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婉潔
羅奇斌希望把奇云諾德打造成一個平臺,幫助企業解決資源碎片化的問題,同時提高企業產品研發的效率和降低投入產出比。
北京建外SOHO西區的辦公室里,一位項目發起人正在做路演,其路演項目是“IQ Gene”(天賦基因檢測),他從項目背景、市場分析到商業模式和團隊優勢做了深刻的講解。這是基因黑客訓練營的一次集會,不大的辦公室里聚集了一批基因領域的專家和愛好者。羅奇斌坐在前排,認真地聆聽。
羅奇斌是基因黑客訓練營的發起人,也是奇云諾德的創始人。奇云諾德是一家高科技的生物信息大數據公司,提供一站式生物信息大數據平臺,為科研領域和醫療領域的用戶提供最為全面的生物信息分析應用。
隨著精準醫學、個體化醫療的發展以及大數據的應用,人類的基因信息顯得愈發重要。要實現精準醫學和個體化醫療,首先必須得掌握個體基因信息,建立大樣本的基因數據庫。每個人都能從自己的父母身上遺傳到30億個基因密碼,要掌握自己的健康狀況,必須先對這些密碼進行剖析,基因檢測就在做著這種解碼工作。這也是羅奇斌在做的事情,羅奇斌希望在中國能夠服務每一位客戶,以點到面,最后成為一個網絡。
從中科院離職的海歸
2012年,羅奇斌從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生物信息專業博士畢業,回國后在中科院從事了兩年科研工作。在這兩年里,他深深地體會到國內和國外科研環境的區別。“最大的差別是科研項目的結果在后續產業的轉化上。”國內的現狀讓羅奇斌感到既無奈又無力。
中國作為最早參與人類基因組計劃的成員國之一,在基因組學研究領域已經走在了世界的前列,羅奇斌感受到了作為中國人的優越感。然而回國后的現狀,使他認識到:中國缺少的不是學術界的高科技人才,而是缺少能夠促進科技轉化為生產力的高科技人才。
帶著這種優越感和不滿之情,羅奇斌毅然決然地放棄了穩定的科研工作。
2014年8月,羅奇斌去德國拜訪了讀博士時的導師。和導師的一番長談,使羅奇斌認定了在國內基因領域創業的可行性。2014年10月,羅奇斌成立了北京奇云諾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羅奇斌希望把奇云諾德打造成一個平臺,幫助企業解決資源碎片化的問題,同時提高企業產品研發的效率和降低投入產出比。奇云諾德通過自主開發的算法來優化流程、提高效率、降低成本。除了幫助企業省錢,羅奇斌還希望通過行為數據的挖掘來幫助企業賺錢。
“基因+互聯網”新概念
基因檢測不僅能準確檢測出人體的基因信息,還能在此基礎上依靠生物信息技術計算出人體罹患癌癥、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多種疾病的風險,從而進行早期預防與精準治療。
等到奇云諾德的生物大數據平臺推出市場后,通過對用戶行為和市場反饋過來的數據,羅奇斌發現國外的生物大數據平臺模式在國內不能直接套用,團隊的矛盾也日益加劇。
“當時感覺生物大數據方向在國內是一個死胡同,我們預測未來政府可能對具有外資背景的生物大數據公司有政策限制。”就這樣,羅奇斌拒絕了所有外資。因為一直沒有投資,團隊里的一半核心成員離開了。
國內基因行業剛剛萌芽,國外模式又面臨在中國的水土不服,在這樣的困境下,羅奇斌做出了一個重要決定:打造一個屬于基因行業的TechCrunch+Linkedin模式(Techcrunch是全球最大的科技博客,Linkedin是全球最大的職業社交網站)。
今年3月,羅奇斌將原有的生物大數據平臺全部轉交給公司的一位產品經理運營,羅奇斌開始每天與社交和碼字打交道。對于羅奇斌,這又是一個新的挑戰。
羅奇斌發起的基因黑客訓練營,就是希望通過公益的方式來培養基因行業的產品經理。“好的產品需要好的產品經理,目前基因行業沒有一個正規的產品經理培訓機構,奇云諾德希望通過這個訓練營,每個月可以輸出至少30名產品經理。”羅奇斌說。
第一期基因黑客訓練營發出開學招生信息,很快有超過400家企業的技術總監和互聯網產品經理報名,最終挑選出30名學員進入訓練營。第一期畢業的優秀學員能夠在以后的訓練營中成為輔導員。羅奇斌說:“未來每月將會從基因黑客訓練營走出上百名產品經理。”
機遇與挑戰并存的基因市場
“基因檢測將顛覆臨床診斷行業,未來一定會實現‘精準醫療’。”羅奇斌說。“精準醫療”的目標是為每個病人量身打造出最優的治療方案,使療效最大化和副作用最小化。要達到這個目標,需要從分子角度來尋找病因,就需要對每個人進行基因檢測。
“精準醫療”的另一個方向是“精準藥物”,目的是為患者提供最有利的治療。“精準藥物”需要通過基因檢測積累更多的數據,實現精準地開發藥物,也實現從基因層面上了解病因。“精準醫療”創建了一個龐大的患者醫學數據信息庫,這個巨大的資源庫讓臨床的數據“有跡可循”,讓疾病的根源“有數可查”。研究人員能夠通過研究這些數據,進一步了解疾病的根本原因,從而提出更合理、更完善的治療和預防方案,臨床大數據的發展會促使健康預防行業邁上一個新的臺階。
“基因行業作為一個朝陽行業,其發展的方向必定是走向細分。”羅奇斌說。目前行業的瓶頸不在技術,而在于需要一個很好的商業模式和生態環境,讓這些小型的生物信息服務公司能夠有機地形成健康的產業鏈,共同推動基因產業的進步。
不管基因檢測技術應用在醫療健康還是科研服務,生物信息分析都成為一個至關重要的環節,這已經是公認的趨勢。中國從2006開始出現基因檢測產品以來,近10年過去了,大多數基因檢測公司都沒有茁壯成長。在國外的基因檢測價格已經形成規范的時候,國內的基因檢測市場卻出現了亂象。
“定價的混亂和缺乏合理的解讀信息,是基因檢測模式無法突破的硬傷。”羅奇斌解釋道。2015年的基因行業會重新洗牌,這對于羅奇斌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我要用基因產品來改善我們的生活、健康和延長壽命。”羅奇斌總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