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智維
雖然有著美好愿景,但三網融合之路無疑道阻且堅。隨著推廣方案出臺,其勢必再度發力。
通過一條線路,就能搞定看電視、打電話、上網等所有事情,這或許是三網融合最通俗的解釋。9月2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三網融合推廣方案》,提出在全國全面推進三網融合,推動廣電網、電信網的雙向進入,推動信息網絡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和資源共享。
雖然有著美好愿景,但三網融合之路無疑道阻且堅。早在1998年,三網融合概念就已提出,2010年和2011年相繼公布第一批、第二批三網融合試點地區名單,54個地區和城市成為試點。
如今,隨著推廣方案的出臺,三網融合勢必再度發力。
多網融合發展格局
作為一種概念,三網融合在1998年被提出。所謂三網融合,是指電信網、廣播電視網、互聯網在向寬帶通信網、數字電視網、下一代互聯網演進過程中,三大網絡通過技術改造,其技術功能趨于一致,業務范圍趨于相同,網絡互聯互通,資源共享,能為用戶提供語音、數據和廣播電視等多種服務。
至于落實,不同階段有著不同內容。“初期只是信息傳輸通道層面的打通,未來將會誕生更多全新商業模式及業務形態。”三網融合專家、融合網總編輯吳純勇說。
從宏觀角度看,三網融合有利于寬帶業務的提速降費,信息基礎設施的共建共享及文化消費等國家相關政策的快速推進。
在格蘭研究公司研究總監張俊霞看來,不僅是帶動某一個產業,三網融合還將推動整個文化信息行業發展。例如,新媒體、游戲、移動互聯網等都是信息消費的增長點,都能帶來發展機遇。
推廣方案提出,要大力發展數字出版、互動新媒體、移動多媒體等新興文化產業,促進動漫游戲、數字音樂、網絡藝術品等數字文化內容的消費。
此外,對普通消費者而言,三網融合也是一個利好。“企業為了競爭只能提升服務質量,推出性價比更高的產品。”張俊霞說,以視頻為例,以前消費者只能選擇有線電視,甚至非法衛星接收產品,電信進入后可免費看視頻;隨著更多民營企業的進入,價格也會降低。
關于三網融合的未來,吳純勇充滿期待,“設想一下,如果將依托于互聯網的電商業務嫁接到有線電視這張網上,從而實現對用戶群體的全覆蓋,市場空間將得到拓展。未來的信息傳輸通道將是一個多網融合的發展格局,各市場主體間的競爭也將進入一個拼內容、爭用戶的時代。”
電信廣電雙向業務進入
2010年和2011年公布了兩批三網融合試點名單,54個地區和城市成為試點。目前,試點工作進入尾聲,收官在即,這也是推廣方案出臺的背景。此前,國家廣電總局曾對雙向網建設提出要求:2014年底覆蓋用戶達1.43億戶。
2012年,湖北鄂廣信息網絡公司嘗試用三網融合思路做數字家庭。接受《民生周刊》記者采訪時,公司總經理牛德斌談道,隨著國家層面的推進,三網融合似成數字家庭破冰之術,廣電被逼上了信息化之路,廣電雙向網改的力度逐年加大。
雖然推進力度很大,但試點效果并不盡如人意。“到目前為止,數字家庭普及度依然不高,仍是在外圍做一些事情。”牛德斌坦言。
“在試點城市,廣電可以經營電信業務,電信也可以做交互式網絡電視(IPTV),通過新業務推廣增加用戶黏性,這破除了以往的政策壁壘,電信、廣電可以雙向業務進入,而之前是完全抵制狀態。”張俊霞說。
對于試點效果,張俊霞認為,不能簡單地用好或差來評價。她表示,效果難以具體羅列,因為試點的影響因素是多方面的。例如,政策放開、業務許可證頒發本身也都是一種嘗試和進步。
回顧試點過程,吳純勇表示,相關參與者在試點中圍繞三網融合,企業依托各自優勢進行了不同層面的創新。作為三網融合典型成果之一,截至今年7月,IPTV用戶數達到3993.7萬戶,比試點初期的600多萬戶增加了5倍多。
網絡視頻、互聯網等企業紛紛集成自身在視音頻內容層面的優勢,開始由傳統電腦端、手機端轉向跨界、跨網絡、跨平臺的運營商。一些新型業務及終端(如OTT機頂盒、智能電視)涌現出來,其全新業務及終端具有跨屏、跨網絡、跨平臺、跨終端等屬性。
此外,無論是有線電視網絡運營商,還是三大電信運營商,均在相應的三網融合試點地區及城市,開始按批次地通過“交叉式”的形式互相進入到寬帶接入、有線電視傳輸等傳統業務。
成熟一個 放開一個
如今,試點階段各項任務已完成,推廣方案提出,在總結試點經驗基礎上,加快在全國全面推進三網融合,推動信息網絡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和資源共享,有利于促進消費升級、產業轉型和民生改善。
多位專家表示,未來三網融合的趨勢是必然的,但存在一些困難。對此,多年從事應用層面工作的牛德斌深有感觸:“無優質網絡可用,制約了資源共享。”他說,雖有10年以上的概念和推廣,數字家庭卻沒有進入尋常百姓家。其中一個原因是基礎設施建設條件差,家庭網速長期低下制約了數字家庭產業發展。
就市場化程度而言,電信業更有優勢。電信網絡實現統一,推進項目可以實現全國一盤棋的方式。關于廣電、電信的雙向進入,張俊霞認為,就目前來看,電信業市場化更為成熟。相比較而言,廣電系統市場化程度較低,有些運營商已經走在前面,但多數地區有線網絡運營商難以真正從用戶需求出發,以用戶需求為導向發展業務。
一直以來,三網融合中的廣電系統被指責不配合。“社會上對廣電有很多誤解。”牛德斌說,三網融合體系實際上是不對等的,寬帶出口控制在電信運營商手上,電信掌握主動權。“很多人認為,在信息化、互聯網+戰略推進中,電信業是主流,廣電根本不入流。”
與以往其他規劃性方案不同,此次推廣方案沒有給出時間表,而是“成熟一個,放開一個”。在張俊霞看來,未來的市場格局將由市場決定,參與者不愿意往前走,對手就會搶占市場。
“推廣方案內容很具體、全面,列舉出了所有相關部門,但具體職責歸口不夠明晰。如何推進落實,對落實執行的監管依然存在一定難度,如違規內容的具體監管、共建共享機制的協調等。”張俊霞說。
針對行業間存在戒心的現象,吳純勇說,“對運營商而言,與其糾結于對手搶奪自己那塊不斷萎縮的蛋糕,不如做一塊令用戶滿意的新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