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光浩
近年來,吉林省延吉市始終把城市建設擺在重要位置,以大項目帶動大投入、大開發,兼顧棚戶區改造和街巷治理,注重生態建設,城鎮化建設步伐不斷加快。
去年,延吉入選國家新型城鎮化試點,成為吉林省縣域唯一的國家新型城鎮化試點。今年4月,延吉躋身中國社科院發布的 “全國縣域經濟競爭力百強縣(市)”行列,也是東北地區唯一進入前20名的縣市。
加快項目建設 推進城鎮化
鱗次櫛比的高樓,縱橫交錯的城市道路,特別是富有朝鮮族特色的城市景觀,作為延邊朝鮮族自治州首府,延吉城市建設充滿活力,盡顯新型城鎮特色。
2015年,延吉把項目建設作為抓手,在總體數量、單體規模和質量效益上實現新突破,城市建設正在大踏步前進。全市實施3000萬元以上項目132個,總投資737億元,年內計劃完成投資163億元,實施億元以上項目92個、5億元以上項目36個,全力推進吉琿客運專線(延吉段)、延吉機場遷建和空港經濟區建設、鶴大高速大蒲柴河至延吉段高速公路等項目建設,加快實施朝陽川物流園區國際商貿集散地、延吉現代物流和信息服務業集聚區、朝陽川鎮農民新區等建設項目。
此外,延吉簽約總投資32億元、30萬平方米高標準城市綜合體項目,實施總投資20億元,一期投資4億元的國藥藥材精深加工項目,投資2億元的吉林敖東國藥基地項目主體廠房已完工。
改善環境 提高居民幸福感
延吉以城市總體規劃為指導,在綠化、亮化、生態文明建設上下功夫。
目前,延吉園林綠地面積達1524.5公頃,建成區綠地率37.5%,綠化覆蓋率41.2%,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0.78平方米。該市對主要街路行道樹進行修剪、清枯,推進“綠色校園”建設,全市校園綠地面積達40萬平方米。
為加強城市夜景建設,美化市民生活環境,延吉將亮化工程作為城市建設重點,形成了以路燈亮化為基礎、以樓體亮化為內容、以牌匾亮化為點綴的格局,以 “三橫四縱”為連接線,以商業繁華區及“兩河”(布爾哈通河、延吉河)沿岸為覆蓋面的城市夜景觀。
每當夜幕降臨,延吉市各條街路上的路燈、樓體、橋梁亮化燈逐一亮起,整個延吉市流光溢彩,美不勝收。2014年11月,在全國社交網媒推薦的“中國十大最美亮化城市排行榜”中,延吉位列前三,僅次于上海、香港。
延吉還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頭戲,以超前的生態意識和戰略眼光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走出了一條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相結合的和諧發展之路。延吉先后榮獲國家園林城、國家衛生城、全國生態文明示范工程試點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等25個榮譽稱號,并晉級全國生態環境競爭力100佳縣(市)。
農業產業化 助推農民市民化
為穩步推進農民市民化進程,延吉制定了《延吉市農民市民化推進辦法》、《新征地農民基本養老保險實施辦法》等,讓進城農民平等享受城市基本公共服務和社會福利。
延吉還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目前,40家農產品加工企業、28家專業農場、延吉省級農產品深加工出口基地和中國朝鮮族食品生產基地健康發展;投資20余億元開發建設的延吉萬源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健康營運,加速了城鄉之間的商貿流通。
此外,延吉十分重視農村環境治理,持續改善農村環境,完成農村集貿市場改造、農村安全飲水工程、沼氣綜合利用、農村廁所改造等農村環境整治項目,全市4個鎮全部進入省級衛生鎮。
創新“兩區”建設 領跑城市發展
延吉大力推進開發區、工業區與城市互動發展,把“兩區”的創新發展置于國家新型城鎮化“新常態”背景下。
目前,延吉“兩區”已成為先進產業集聚區、科技創新核心區和現代化新城區、城市功能提升和創新的示范區。依托“兩區”發展,延吉正由工業化基地、城鎮化核心向區域創新載體轉變,“兩區”轉型與城市創新發展密切聯動,已成為延吉社會經濟發展邁入“新常態”的重要推動力量。
《中國縣域經濟發展報告(2015)》顯示,延吉園區發展指數為0.5000,躋身全國400強縣(市)園區發展水平第三。
延吉開發開放也取得較好成績,延吉高新區、延邊新興工業區被選為吉林電子商務示范基地,高新區晉級國家級高新區。2014年,全市外貿進出口總額為2.7億美元,新增外貿企業113戶。
作為州府,延吉區域輻射能力持續增強。2014年,延吉22項經濟指標在延邊州占比超四成,經濟水平、財政收入、城鄉居民收入等14項指超過一些省轄市、領跑吉林中等城市。
(作者系延吉市城鎮化辦公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