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琦
又是一年“兩會時間”。1月25日至29日,市十四屆人大三次會議在上海世博中心隆重舉行。這是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全面推進依法治市的開局之年、“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
在短短五天的會期里,議程滿滿當當:聽取和審議“一府兩院”和市人大常委會報告;審查和批準2014年計劃執行情況與2015年計劃草案、2014年預算執行情況和2015年預算草案的報告;審議“一辦法兩規定”草案、修訂草案;補選市人大常委會委員……864名代表帶著對上海以何種姿態起跑“十三五”的思考,帶著來自于基層的社情民意,凝心聚力,集思廣益,展開“頭腦風暴”,為上海的改革和發展、為解決人民群眾關切的民生問題提出真知灼見,一個個當下最熱的“上海話題”在會場上持續發酵。
走進2015年市人代會,讓我們細數會議中的那些“亮點”。
淡化GDP指標:代表“點贊”
拿到政府工作報告,不少代表迫不及待地翻看他們最為關心的今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卻沒有看到往年慣例的GDP增長的具體目標,取而代之的則是“經濟平穩增長,結構繼續優化,質量效益進一步提高,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與經濟保持同步增長”的表述。
在習慣了多年以GDP增長率統領新一年各項目標后,這番“不按常理出牌”,卻贏得了代表們的“點贊”。在不少代表看來,在上海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新常態”的語境下,經濟結構是否持續優化,發展質量和效益是否提高,已居于比單純增長率更重要的順位,淡化GDP指標是水到渠成的改革之舉。
在拿掉GDP指標后,政府工作報告對全面深化改革和創新驅動發展作了進一步強化,并明確了一系列具體的約束性指標:“改革開放取得新進展,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保持先發優勢,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深入推進,開放型經濟水平進一步提升”;“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相當于全市生產總值的比例達到3.6%以上,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26件左右”;“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居民消費價格指數與國家價格調控目標保持銜接”;“環保投入相當于全市生產總值的比例保持在3%左右,單位生產總值能耗、單位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量進一步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削減率完成國家下達目標”等等。對此,代表們認為,GDP指標的“松綁”并不意味著壓力減輕,相反,轉型的任務更艱巨。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的另一個亮點則是政府自身建設首次單獨成篇。以往,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有加強政府自身建設的內容,但一般是作為新一年工作任務的一部分一并闡述,而今年,“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全面加強政府自身建設”被作為獨立的章節,在近5頁篇幅里,尤其強調了推進依法行政,確保政府工作在法治軌道上有序運行。代表們認為,這“一減”和“一增”的新變化,將成為未來政府工作報告的“新常態”,并向各級政府和官員傳遞出更加明確的政績導向。
人代會立法權“重啟”:暌違14年
1月25日,大會開幕式比往年多了一項議程:市長楊雄作政府工作報告后,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鐘燕群用30分鐘對《上海市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法〉辦法(草案)》、《上海市人民代表大會關于代表議案的規定(修訂草案)》、《上海市人民代表大會關于代表建議、批評和意見的規定(修訂草案)》(簡稱“一辦法兩規定”)三份法規草案作說明。1月26日,市人代會專門辟出半天時間來審議“一辦法兩規定”草案、修訂草案。1月28日,大會主席團第四次會議聽取市人大法制委關于各代表團審議三部法規草案情況和審議結果的報告,審議三部法規表決稿,決定提請大會表決。1月29日,第三次全體會議表決通過“一辦法兩規定”。
這張立法“時刻表”將成為上海人大立法史上的一張重要標簽。這是時隔14年,市人代會再次審議地方性法規草案,也是本市首次在同一次代表大會上審議、表決三件地方性法規草案。這三部支持、規范和保障代表履職,和代表息息相關的法規,歷經了800多名市人大代表全體參與、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多次召開座談會進行意見溝通等“全覆蓋”、“無遺漏”的修訂過程。一些代表表示,參與“一辦法兩規定”修訂的過程,就是學習法規的過程,也是履職意識、能力和水平提升的過程,更是全社會對代表主體意識認識的過程。
本次人代會的代表議案,就從一個側面印證了“一辦法兩規定”修訂的“溢出效應”。到代表提交議案截止時間,大會秘書處共收到代表十人以上聯名提出的議案48件;經大會主席團第三次會議審定,確定列為正式議案辦理的有18件。值得注意的是,盡管代表提交議案的數量比去年有所減少,但正式議案在提出議案中的占比較往年有大幅提升:18件被正式審核通過,有效率逾37%。而在以往,這一數據最高為三分之一,低的百分之二十不到。“命中率提升,說明代表議案的質量明顯提高。”市人大常委會人事代表工委負責人認為,“究其原因,與代表‘全覆蓋、無遺漏’參與‘一辦法兩規定’的修訂不無關聯,這有助于代表們更好把握哪些意見可以作為議案提出,哪些應該作為建議、批評和意見提出,更有效、高質地提出議案。”
更公開透明:媒體“蠻拼的”
今年人代會在擴大公開性透明度上進一步“發力”。現場直播,讓更多老百姓第一時間“走進”人代會。上廣、東廣、上視、東方網、“上海發布”現場轉播大會開幕實況。除代表聽取政府工作報告和市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的情況實況直播外,今年代表聽取市高級人民法院、市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的情況以及“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等5個專題審議也通過上視新聞綜合頻道、法治天地頻道、上海人民廣播電臺、東廣新聞臺和東方網、解放網、新民網、看看新聞網、“上海發布”等進行音頻、視頻、圖文直播或錄播。
為求“圍觀”、“關注”,各家媒體在創新報道方式上也是“蠻拼的”。“3分鐘動畫速讀政府工作報告”、“代表委員的匆匆一年”、“一張圖看懂‘一辦法兩規定’”……在今年人代會上,新媒體“活躍”亮相,“指尖上的兩會”成為新風尚。澎湃新聞、東方網、上海發布、上海觀察等都推出了適合移動互聯網的全新報道形式,讓代表和廣大市民耳目一新。只要用手指輕劃手機屏幕,報告的精華內容、代表的精彩語錄等“第一現場”就能通過照片、圖表、漫畫、數據、短視頻、現場音頻等形式,一一呈現。新穎、快速、生動、直觀的傳播方式讓人代會打出了“親民牌”,進一步放“低”了姿態,走近了更多市民。
一些代表指出,新媒體的便捷性、互動性能吸引更多年輕人參與人代會;能將代表的聲音第一時間傳播到市民中間,引發互動和討論,也能讓代表及時收到回饋,形成新的聲音;更能將人大如何行權置于陽光下“一覽無余”。旁聽市民、來自上海青年家園民間組織服務團體的“80后”沈婷感慨地說:“這次在朋友圈看到不少媒體運用圖解的模式,對人代會各種工作報告進行了圖片解說,生動而又不失大氣,讓身邊不少年輕朋友了解了兩會,傳播效果非常好。希望人代會可以增強宣傳上的創新,讓宣傳更貼近青年,同時更有利于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