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燕
民有所呼,我有所應。“兩會”的價值在于提出問題并形成共識。會場上,不僅有代表多年關注的“老問題”,也涌現出不少熱議的“新問題”,代表們從各自角度積極建言,共商國是。從他們的建言獻策中,我們可以感受到這座城市的時代脈動。
【審議政府工作報告】
城市安全進入一種“新常態”
關鍵詞:城市安全
“上海很現代,也很脆弱——地鐵、商場與超市人群密集,風險無處不在。”許麗萍代表說,必須充分認識上海特大城市風險的多樣性、環境的脆弱性。這也是不少代表的共識:當前上海城市安全進入一種“新常態”,并由此帶來特大型城市精細化管理任務的長期性與艱巨性,“城市安全管理不能以‘一個項目’為標準,而是要以百年甚至千年的標準來要求。”
一些代表指出,上海曾成功舉辦世博會、亞信峰會等重要會議,說明上海在城市管理方面做了許多工作,也具有相應的能力。但僅僅依靠這種“運動式”的安全管理模式是不夠的,必須探索“常態化、可復制”的管理模式。
如何讓城市安全管理措施既常態化,又能提升系統性,避免新的安全隱患產生,有代表建議,全面梳理城市管理中的各類安全風險,并在此基礎上逐個消除“管理盲點”,進一步強化預案的針對性、可操作性與演練的實際效果,以形成適合本地區的長效管理機制,“在城市安全管理的各個環節應避免‘認認真真走過場’,要提高風險的發現能力與快速處置能力。”
李韶平代表認為,城市安全管理的體系化和應急化程度應該提高。“這不是某一個部門、某一個單位的事情,而要建立一整套的應急體系,對不同情況應有不同的處置規則。”牟振英建議,上海應借鑒國外經驗,編制有地區針對性的系列城市安全教材,讓安全教育制度化,“美國有針對校內校外不同的安全教育體系,值得我們借鑒。”
負面清單盡快實現全覆蓋
關鍵詞:自貿區建設
一旦擴圍計劃得到宣布,上海自貿區將正式囊括陸家嘴、張江、金橋三大新區域,均是在浦東乃至上海最為知名的熱點板塊。
“這意味著上海自貿區的與眾不同。”市人大代表、上海自貿區管委會副主任、浦東新區區長孫繼偉表示,“它不是造一個開發區,而是在原有深厚積淀基礎上的進一步創新、進一步改革、進一步開放。”市人大代表、市政府參事吳大器認為,這足以說明新一輪的自貿區改革不只是傳統的經貿、金融改革問題,“它是與‘四個中心’和科創中心全面聯動的全局問題。”
吳大器表示,作為自貿區核心看點之一的金融改革,有望因擴圍而如虎添翼。此前,28.7平方公里的首批范圍內金融機構集聚數量有限,諸多金融改革舉措事實上并未在自貿區真正施展。但擴圍后,陸家嘴雄厚的金融基礎顯然將成為金融改革的“溫床”,自貿區機遇也將有助于金融中心開放度的進一步提升。
年前,政府行政審批權力清單制度已在多個區縣陸續推開,并著力減少審批事項和審批環節。市人大代表、寶山區區長方世忠介紹,該區行政審批項目上已跟隨自貿區步伐進行改革,對于自貿區內已明確不做審批、但區外尚未被授權取消審批的項目,寶山區也逐漸由實質審批向形式審批過渡,以盡量減少審批流程和時間。市人大代表、上海聯合律師事務所主任朱洪超則呼吁,發端于自貿區的負面清單制度和權力清單制度,應盡快在上海實現“全覆蓋”。他說:“一旦通過負面清單為上海的市場主體營造一個公正準入的大環境,通過權力清單明確政府部門的權力邊界、杜絕推諉,上海的法治建設會更加走在前列。”
從拼招商到拼服務
關鍵詞:1號課題
作為一名來自基層的代表,宋蓮影代表深切感受到市委“1號課題”為居委會帶來的“春天”,尤其是取消街道的招商引資,助推社區工作者的職業化體系建設,鼓勵和引導社區人走職業化、專業化道路,為社區工作者拓寬了職業發展空間,利于吸引年輕人參加社區崗位,扭轉社區工作者青黃不接的局面。她建議,社區、基層干部要及時總結包括樓組黨建、居民事務小區自治小組等治理措施,確保有效發揮其作用。同時,也要探索建立由下而上的居委會工作考評體系,有序引導居民參加小區內文化團隊,讓他們參與共治事務,不斷提升居民的參與度、滿意度。
同樣是基層“出身”,來自浦東的人大代表徐紅也對“1號課題”深有感觸,她說,由區級財力托底全市街道招商引資職能的好處有三點:一是原用于招商引資的人、財、物都能騰出來,回歸到居民就醫點、助餐點等公共管理項目;二是減少了街道層面由招商帶來的惡性競爭,更好地為企業提供公平的營商環境;三是有了財力保障使基層真正以需求為導向,為老百姓提供更精準、更優質的服務。
