下來,當地公安人員告訴她,沒有路了,車要進山就必須從這條河里開過去。望著滔滔河水,馮麗君無奈折返。
第二次是請人踩好點后再去的。一路上,吉普車需涉水而過的地方有10多處,水沒半身的吉普車在河床上艱難跋涉時發出陣陣沉悶的喘氣聲和滾滾濃煙。司機遲疑地望著馮麗君,她咬咬牙說:“往前走吧。”好不容易過了河,吉普車上了只有一車寬的盤山機耕路,一邊是峭壁,一邊是深淵,隨時都有翻車的可能。幾十里山路,他們走了3個多小時。
令人欣喜的是,經過實地勘察和測量,證明馮麗君的質疑是對的。黃某所種的杉樹苗與被害人的杉樹苗間距明顯不足,最遠的70~80厘米,最近的40多厘米,其自家杉樹苗的間距卻有2.5米到3米(杉木的合理宜栽間距為3米左右)。為尋找散居在各個山頭的十幾名證人復核取證,馮麗君又第三次進山。幾經周折,她終于查明被害人是因為黃某逼近鄰邊種樹,影響他家杉樹苗生長而扯掉這17棵樹苗的。這是該案關鍵抗點所在:她認為原判沒有考慮到相鄰方種植物的合理間距,錯誤認定被害人有重大過錯導致量刑畸輕,應依法改判。但合議庭在二審開庭后明確告訴她要維持原判。
12月20日,不服輸的馮麗君陪檢察長列席了湖南省高級人民法院審委會。當她將一份份新證據和一摞摞現場測量照片向與會人員展示并說明后,省高級人民法院的一位副院長當場贊揚她認真細致,她提出改判的觀點也得到了委員們的一致認同。最后審委會表決通過原判認定被害人重大過錯有誤,改判黃某無期徒刑,抗訴成功……
由于馮麗君的非凡業績和突出貢獻,她立功無數,先后榮獲“全國優秀公訴人”“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模范檢察官”和“全國最美檢察官”提名……面對榮譽,已提升為三處副處長的馮麗君淡淡一笑:“這些只會激勵我更加維護正義,更加追求去做一個‘完美主義’的檢察官!”
〔編輯:潘金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