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藝
【摘要】唐湘岳是《光明日報》杰出的新聞工作者。唐湘岳老師致力于新聞事業,將新聞工作作為終生職業而奮斗拼搏。他的新聞作品常可以透過形式突出含義來,而不只是靠報道事實本身。只有充分發揮新聞價值主體性原則,新聞記者才能與獨家新聞有緣,才能不拘泥于表面的真實。
【關鍵詞】唐湘岳 人物通訊 敘事視角 敘事結構
做新聞,首先得有新聞精神。一個新聞記者如果沒有新聞精神,就不能稱為是合格的記者。這是唐湘岳的座右銘,他經常說,要先感動自己,才能感動別人。唐湘岳老師優秀的新聞作品很多。他曾經獲得7次中國新聞獎,得獎并不是因其適應通行的標準,而是囚其特別。唐湘岳老師以散文式筆法寫新聞,是我們這一代年輕的記者需要學習的閃光點。
一、人物通訊及敘事概述
1、人物通訊概述
人物通訊是人物報道中最為常見的形式之一。它以人物最近的行動為新聞,著重表現出人物的品質、性格和精神面貌,通過對比,用平凡突出偉大,以此感染并且教育讀者。寫人之所以重要,是因為人不同于動物,有自己獨立的思想和情感,人物被寫出了思想,才有了靈魂、生命,才能充滿感染他人的力量。
人物通訊有兩條線,人物生活的經歷或事件發展的過程,是事物的表面現象,稱之為“過程線”。根據人物的事跡所提煉出來的,要在報道中所體現的中心思想則反映著本質意義。中國古話說,山不在高,有仙則靈;水不在深,有龍則靈。人物通訊報道則是事例不在多,有“神”則靈。有了神,人物先進的思想和行為才可以靈活地展現在人們的面前。
2、敘事概念
敘事學一詞最早出現在西方文學批評中。敘事學在西方文學批評理論中是最年輕的一員,富有朝氣,而敘事學理論于20世紀進入中國文學批評領域,再逐漸向其他學科領域滲透。
新聞敘事即敘事學與新聞傳播學滲透后所產生的一個新興名詞。新聞敘事即新聞報道者將新聞事實通過特定的敘事視角、模式、結構、技巧呈現給受眾。事實是新聞的本源,“敘事”是報道新聞、傳播信息的主要方法。新聞敘事是有嚴格規定的敘事,其文本結構、視角、修辭等都必須契合新聞傳播事實信息的要求,它必須立足于客觀與公正,通過敘事來揭示事實的真相。
二、唐湘岳簡介
唐湘岳,光明日報湖南記者站站長,高級記者。他在新聞采寫一線堅守32年,矢志不渝堅守為社會、為國家播灑光明,傳遞社會正能量的堅定信念,作品引起了廣泛而深入的社會影響。唐湘岳作品7次獲得中國新聞獎,個人獲得第二屆范長江新聞獎提名獎,是全國思想文化系統“四個一批”人才首批人選者,首批中宣部、教育部“卓越新聞傳播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入選教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專家。
唐湘岳采寫了《舉報人的命運》(《光明日報》1993年6月1日一版頭條)、《不許用人質手段處理經濟糾紛》(《光明日報》1994年3月3日一版頭條)等批評報道,推動了社會主義法治建設;而他深入基層,獨立發掘和采寫的各個時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先進典型群像,影響和感動了無數觀眾。唐湘岳精品迭出,激濁揚清,極大的發揮引導社會輿論,凈化社會風氣的作用。光明日報前總編輯徐光春曾說:“在記者這個神圣的崗位上,唐湘岳為光明而呼,為光明而書,不愧為一位為光明而奮斗的英勇戰士!”