“1號課題”方案賦予街道黨工委對職能部門派出機構負責人的人事考核權和征得同意權,賦予街道規劃參與權和綜合管理權,賦予街道對區域事關群眾利益的重大決策和重大項目的建議權。市人大代表、靜安區區委書記孫建平說,這意味著今后職能部門不得隨意將工作職責下放到街道。今后如有新增事項確需街道承擔的,職能部門不能直接下派,必須由區委、區政府嚴格審核把關,并做到權隨事轉、人隨事轉、費隨事轉,人財物同步下放,確保權責對等。
市人大代表、長寧區委書記王為人說,作為發展得比較成熟的城區,長寧的經濟發展已經不靠街道招商引資,而是通過整體環境和品質的提升來吸引企業、留住企業。從1月1日起,全區街鎮已一律取消招商引資,做到“人員脫鉤”、“考核脫鉤”、“獎勵脫鉤”。街鎮干部們都很支持,也在主動配合職能轉變。目前來看很順利,很多人已主動從招商工作轉化到服務企業中來。
創新人員更需要激勵
關鍵詞:科創中心建設
在孫建平看來,創新要圍著市場需求轉,政府如果只有簡單的引導資金,并把它用作一根指揮棒,就會造成企業抱著投機的心態,盯著政府的喜好來做創新。企業拿到資金就算萬事大吉,當然談不上創新,更不敢試錯。這種現象如今非常普遍,而一旦政府引導資金的方向與市場實際需求有出入,就會造成誤導。政府要更多使用“首臺首套政府購買”的方式來鼓勵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和創業者來進行創新。
張民選代表認為,政府應該擺脫現在的路徑依賴,盡量少一點“事前投資”,多一點“事后承認”。不寬容失敗,會沒有活力,但單單寬容失敗,還不一定有活力。創新人員更需要激勵,乃至把創新后的獲益視作一種權利。而我們在創新成果利益分配上一直存在體制機制障礙,大家談起來好像羞答答的。要讓創新者看到、分享到創新收益。
郭康璽代表認為,在經濟全球化條件下,技術創新風險如開發風險、組織風險、戰略決策風險、人才風險,讓這條創新鏈變得脆弱,甚至有斷裂危險。例如,科技研發失敗,將影響領導人的政績考核,融資手段的創新,可能涉及非法集資,科技專項經費使用限制過多,科技人才的經濟價值被嚴重低估等,造成部分單位領導對于科技創新產生“前怕狼、后怕虎”的畏難情緒。另外,對于創新成果的知識產權保護力度不夠。
【審議“一辦法兩規定”】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關鍵詞:人大代表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許利代表說,“一辦法兩規定”對代表是一種規則,為代表充分履職提出了要求,提供了保障。
在吳正揚代表看來,“一辦法兩規定”體現了人大工作的與時俱進,不管是保障代表權力還是發揮代表的作用,或是提高人大代表參與地方國家事務管理的水平,都在法律上起到保障作用。李躍旗代表說,“一辦法兩規定”的修改,回應了人民群眾對代表履職的期待,也體現了代表工作的與時俱進。一方面推進代表依法履職,為代表在法規架構下履行職責提供保障,另一方面對代表的權利義務、如何履職、向選民報告履職情況等方面做了進一步明確和細化。
朱洪明代表認為,此次修改將進一步強化代表依法履職的責任意識和能力水平,將大大提升代表履職的內生動力。
很多代表注意到,此次修改的一大亮點是,承辦單位負責人應當對意見答復審核把關,答復內容和承辦人等信息應當錄入“上海市人大代表建議、批評和意見網上辦理系統”。
“看上去變化不大,但賦予的內涵不一樣。”莊振文代表說,承辦負責人對意見答復審核把關很關鍵,有些部門領導未必很清楚代表所提的這些意見。如果能把這些信息錄入網上辦理系統,將成為代表監督政府的重要依據。代表可以根據答復落實情況進行問責。
王玉香代表認為,一些部門對代表建議“重回復、輕落實”,在回復代表意見時甚至有“三段論”的“套路”,但實際問題得不到解決。“一辦法兩規定”出臺后,政府也應有相應的辦理機制相銜接,不要把回復代表意見看作一篇“文章”,而是要看成一個問題來解決;不要把代表意見看作“額外的事”,而是要看成“份內事”;不要站在本位角度嫌麻煩,而是要站在公仆的角度為老百姓著想。
【審議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
讓開門立法成為“常態”
