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燕交
檢測服務涉及科學檢測和專家鑒定,是一套以科學鑒證為主,專家鑒定為輔的科學鑒證體系。“我相信鑒證過程的透明化才是未來發展方向。專家為主的鑒寶極易故弄玄虛。”
張華今年35歲,在一家公司任部門經理,年收入約30萬元,他每年會拿出5萬元投資。收藏書畫作品是張華投資的一大愛好,但是令張華困惑的是,市場上藝術品良莠不齊,正規可信的鑒定機構少之又少。出于對書畫藝術品的興趣,張華自學了“鑒寶”的入門技巧,平時自娛自樂尚可,如果是大額的投資,則不敢輕易入手。為此,張華頗為傷神。
最近,張華看到一幅藝術家何家英所作的賞月圖。何家英今年58歲,是一位知名畫家,他的畫作每平尺市場價在20萬到30萬之間,并且市場持續升溫。不過對于張華而言,收藏何家英的畫作存在著種種困境。張華知道何家英其人,但是對于他在藝術界的地位并不了解。這幅賞月圖的價值也不好估量:它的創作背景是什么?這幅畫是不是真跡?曾經被哪些人收藏過?哪些專家鑒定過?鑒定結論是什么?專家背景又是什么?同類型的作品市價幾何?近5年的價值變化趨勢是什么?這種種的問題對于張華來說都是未知的,但又是至關重要的。
張華的例子,不是個案,他只是千千萬萬個白領中的典型代表。他們有藝術品投資需求,然而缺乏相匹配的品鑒能力。市場上現有的鑒定組織或個人,大都缺乏足夠的科學性和體系性,難以讓人信服。針對這些問題,李晟創辦的“華力必維”應運而生。
“樸實”的法學學霸
和許多咄咄逼人的年輕創業者不同的是,李晟給人的第一印象是“樸實”,未語先笑,謙遜低調。本科就讀于清華大學法學院的他,發揚了母校一以貫之的踏實作風。憑借良好的法律教育背景,李晟還是致公黨法律委員會的一員。
從李晟的個人履歷上看,他是位不折不扣的“學霸”。李晟2011年獲得清華大學法學學士學位,2013年獲得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國際法專業碩士學位,2015年獲得北京大學法學博士學位。在清華大學學習期間,利用假期時間擔任金杜律師事務所高級助理律師,熟悉了國內商業和法律相關領域規定;在美國加州大學學習期間,李晟又積極參與當地政府組織的“法律互助協會”,了解了國際商業政策環境。“其實法學和藝術品鑒定有相通之處,都是在建立規范。”李晟說。
“學歷不僅僅代表專業能力,也是個人視野的開拓。”李晟帶領的團隊,有將近半數的人擁有海外留學背景。既懂中國游戲規則,又掌握國際先進技術理念,是這個群體的優勢。華力必維的投資者之一,法國必維國際檢驗集團在全球140個國家有超過1300個分支機構,該集團出具的產品檢驗報告能獲得全球認可。通過與國際公司的合作,李晟和他的團隊為中國制造的產品走向國際提供幫助。
藝術品收藏一直是李晟的一大愛好,到各地旅游時,他總會專門到藝術品交易市場淘寶。李晟發現,長久以來,藝術品鑒定基本上都是依靠專家進行經驗鑒定,類似于中央電視臺播出的《尋寶》節目。鑒定過程不透明,結論缺乏較強說服力。針對這些問題,李晟決定采用給藝術品制作“身份證”的方法來科學鑒證藝術品。
為藝術品制作“身份證”
什么是“身份證”?藝術品有了“身份證”就能確保如假包換了嗎?團隊成員周曉丹向記者介紹了藝術品鑒證過程。鑒證備案是微觀特征點溯源技術。主要依托微觀的信息采集技術,將備案的原件進行固定倍數的放大,采集信息點,然后存入到數據庫中,進行識別。肉眼下“一模一樣”的兩幅作品,在備案技術微觀顯示下則大不相同。
檢測服務涉及科學檢測和專家鑒定,是一套以科學鑒證為主,專家鑒定為輔的科學鑒證體系。“我相信鑒證過程的透明化才是未來發展方向。專家為主的鑒寶極易故弄玄虛。”李晟解釋說,從本科到博士,他受到法學思維根深蒂固的影響,“我喜歡制定清楚透明的規范。”李晟笑言。需要鑒定的文化藝術品,首先進行儀器檢測可行性分析,可以由儀器檢測的,通過檢測出具檢測報告;不能用儀器檢測的,經專家團隊鑒定出具相關證書。最后,統籌科學鑒證和專家鑒證,根據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藝術品價值評價體系總體驗證和判斷,提供評估報告。
“法律的精髓就是建立規范,我現在做的事情,也是給藝術品鑒定設立規范。”李晟表示。華力必維自主研發了藝術品鑒證信息管理系統、藝術品備案流程管理系統、藝術品鑒證評估因子采集對比系統、藝術品備案服務查詢系統、藝術品存儲綜合管理系統、藝術品價值評估系統等六項知識產權,通過文化藝術品鑒證評估、備案查詢和著作權登記這三大云數據系統,最終打造可追溯的文化藝術誠信體系。
“藝術品投資有風險,我們只保證專家身份和鑒定的真實可靠,相當于給藝術品制作了一張身份證。但是價格還要顧客自行判斷。”李晟說。
創新“鑒寶”
藝術品鑒定機構歷來存在多種問題,一些知名機構在檢驗檢測行業改革中由事業單位轉為國企,原有機制體制適應市場競爭需要時間。大多鑒定機構還是傳承眼學鑒定,這種傳統模式對市場發展制約嚴重。不管是鑒定方式還是制度上,華力必維都進行了強有力的革新。讓流程更規范、讓結果更明晰是李晟的出發點和歸宿。
同時,為適應互聯網浪潮,李晟還帶領團隊探索藝術品鑒證的網絡平臺模式。平臺對接云端數據庫、終端和實驗室。用戶可以掃二維碼了解作品備案鑒證信息,已有備案和鑒證信息查詢搜索、備案鑒證申請、備案鑒證動態等。還可以查詢到藝術品交易市場的最新動態,例如文交所的上市信息、拍賣會的信息、畫廊的信息等。
“藝術品收藏愛好者大都喜歡分享,我們要滿足用戶曬寶的需求。”李晟提到創建網絡平臺的初衷時說。藝術品鑒證通常包括創作與研究、傳播與教育、交易和收藏等環節,線上交流既能服務消費者,提供溯源依據,又能規范鑒定機構,記錄鑒定行為。
“鑒證評估市場是一個沒有巨頭的市場,我們將成為規范制定的先行者。”李晟平緩的語氣中透露出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