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克成
讓學生自主地學習數學是新課程的重要理念。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要重視學生自主提出問題和自主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提問題時要體現“我的問題”,即這個數學問題是我發現并提出來的,它具有我的鮮明個性特征。解決問題時要體現“我解決的問題”,即這個數學問題是我自主解決的,它具有我的見解和主張,從而使數學課堂成為學生展現自己智慧的舞臺,深深留下自己成長的足跡。
一、回歸生活,讓學生用自己的慧眼提出數學問題
問題是數學的心臟。數學的一切學習活動因問題的發現而始,又因問題的解決而終。有價值的數學問題從何而來?“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讓學生自主提問題,要做到:(1)準確搜索有用的數學信息,做到留其根本,去其枝葉,摒棄一些無關的數學信息,從而避免無關信息的干擾。(2)靈活整理分析數學信息,發現信息之間的內在聯系。(3)創造性地發現并提出數學問題,所提問題要具有一定的創造性和先見性,避免提一些老調重彈和無關痛癢的問題。(4)完整地表述數學問題。表述時要邏輯嚴密、合乎規范、準確科學,避免丟三落四和不知所云現象的發生。如,我在教學北師大版一年級下冊的“小小養殖場”時,當學生初步建立“多得多”“多一些”“少得多”“少一些”“差不多”等數學概念后,讓他們聯系生活提出數學問題并用這5個詞來進行解答,學生的表現令我驚嘆不已。
生1:曉峰家與美虹家誰家的錢多?(曉峰家里的錢比美虹家多得多。)
生2:冬天里是雨天少還是晴天少?(冬天里雨天比晴天少得多。)
……
精彩源于生活是新課程的重要理念。學生的知識經驗、生活體驗和對數學的洞察力具有差異性。讓數學回歸生活,就是要讓這些差異性迸發出來,提出一個個鮮活的具有獨特個性的數學問題來,從而使數學課堂充滿生機與活力。
二、開放時空,讓學生用自己的策略解決數學問題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學生來到學校里,不僅是為了獲得一份知識的行囊,更主要的是為了變得更聰明。”要使學生變得更聰明,就要保留和發展學生良好的數學個性。
1.要還給學生自主選擇解決問題的輔助手段的權利。小學生的思維特征基本上仍處于具體形象思維階段,他們在探究解題策略時經常要借助一定的直觀材料。教學中,我們要留給學生根據自己的經驗和愛好自主地選擇輔助手段的空間,使不同的手段在課堂上大放異彩。皮亞杰說過:“智慧的鮮花是開在人的手指尖上的。”只有讓學生在“做”數學中探究,在探究中發現,學生才能創造性地解決問題。
2.要還給學生自主選擇數學思想方法的權利。運用不同的數學思想方法來解決問題,往往會得到不同的解題方法。小學生的思維發展水平既有共性的一面,也有個性的一面。要培養學生的自主精神,我們就要充分尊重學生的思維習慣,允許學生選用適合于自己的數學思想方法來進行探究與實踐,重視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創造性,學生才能創造性地解決數學問題。只有教師敢于“跳出數學教數學”,學生才能“跳出數學學數學”。
三、廣開言路,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解釋過程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在問題解決中要能清楚地表達思考的過程和結果,要學會與人交流。學生在闡述思考過程時,要訓練學生逐步達到:(1)說者必須把思考過程和算理講述清楚,讓聽者不僅知其然,還知其所以然。(2)聽者要做到學會傾聽、學會欣賞、學會借鑒,取他人之長來補己之短,這樣才能博采眾長、集思廣益,從而促進全體學生的共同成長。
授人以魚,僅供一飯之需;授人以漁,則終身受益無窮。讓數學課堂教學回歸自主,讓學生在問題解決中自我發現、自我探究、自我解決,從而實現“讓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的課程目標。
參考文獻:
孫一玲.培養問題意識 促進學生自主學習[J].甘肅教育,20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