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碩
一個特別的現象是,政府公務員是罷工隊伍的“主力”,面對幾年來的財政緊縮政策,希臘公務員從來沒有放棄過抗議。
在近期的一個周六的晚上,希臘雅典的幾百名年輕人聚集在一家名為“解放”的酒吧門口舉行了一次失業者集會。他們抗議的原因是——學生們不久前發起了一場針對政府經濟危機的游行活動,而酒吧老板在活動期間把一名參與游行的女服務員解雇了。該集會的參與人年紀多在20歲到30歲之間,他們在酒吧前停留了幾個小時,呼喊著“我們的斗爭會勝利”的口號。
希臘的債務危機已經持續多年,而這一次集會不過是很多次抗議活動中的一起。

迷惘的一代
20世紀20年代初,僑居巴黎的美國女作家格·斯泰因對海明威說:“你們都是迷惘的一代。”那一帶美國青年目睹了戰爭給人類帶來的巨大災難,經歷了戰爭的折磨,產生了共有的失望、彷徨情緒。背景雖然不同,但當代的希臘青年同樣感受到了由經濟衰退帶來的失落情緒。
2009年10月初,希臘政府突然宣布,2009年政府財政赤字和公共債務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預計將分別達到12.7%和113%,遠超歐盟《穩定與增長公約》規定的3%和60%的上限。鑒于希臘政府財政狀況顯著惡化,全球三大信用評級機構惠譽、標準普爾和穆迪相繼調低希臘主權信用評級,希臘債務危機正式拉開序幕。
隨著主權信用評級被降低,希臘政府的借貸成本大幅提高。希臘政府不得不采取緊縮措施,包括削減工資、增加賦稅、降低福利等讓民眾無法接受的做法,從而引發一輪又一輪抗議。
債務危機帶來的后果之一是嚴重的失業率。希臘失業率常年在10%左右,是歐盟中失業率最高的成員國之一。而債務危機后,這一數字攀升到25%,希臘的年輕人,特別是受過高等教育的年輕人的失業率超過了50%。
亞歷克斯是一家網絡公司的員工,他已經被減薪一半,盡管心中十分郁悶,但他也不敢跳槽,因為就是這樣收入微薄的工作,競爭也是十分激烈的。“我一辭職,就會有幾十上百個人在等著這個工作機會”,他說。
25歲的薩克斯本來是一家餐廳的服務員,但一年前這家餐廳倒閉了,直到現在他還沒有找到工作。這一年來他投了無數簡歷想找到一份正式工作,但都石沉大海,而政府提供的失業救濟金又很微薄,于是他只能奔波于希臘的各個勞動力市場,給人打打零工。
工程學院的學生伊洛今年22歲,他剛剛大學畢業正在尋找工作,可他對前途一片迷茫,他說,“我還記得我們國家經濟狀況還不錯的年代,我的父母還時不時帶我出國旅游,可現在,我的母親失業了,父親的薪水也減少了,而我現在機會渺茫地尋找著工作。我國的經濟狀況怎么突然就變糟了呢,這種狀況何時能結束呢?”
伊洛的疑問代表了很多希臘年輕人。倫敦經濟學院希臘學教授凱文.?費瑟斯通說已經在著手研究這一代年輕人,他說,“失望與沮喪成為他們的標簽,這一代希臘年輕人是迷惘的一代,這種情況將會伴隨著他們步入中年。”
國家無法支撐的高福利
年輕人的迷惘是希臘經濟狀況的一個縮影。近幾年來,希臘幾乎每年都會發生波及全國各個行業的大罷工,并引發嚴重騷亂,甚至造成民眾傷亡,比如說最嚴重的一次罷工是在2010年,250萬民眾罷工抗議政府財政緊縮政策,而此次罷工延續了半年的時間造成3人死亡。就在今年的5月20日,雅典的公立醫院工會成員與退休人員還舉行了一次罷工示威,要求政府擴大在公共醫療領域的支出以及結束財政緊縮政策,增加資金和就業機會。
一個特別的現象是,政府公務員是罷工隊伍的“主力”,面對幾年來的財政緊縮政策,希臘公務員從來沒有放棄過抗議。這是因為希臘實行了多種削減公務員的方法,比如說自從2010年以來,希臘公務員的薪酬已經減少40%,假期獎金也被取消;在2009年,希臘大約有100萬公務員,而2012年的時候只有64萬人,希臘社會黨政府計劃到2015年前減少公務員的薪水和數量,計劃再讓3萬公務員“下崗”,在此期間支付60%的薪水,一年之后再解雇。
