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靜 任成英
春節期間,無論是回鄉探親還是外出旅游,“在路上”成為很多人的常態。今年的春節在2月份,正是乍暖還寒的時節,天氣情況十分復雜,還容易出現一些比較惡劣的天氣情況,影響我們的出行安全。在天氣復雜多變的春節期間,總體的天氣狀況如何?我們又應該注意防范哪些災害性天氣呢?
寒潮強降溫時有發生
2月氣溫起伏大,時有寒潮和強降溫出現,這幾乎是本月最嚴重的災害性天氣,也是感冒多發的一個月份。寒潮天氣的影響廣泛,造成的災害也比較嚴重和多樣化,如強降溫導致的寒害以及大風、凍害、道路結冰和積雪等。
氣溫起伏時,不要著急換下厚冬裝,以防感冒;外出要采取保暖防滑措施,當心路滑跌倒;萬一在路途中被暴風雪圍困,要盡快撥打電話求救。
南方連續陰雨濕冷難受
2月開始,南方的降水逐漸增多,但一般不會出現大范圍的強降雨,以連綿陰雨居多。但長時間陰雨導致空氣潮濕,加上氣溫不高,在沒有暖氣的南方,這種濕冷的“魔法攻擊”會讓人很難受。
保持空氣流通,必要時可用吸濕器或干燥機降低室內濕度;衣物徹底晾干或烘干再放進衣柜;自我調節心情,適當參加體育鍛煉,散發體內濕氣。
大雪冰凍災害可能發生
在華北、東北、內蒙古、新疆等地,2月仍有出現雪災的可能。在南方,2月仍是防范冰凍災害的時節。嚴重的雨雪冰凍災害會造成城鎮大面積停電、停水、停氣;由于路面封凍,交通中斷,會導致春運車輛、人員的流動出現嚴重滯留和擁堵。
暴雪時減少外出活動,特別是乘坐車輛外出;機場、高速公路、輪渡碼頭可能會停航或封閉,出行前要及時收聽、收看天氣預報,隨時調整出行計劃。
霧霾天氣
仍然多發
2月天氣雖有些回暖,但氣溫仍舊比較低,空氣中的水汽容易飽和而形成霧,在冷空氣到來的間隙,大氣穩定,加上北方取暖季尚未結束,很容易出現霾。霧霾天氣時,由于空氣質量差,對人體的呼吸系統、心血管系統等都會產生危害。
別進行長跑、踢球等劇烈活動;出門戴上口罩阻擋部分污染物;老人、孩子、孕婦、心臟病人等,霧霾天最好減少外出;多吃水果和清肺食物。
海上大風
也會影響春運
2月由于冷空氣勢力依然較強,東海、南海容易出現海上大風,如果恰好趕上春運期間,瓊州海峽、渤海海峽等會面臨停運的可能,耽誤旅客回家的計劃,嚴重時造成大量旅客滯留在港口客運站,還會對海上運輸造成不利影響。
專家解讀:
過年晚不見得暖
2015年的春節來得有多晚?要到2月19日才迎來大年初一,比2014年整整晚了19天。習慣了在立春節氣前后過年的小伙伴還發現,今年過年的時候已經到雨水節氣了。雨水節氣到來之時,持續了一個冬天的寒冷開始慢慢回暖,降下的冰雪也開始慢慢融化。那這是否意味著今年春節一定會暖和呢?
從1951年以來,出現過9個春節極晚的年份,均在2月15日后過春節。中國天氣網首席氣象專家李小泉查閱了這些年全國2月份的氣溫數據,發現9年中有7年氣溫是偏低的。其中1969年2月份出現了全國范圍內罕見的特冷天氣,東部大部月氣溫偏低3~6℃,東北地區甚至偏低達6~8℃。但是,最近的兩個春節極晚的年份,即1999年和2007年卻是偏暖的,甚至明顯偏暖。由此可見,春節來得晚并不一定天氣就暖和。從歷史資料看,氣溫偏低的概率甚至更大些。而這9個年份的降水比較相似,大多都是偏少的。
“2月份屬于后冬,我國大部分地區已過了最冷的隆冬季節,氣溫開始有所回升,因此,一般2月下半月會感覺天氣稍暖和些。但此時仍屬冬季,冷空氣勢力依然很強,如果春節期間恰好有強冷空氣到來,那大家所期待的溫暖春節就泡湯了。”李小泉說。
2月份的平均氣溫雖然整體比1月要高一些,但“前冬暖、后冬冷”的情況過去并不少見,也就是大家常說的“三九不冷六九冷”,2014年便是如此。今年“一九”至“三九”全國平均氣溫偏高已成定局,至于是否會再次出現“六九冷”,春節前后到底是偏冷偏暖,還有待觀察。
(責任編輯/冷林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