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敏華
“無能懶惰”?所以長壽
他和已故的北大王瑤教授在現代文學研究界并稱“北王南錢”;他曾以《論“文學是人學”》震動學界;他培養了一批著名學者,卻自稱:“這些名徒把我抬高了。”他就是著名文藝理論家,曾任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副會長、《文藝理論研究》主編、華東師范大學文學研究所所長、中國文藝理論學會名譽會長的錢谷融教授。
已經96歲的錢老現在依然身體硬朗,單獨出行、旅游。談到自己的養生之道,錢老還是那句話:“因為我無能懶惰,所以長壽,而徐老(徐中玉),他既能干又勤奮,但我們身體都好。”錢老現在是與外孫、外孫媳婦,還有照顧他生活起居的阿姨四口人常住一起,兒子和女兒都在美國,他們會時常來電請安問好。談及日常飲食,錢老樂呵呵地說:“我是很貪吃的,學生時代早飯也不吃,常喝酒,有胃病。我現在老了,平時肉吃得不多,這些年魚蝦吃得較多,聽力倒是比前幾年有明顯改善。晚間睡眠也算充足,中午小睡一會兒。我上午健身園鍛煉,下午長風公園觀湖。”面對著一灣碧波蕩漾的湖水,老人獨自靜坐,凝神注目,“雙目無所見,頭腦無所思,只覺得渾渾然、茫茫然,胸中一片空明,而心情異常恬適”。
樂觀、務實、勤奮、認真
現已100歲高齡的徐中玉教授曾任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主任、文學研究所所長、校務委員會副主任,還曾任上海市作家協會主席,以及全國大學語文研究會、中國文藝理論研究會等多個學術團體的會長。
徐先生身材高大,身板硬朗,很有精神,臉上少有皺紋,除人較清瘦、頭發花白外,不怎么見老態。徐先生談起自己的生活飲食習慣:“年紀不饒人,快到期頤之年了,現在每天晚上8點就睡了,早上6點起床。早餐麥片、蜂蜜、牛奶加雞蛋,中午一葷一素一湯一小碗米飯,?晚上或面條、或湯圓、或年糕,反正一周不重復”。他又說:“我應該算得上是上海百歲健康老人了,我的秘訣就是走路,每天要走一個多鐘頭,幾乎每天都去長風公園,不停地走,在公園碰到錢谷融,就一道走聊聊天。走路要貴在堅持。我相信鍛煉不會吝嗇報酬的。步行,看來是一件無足輕重的小事,但年近百歲之人,仍能工作,步行來往,行動自由,一樂也。”
徐先生辦事十分認真、一絲不茍,做起事來有條不紊、深思熟慮,責任心強。他認為勤奮、認真的人,不僅能做好工作,完成任務,心中滿意,而且有利于身心健康、延年益壽。
真性情?有節制
馬革順先生今年101歲了,他先后執教于華東師范大學和上海音樂學院,曾任中國音樂家協會理事、中國合唱協會藝術顧問、上海音樂家協會常務理事等職,并榮獲寶鋼高雅藝術特別榮譽獎、蕭友梅音樂教育建設獎、中國音樂金鐘獎終身榮譽勛章以及美國威斯敏斯特合唱學院榮譽院士,現為上海音樂學院教授、中國音協第四屆理事。
我們陪同馬教授一起去附近的餐廳就餐,席間領略了馬教授的飲食養生秘訣。等待上菜時我們問他早飯吃些什么,他說吃了很多,有一片面包涂花生醬,還有牛奶沖麥片、一個雞蛋及芝麻核桃粉,再吃一根香蕉或其他水果。當音樂指揮是體力與腦力并用的活動,要消耗大量能量。他強調說長年做指揮,就是經常在做氣功,這也是他健康的原因之一。菜上來了,他舉筷即聲明,請不要給他夾菜,他要“自由”選擇,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冷菜他喜歡吃醋拌海蜇、醬蘿卜、熏魚,熱菜他最喜歡吃紅燒肉,不過只吃一塊,他說不能多吃。他還喜歡喝美味的湯以及吃面食。吃到七分飽,他就不動筷了。真性情,大自在,有節制,這才是馬教授真正的養生秘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