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偉民
2013年12月17日,《關于進一步深化上海國資改革促進企業發展的意見》正式發布。《意見》提出,要調整優化國資布局結構,聚焦產業鏈、價值鏈,深化開放性市場化雙向重組聯合,重點發展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等有一定基礎和比較優勢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基于本市制造業的實際情況,在促進制造業轉型升級的工作中,提升本市國有企業在市場經濟中的主導地位顯得尤為突出。為達到上述目標和要求,本市裝備制造業和汽車業應當走產業鏈上下游合作之路,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快速推進汽車生產裝備國產化、本土化,促進裝備業和汽車業核心競爭力的同步提升。
汽車行業與裝備制造行業互相促進
(一)從汽車行業的角度分析
汽車產業的發展離不開工藝裝備等相關產業的發展,汽車業是機械裝備業的最大用戶之一,尤其對高精度數控機床、加工機器人、先進輸送設備等高端產品的需求量很大。在我國,裝備制造業為汽車制造業提供的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國產設備少之又少,汽車企業的主要生產設備,包括發動機生產線、焊接生產線、涂裝生產線、總裝生產線、終端試驗檢測設備等,基本上都從國外整機引進。但長此以往,最終必將影響汽車產業制造技術的自主知識產權的發展水平和汽車制造成本的控制,尤其是自主品牌汽車要在激烈的國內、國際市場競爭中贏得主動,就必須推進汽車生產裝備國產化的進程。
(二)從裝備制造行業的角度分析
受市場需求增速放緩影響,近兩年裝備制造業新增訂單數量明顯萎縮,中低端產品產能過剩,高端產品研發能力和產業化能力弱,行業同質化競爭進一步加劇,美國等發達經濟體實施的再工業化戰略對我國機電產品出口形成一定擠壓。在當前上海裝備制造業形勢較低迷的時候,可以圍繞本市確定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高技術、高附加值的裝備,或者圍繞能為國家或地方創造巨大產值的行業,開發具有自主研發能力和知識產權的生產裝備。本市的國有裝備業通過產業鏈上下游的合作整合,同樣可以實現裝備制造業新一輪的轉型發展。
搭建產業協作創新平臺的具體措施
(一)加強執行振興裝備制造業的各項政策
目前已頒布的關于振興裝備制造業及培育發展高端裝備制造業的政策有《國務院關于加快振興裝備制造業的若干問題》、《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綱要(2006-2020年)》、《2009-2011年裝備制造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等。當前應當按照統一的標準加強執行,并且通過一定的激勵措施,促使本市裝備制造企業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加強上海國企終端用戶使用本土國產裝備的信心。
(二)搭建合作平臺,整合各項資源
上海有全國產銷量最大的汽車制造集團;有國家甲級的汽車工藝工廠規劃設計院;有國家級的汽車測試中心;有研發汽車技術的一流高校;有全國規模最大的裝備制造集團;有許許多多和汽車制造技術相關的其他科研生產企業。而且這些本土資源絕大部分都是國企或有著國資的背景,這些資源整合的可能和條件是國外汽車產業所不具備的,這些資源在一個城市的集合在國內也具有相當的獨特性。
由市政府搭建合作平臺,采取人才交流、資本重組,技術數據集成共享等措施,把本市國資的優質汽車整車企業、汽車行業相關的設計院和相關高校院所、裝備制造企業進行科學聯合,瞄準國際先進的汽車裝備技術和清潔生產愿景,由車企提出具體需求,多方進行聯合開發、集成創新。在汽車零部件精加工機床,焊接、涂裝和裝配機器人,涂裝主體設備,生產線輸送系統,節能動力站房設備,voc處理裝備等方面,合作消化研究十幾年來持續引進的國外先進裝備,取代以往裝備制造企業自顧自唱“獨角戲”、通過單一的市場競爭獲取用戶和行業資訊提供產品的研發生產模式。
通過先進裝備研發制造,全面應用數字化工程設計和施工管理,工藝全過程仿真等技術手段,提高工程的投入產出比和節能環保指標,使本市汽車行業在生產裝備領域全面領先國內企業,并逐步集成一流的汽車裝備產業集群,面向國際汽車裝備市場對外承接成套生產線工程。 (作者系市人大代表,上海市機電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副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