三、唐湘岳人物通訊敘事分析
1、敘事視角
“敘事視角,即新聞的觀察點或視點,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新聞的敘述框架。目前而言,新聞視角有四個層面的分類:一、按敘事者所知信息是否大于文本人物所知分為全知視角和限知視角;二、按敘事者是否參與或目擊情節分為外視角和內視角;三、按敘事者數量是一個或是多個分為一元視角和多元視角;四、按敘事者在文本中所出現的人稱分為第一人稱視角和第三人稱視角。”“在新聞敘事中,很多不僅僅限于單一地使用某一視角敘事,有很多情況記者都采用多種視角復合的模式敘事,如‘內視角+限知視角’、‘內視角+全知視角’等等。”唐湘岳的人物通訊就多采用復合視角來敘事。無論哪種視角,其最終目的是為了給讀者提供一個有意義、有傾向的文本世界,并以此來理解現實世界。
這里著重分析唐湘岳的兩篇人物通訊《茶山常綠頌英魂——記高級農藝師劉先和》、《教育局長的好榜樣——追記湖南桂東縣教育局局長胡昭程》,這兩篇人物通訊均采用了多元視角。《茶山常綠頌英魂——記高級農藝師劉先和》采用的是外視角中的限知視角,在限知視角中又采用了多元視角等復合視角。《教育局長的好榜樣——追記湖南桂東縣教育局局長胡昭程》則采用了外視角中的全知視角,全知視角下的多元視角等復合視角。《茶山常綠頌英魂——記高級農藝師劉先和》中唐湘岳以事件外視角敘述了劉先和的事跡,為了能全面深入了解劉先和,唐湘岳采用限知視角和多元視角對劉先和進行各方面深入報道。《教育局長的好榜樣——追記湖南桂東縣教育局局長胡昭程》中,唐湘岳采用外視角敘述了胡昭程奉獻事跡,以記者的身份將胡昭程的故事全面客觀地敘述出來。
唐湘岳的人物通訊在新聞敘事視角選取上主要采用了復合視角,其中事件外視角在其他人物通訊中都有運用。但不論是否采用了復合視角,唐湘岳這些人物通訊作品都十分詳實地敘述了新聞事實。外視角和多元視角的運用使得唐湘岳的人物通訊能夠全方位的將核心人物的優良品格體現出來。采用復合視角去報道新聞事實才有助于報道完整地呈現。唐湘岳選取特定人物視角進行報道,不過分運用限知視角去敘述,也不隨意運用全知視角去觀察。
2、敘事結構
“敘事結構主要是指文本內部的敘述方式安排,為文章結構;另一個是指互文性的文本間的文體方式的安排,為文體結構。”在新聞敘事中,新聞話語的內、外結構有其內在的規定性。內結構是新聞敘事的內核,它采用的是新聞事實的內部事件與事件的組接形式;外結構則指新聞文本所呈現出的言語表達的常規范疇和常規程式,具體表現為文本的構成、段落的銜接和語句的銜接等。
在唐湘岳的人物通訊中主要采用也是“概述部分+新聞事實部分”的結構。從新聞事實部分中再進行細分,又可分為兩種敘事結構。其中一種就是“概述(標題)+新聞事實(背景+事件)”,如《茶山常綠頌英魂——記高級農藝師劉先和》和《教育局長的好榜樣——追記湖南桂東縣教育局局長胡昭程》兩篇通訊采用的就是這種新聞敘事結構。《茶山常綠頌英魂——記高級農藝師劉先和》在導語中交代了新聞人物的背景,然后通過多人之口從多個側面體現新聞人物的高尚人格與事跡。《教育局長的好榜樣——追記湖南桂東縣教育局局長胡昭程》首先交代了新聞人物所作出的成就,然后再將這些成就背后的故事一一道來,這種倒敘結構使對胡昭程的宣傳深入人心。
唐湘岳的人物通訊在新聞敘述結構上十分相似。人物通訊都有“背景+事件”的結構選擇,每則人物通訊作品都把新聞事實完整、詳細地呈現了出來,背景新聞輔助運用得當,新聞敘事準確、接地氣。唐湘岳作為一名資深記者能夠采用合理的新聞敘事結構來構架其人物通訊報道,一方面,筆者認為這在于唐湘岳自身良好的文學素養。另一方面,唐湘岳做了很多深入實地的新聞采訪、調查。唐湘岳的新聞作品常可以透過形式突出含義來,而不只是靠報道事實本身。
結語
唐湘岳報道的特色就是注重記者的觀察與體驗。以記者為視點,行動一以貫之,線索單純,反映在作品中的就是時間與空間的同步。從形式上看,記者類似于導游,每到一處,通過記者敘述或者通過知情人透露穿插一些必要的背景,把整個事件完整地表述出來。唐湘岳注重新聞作品創新,能根據報道對象和性質,創新寫作手法。其在三十多年的豐富新聞實踐中,形成自身鮮明的新聞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