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隱
導語:福爾摩斯曾經用他關于煙灰的知識來抓住罪犯,考古學家則根據動物的牙齒和植物的種子改變我們對歷史的認識。
因為工作關系,筆者曾經采訪過一位考古學家,在說道某個問題時,這位考古學家不厭其煩地介紹了陶瓷的形制序列問題,他說這是一種考古學界用來判定歷史時期的方法,不同的時代,不同的文明有不同形制的陶器,考古人員如果在某文化層發現了與之前地層中截然不同的陶瓷碎片,很可能意味著新的人群入住了,說道這里,考古學家笑著說,抱歉,這太枯燥了。”
事實上正相反,對外行來說這太迷人了,考古學的魅力正在于古代的瓦礫堆所隱藏的信息。對我們來說,考古學簡直像偵探小說一樣。福爾摩斯曾經用他關于煙灰的知識來抓住罪犯,考古學家則根據動物的牙齒和植物的種子改變我們對歷史的認識。這樣的例子在中國就有不少,比如說雙溝醉猿的故事。話說1977年初夏的一個早晨,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李傳夔教授在雙溝鎮附近的松林莊考古時,從一層灰白色泥質團塊狀的礫石層中,挖出了一件至今在亞洲時代最早的長臂猿化石,距今已有1800萬年的歷史,意外的是,這些古猿化石居然都浸透著酒的印記!考古學家推斷古猿人,因吞食了經自然發酵的野果而醉倒不醒,成了千萬年后的猿化石,考古學再次證明了,雙溝除了因盛產秫豆稻麥等釀酒原料外,還與得天獨厚且不可復制的地理環境和優雅氣候有關。這里是最具釀酒天然環境和自然酒起源的地方。
為了解開考古學家的神秘面紗,為了介紹當地美國著名的考古學成就,美國歷史學家瑪麗蓮·約翰遜采訪了多位活動在考古學一線的學者,寫成了《生活在廢墟:考古學家和人類瓦礫堆的誘惑》一書,下面就讓我們跟著作者一起去看看那些正在研究歷史垃圾堆的考古學家。
印第安納·瓊斯的真相
書中采訪的歷史學家在秘魯、塞浦路斯、加勒比海、紐約和世界的各個角落。也許其中最有魅力的是紐約大學的瓊·康奈利教授,1996年,因其在希臘藝術、神話和宗教方面的杰出研究被授予麥克阿瑟獎學金。作為一名考古學家,她的足跡遍布希臘、科威特和塞浦路斯等地。1996年后她致力于發掘地中海小島上的一座阿波羅神廟,瓊認為這是埃及艷后克利奧帕特拉建造的。她的同行還有不太出名的比爾·桑迪,他在紐約州魚溪市(Fishkill)一塊打算建造商廈的地塊中發現了美國獨立戰爭時期一處最大的陣亡士兵公墓,只不過才過了兩百多年,這個地方就完全沒有歷史記錄了。
這個地方離9號公路不遠,毗鄰美國陸軍的大型補給站,但是如今卻前景堪憂,很明顯,商業開發已經不可能,但是還沒有一個保護組織站出來購買此地,更不要說進一步的考古挖掘了。2011年陣亡將士紀念日那天,只有瑪麗蓮和比爾還有別的工作人員站在那里,紀念埋葬在那里的默默無聞,為祖國而犧牲的人們。
如果說考古學家有一位代言人,那一定是印第安納·瓊斯瀟灑的形象,美國影星哈里森·福特因為在《奪寶奇兵》系列影片中成功塑造了一位極富冒險精神的考古學家。而當選為美國考古學會董事會成員。該學會主席布賴恩·羅斯表示,福特扮演的“瓊斯博士”一角對激發人們考古探險的興趣起到了重要作用。