關鍵詞:主導和參與
莫負春代表提到,報告中有兩個突出的亮點,一是注重用立法引領改革,這對推進法治建設有很大意義。這種做法已經在上海自貿試驗區的改革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也為今后上海各領域中的各項改革提供借鑒的經驗。二是推進人大主導的立法體制,這也是一種創新。這對發揮人大作用有很大價值,是人大工作的一大改進。
朱言文代表建議,加強對區縣人大參與上海市地方立法工作的組織和指導,在立法需求、立法選項、立法調研、立法后評估、增強法律法規的可操作性等方面多聽基層的意見,發揮區縣人大的作用。
在胡燕平代表看來,過去一年,人大支持本市重大改革,在推進自貿區建設、推進市場經濟發展等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同時,對一些民生“老大難”問題也持續關注,回應了群眾的關切。他認為,要提高立法質量,就要讓“開門立法”、立法前廣泛聽取社會意見成為常態。
周衛杰代表說,要督促有關部門研究吸收代表專題調研報告中提出的意見建議,促進代表專題調研成果的轉化,并認真落實“一辦法兩規定”的要求,推動代表意見建議落到實處,防止代表“被滿意”的情況發生。沈祖煒代表建議人大啟動質詢權、罷免權,強化人大監督力度,進一步發揮人大職能作用。
“落實代表知情權,才能進一步增強代表履職的積極性。”陳曉玲代表建議,要為代表更多、更便利地獲得相關信息提供保障,建議市人大從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和擬制定或修改的法規中選擇一些主題和內容,邀請人大代表參與,促進代表知情知政,便于更好監督和支持政府開展工作。
【審議“兩院”工作報告】
要注重“頂層設計”
關鍵詞:司法改革
“司法改革”成為審議中的熱詞,代表們建議,要注重“頂層設計”,積極穩妥推進司法管理體制和司法權運行機制改革。
高亢代表說,法院在“案多人少”矛盾非常突出的情況下仍然較好完成了審判任務,隊伍的整體素質較好。趙奇代表建議,“兩院”在實行檢察人員分類管理過程中,針對各個區縣院的各自特點和經濟發展水平制定員額,向一些案件特別多的區域傾斜。胡燕平代表建議以司法改革為契機,在督促依法行政、促進全民守法兩方面有更大作為。
還有代表建議,對于司法機關來說,公正司法是第一要義。希望在今后“兩院”報告中能將“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放在首位,而不是把服務經濟發展放在首位,并且淡化對區域經濟發展所做的貢獻。
徐曉青代表說,檢察院的報告里提到支持公益訴訟,希望檢察機關能擔負起這一職責。在美國,檢察機關是代表美國政府去起訴的。建議上海在這方面進行全新嘗試,為全國創造經驗、探出一條路。比如河道污染等民事訴訟,檢察院能不能就此提起訴訟?公益訴訟難推行,是因為老百姓跟企業打公益訴訟官司,單個的老百姓太弱了,而檢察機關“人高馬大”,可以做這件事,為老百姓謀福利。
一些代表說,去年檢察機關反貪腐力度很大,對于進入司法程序的大要案都實時向社會公布。建議擴大實時公布的案件類型,對于一些犯罪嫌疑人是領導干部的案件、貪污受賄數額特別巨大的案件、以及重大責任事故、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重大環境污染案件等,在各個訴訟階段公開發布信息,增強群眾反腐信心和參與熱情。
以往的“兩院”報告中,少有對檢察官、法官先進個人的點名表揚,此次兩份報告中都提到了“向鄒碧華同志學習”。徐檳代表認為,法院、檢察院要想辦法留住高素質的司法人員,并且從嚴管理法官、檢察官隊伍。朱如安代表說,希望法官、檢察官的工作能更加獨立,不僅不受行政領導的干預,也不要受到公眾輿論的影響,堅持以法律為準繩,維護司法公信力。
葉青代表指出,建立符合司法規律的人員分類管理制度,能優化司法資源配置。分類管理和員額制的設計,將法官從非審判事務中有效剝離出來,將85%的力量投入到辦案之中,保證了審判力量的配置。雖然法官、檢察官的比例只有33%,但大量輔助人員承擔了許多前期工作,讓他們能更專心于辦案,提高辦案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