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看世界上那些最成功的企業就會知道,許多偉大的產品都在賣“情懷”。可口可樂賣的是什么?難道僅僅是口感不是情懷嗎?耐克賣的是什么?難道不是“想做就做(Just do it)”的激情四射嗎?如今眾人皆知的蘋果,早些年可不是人手一部的街機,讓它咸魚翻身的重要一役就是把蘋果描繪為“自由不羈”的形象,以狂轟濫炸之勢在電視上做一系列的廣告,這難道不是在賣“情懷”嗎?
所以,賣情懷沒有錯,但方法和方式很重要。一些企業的失敗,不是因為創始人賣情懷,而是因為不會恰當地賣情懷,沒能夠區分“私人自用情懷”和“出售用的情懷”。一旦“情懷”使用不當,就會陷入固步自封、孤芳自賞的境地,創始人糾結,更糾結的是企業的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