實際上,考古學家不是跟納粹斗智斗勇,而是大部分時間都用來籌錢,幾乎沒人愿意為考學活動買單,一半考古學家沒有工作。還有一些考古學家面臨破產,比如凱西·阿巴斯博士,她開創了羅德島的海洋考古項目,考察在紐波特港被英國人擊沉的13艘法國沉船,其中的一艘很可能是庫克船長在他偉大的探險中所駕駛的。一開始,凱西靠給別人打掃房子為生,20多年以來,凱西沒有社會保險,現在她每個月有1000美元的收入,其中還包括一些社會保險金,因為她已經70歲了。她告訴瑪麗蓮·約翰遜,剛畢業的時候,我掙得更多。
忘掉水晶頭骨和傳說中圣杯吧,如今印第安納·瓊斯會被看做是一位掠奪者。
誰不會對考古學家著迷呢
但是,我們依然熱愛他們。瑪麗蓮采訪的考古學家中報酬優厚的一位為美國國防部工作,這位考古學家幫助培訓士兵,避免在戰爭中造成不必要的文化遺產的損害。2003年伊拉克戰爭時期,伊拉克國家博物館的1.5萬件藏品被劫,至今只找回約1/3。2004年巴格達以南90公里處的巴比倫遺址被美軍選為基地。結果古跡嚴重損毀。引起考古界震驚和憤怒。招募這位考古學者的軍方官員非常高興,因為他終于認識了一位考古學家。當她在德拉姆堡軍事基地的炮兵射程內發現了一處必須加以保護的印第安人圣地之后,這位女考古學家說,我們的老板們都很高興,有的說這太讓人興奮了,有的說,我妻子就是印第安人,有的說我們在家里看探索頻道。
誰不會對考古學家著迷呢,他們的演繹推理厲害得像小說中的神探,他們勇敢的像印第安納·瓊斯。他們有時候也會中槍,可能是因為工作地位于戰區,有時候是得罪了盜墓賊走私販。有時候會碰到毒蛇,不過真正的危險來自昆蟲,尤其是蚊子和其所攜帶的無數種疾病。在加勒比海的圣尤斯特歇島上,瑪麗蓮·約翰遜和她的團隊被殺人蜂追得跑了一座山頭。
在約翰遜采訪的人中,有一位考古學家復制石頭工具,并且練習用石矛獵鹿。有一位法醫專家,炸掉了裝滿了死去的家畜和各種衣物的公交車,以便她的團隊學習在遭受恐怖襲擊之后進行遺跡還原。有一位女性研究一千多年來,不同的文明把兒童的頭骨夾裹成各種形狀的不同方式。一位亞洲考古方面的女性專家,她的專業是豬龍,一種中國掛件,她還寫以考古為主題的小說。
從這些片段你可能已經發現了《生活在廢墟》是一本非常有意思的書,你會知道很多考古學常識,比如說,那些總是潮濕的墳墓(如愛爾蘭的泥炭沼澤),或總是干燥的(如埃及古墓),都同樣是非常好的時間膠囊,但那些時而潮濕時而干燥的墳墓,則會讓考古學家絕望透頂。如果你堅持追求考古學這項不切實際的事業,那你最好學會潛水,因為現今世界上最好的考古地址都處于水下。這是科技發展所至。
但是這本書告訴我們最重要的是,雖然我們把考古工作浪漫化,雖然我們嫉妒考古學家,但是他們實際上與藝術家和作家沒什么區別,大多數考古學者都在默默無聞的工作,拿著可憐的工資,工作條件艱苦異常,身處的社會并不支持他們的工作。
但是一位在阿根廷工作的考古學者告訴瑪麗蓮·約翰遜,“無論哪里出現個洞,我們都挖下去”,他們中的很多人即使沒工資也會挖掘下去,究根究底,他們在以自己的方式追尋生命的意義,不管這問題是如何釀造啤酒,如何建造通往太陽之路的金字塔,還是如何養育尖腦殼的孩子,這從來不是一件輕松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