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昌成
6月12日下午,在福建平潭綜合實驗區的臺灣商品免稅市場,一行51人的外國游客加入了掃貨的人群。他們是來自烏克蘭、匈牙利等14個國家的海關工作人員。
這些前來參加“2015年亞歐國家海關管理研修班”的外國來的海關人員,其中一個學習內容,是通過實地走訪調研的方式了解中國海關的監管模式。平潭作為我國面積最大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吸引了他們特地前來參訪。
從免稅市場到澳前客運碼頭,再到二線卡口,一路上聽著感受著平潭的發展,不少海關人員都點贊平潭。來自敘利亞的海關人員Sulieman說:“平潭是一個令人驚嘆的城市,如此快的發展速度讓人印象深刻。”
參觀了平潭的環島監控系統,來自匈牙利的海關人員Gabor表示,平潭的設備非常先進,海關在監控過程中考慮周到,注重細節。“這次的參訪對平潭海關的監管模式有了很深的認識。平潭是一個容易讓人記住的城市。”Gabor說。
從地圖上看,平潭像一只腹部朝向臺灣的麒麟,主島—海壇島面積為267平方公里,是中國的第五大島。它東臨臺灣海峽,與臺灣新竹相距僅68海里,是中國大陸與臺灣本島距離最近的地方。
自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后,作為沿海開放省份的福建省開始了經濟建設的熱潮。但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乍暖還寒的臺海關系,讓作為“海防前線”平潭始終擺脫不了戰事一觸即發的緊張氣氛。
2010年2月,平潭正式成為“福建省平潭綜合實驗區”,去年11月,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赴福建調研,深入平潭綜合實驗區考察,指出“平潭面臨的機遇,不是百年一遇而是千年一遇”,這無疑為平潭的下一步發展注入了一劑強心針。
今年4月21日福建自貿試驗區的掛牌,平潭成為三個片區之一,昔日的“海防前線”,一躍而成中國大陸最為炙手可熱的地方。根據規劃,2014-2018年,平潭GDP年均增長20%左右,到2018年達到450億元左右;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累計新增3000億元,年均增長20%以上。
按照福建自貿區的總體規劃和區域劃分,平潭片區重點建設兩岸共同家園和國際旅游島,在投資貿易和資金人員往來方面實施更加自由便利的措施。為推進自貿區建設,經海關總署批準,平潭海關從今年4月開始陸續發布了14條公告,在通關便利化、提高物流運作效率、降低企業成本等多個方面帶來利好。
在上文提到的51個前來平潭取經的外國海關人員表示,本著學習的態度,他們希望在參訪過程中,可以吸取平潭海關先進的監管經驗。來自烏克蘭的海關人員Olga說:“平潭如今成為自貿區,在海關監管上有獨特的創新舉措,有很多值得我們借鑒的地方。”
除了平潭之外,福建自貿區還包括廈門和福州兩個片區。按照規劃,廈門片區重點建設兩岸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合作示范區、東南國際航運中心、兩岸區域性金融服務中心和兩岸貿易中心;而福州片區,則重點建設先進制造業基地、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和地區交流合作的重要平臺、兩岸服務貿易與金融創新合作示范區。
早在1985年2月,閩南廈門、漳州、泉州三角地區就和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一起,被中共中央、國務院定為沿海經濟開放區。時至今日,長三角和珠三角兩地已經成為我國兩個重要的經濟中心區域,也是引領全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
相比之下,擁有“閩南金三角”的福建卻較為遜色。在我國的經濟戰略格局之中,沿海地區本是重要一環,而隨著環渤海、長三角和珠三角等地的經濟騰飛,福建占主體的海峽西岸卻沒有相應崛起。
福建三個自貿區的獲批,是這個東南沿海省份經濟發展史上的又一次機會。就在6月上旬,福建省對外公布了福建自貿試驗區第二批27項創新舉措,有8項屬全國首創成果,涉及福建檢驗檢疫局3項,福州海關4項,建設廈門兩岸青年創業創新創客基地1項。
其中,廈門片區推出建設全國首個兩岸青年創業創新創客基地尤為引人注目。廈門海滄區率先建設的“兩岸青年創業園”,已經得到臺灣創業人才尤其是青年人才的積極響應,目前已有36家臺灣方面企業意向入駐兩岸青年創業園。
而自從福建自貿試驗區福州片區掛牌以來,亦初步形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良好氛圍,在體制機制創新、對臺合作先行先試、跨境電商招商等方面也是亮點紛呈。截至6月12日,已有名稱預核準企業1989戶,新設立企業1153家,注冊資本254.97億元,其中注冊億元以上51家。
在海峽西岸,福建的自貿區效應初現,成為一方熱土。6月上旬,平潭臺灣商品免稅市場的核心區正式開放,吸引了臺灣縣市主題館、臺灣名品旗艦店、觀光工坊以及文創館等臺灣特色濃厚的商家入駐。
就在6月12日,當“2015年亞歐國家海關管理研修班”的成員來到免稅市場掃貨時,正好遇上臺灣縣市主題館、臺灣名品旗艦店等30戶商鋪開業,他們都慶幸自己感受到了一番別具特色的“臺灣味”。
來自阿塞拜疆的Elgiz剛到免稅市場, 就開啟了瘋狂掃貨“模式”,沒試吃就買了不少臺灣商品。“我們太幸運了, ”他說,“這里的食物嘗起來非常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