這不能不讓將公務員職業視為“鐵飯碗”的希臘人感到憤怒。按照經濟危機前的數字,只有1100萬人的希臘,其政府工作人員居然有近百萬人,相當于全國20%的人口都是公務員。從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這樣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的公務員隊伍就不斷地消耗著希臘的財政。因為希臘的公務員享受的薪酬福利比私營部門高出近一倍,希臘平均工資是700歐元,而公務員月薪是800歐元起,加上獎金可以達到1300歐元。公務員每年至少一個月的帶薪休假,以及退休后仍可以一年領取14個月的養老金,甚至退休金還可以“世襲”——已經去世的公務員的未婚或者已婚的女兒,都可以繼續領取其父母的退休金。
離奇的是,希臘公務員還有“電腦假”,1989年6月12日,希臘政府決定,對所有每天坐在電腦前5小時以上的公務員給予每兩個月一天的假期。不過,這一特權在2013年取消了。根據希臘經濟網站的數據,每年希臘政府都要為公共部門雇員支付數十億歐元的福利,占了財政支出的大部分比例。
已經持續六年的希臘經濟危機有多個原因,體制內高福利是其中之一。英國《金融時報》把希臘人稱為“世界上最揮霍的人”,“該國凈存儲率僅為GDP的-7%,國債的70%由外國人持有,這完全是一個國家放蕩不羈的應有后果”。而希臘的經濟結構存在問題,經濟增長動力缺乏、社會創新性不足、主要以旅游業和輕工業為主而重工業比較薄弱,是歐盟內經濟最弱的國家之一。由于經濟薄弱,政府無力償債,雪球越滾越大,以至債務危機爆發。
總理更換頻繁
嚴重的經濟危機必定會帶來政局的動蕩。僅僅六年的時間,希臘更換了四位總理。
2011年11月4日,時任希臘總理喬治·帕潘德里歐同意辭職,以換取反對派加入聯合政府。他被稱為政壇“斗士”,打出改革派贏得競選,但在兩年的總理生涯,他都在疲于應付債務危機中。為了解決危機,他于2011年10月31日宣布該國將就歐盟解決希臘債務危機的新方案舉行全民公決,并且為了獲得歐盟援助,還實實在在地推出增稅、裁員、減薪和私有化等多輪緊縮措施。正是這些措施觸及到了大多數人的切身利益,遭到強烈的反對并引發騷亂,他不得不黯然下臺。
一個星期后的11月11日,曾任希臘中央銀行行長與歐洲央行副行長、并推動希臘加入歐元區的盧卡斯·帕帕季莫斯就任希臘總理。他曾被稱為在這一“世界上最沒有人愿意接手的職位”上,他是“最合適”人選。然而剛上任沒多久,一些示威者就發起游行要求帕帕季莫斯下臺,他們說,“這名總理不是經選舉上臺,他是銀行家,不是為我們大眾說話的,他對我們來說能有什么用呢?”
在民眾的反對下,帕帕季莫斯匆匆下臺。2012年6月20日,希臘新民主黨領導人安東尼斯·薩馬拉斯臨危受命宣誓就職,成為新一任總理。在他的治理下,希臘經濟首度擺脫衰退,顯示出新的增長,但在他執政期間,國家總體失業率仍然居高不下。在民意離散的同時,他還犯了”欲速則不達“的錯誤,他宣布希臘將退出歐盟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援助項目,不需要更多貸款,“讓希臘重回風險市場,成為一個正常的國家”。而作為反擊,歐盟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停發了援助款,并將希臘拖入困難重重的談判中。
今年1月,薩馬拉斯在大選中落敗,阿萊克斯·齊普拉斯領導的激進左翼聯盟以大優勢獲得選舉勝利,并于1月25日當選希臘新一屆總理。在獲得大選勝利后,這位熱愛切·格瓦拉、有著狂熱激情政治風格的新總理在雅典對支持者們發表的講話中承諾,“將會與國際債權人重新討論救助協議”,為希臘的債務問題找到公平、可行和對各方都有利的解決方案,“結束希臘人持續六年的羞辱和痛苦”。
但是,齊普拉斯治下的政府在解決信貸危機中也是步履艱難。希臘過去六年都是靠歐盟、歐洲央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貸款才能存活,但這“三巨頭”債權方也有條件,即希臘必須執行嚴格的經濟緊縮政策,比如說削減領取退休金的低收入人群的福利,或對電力增加10%的增值稅率。而“反緊縮”?是齊普拉斯的政治理念,在近期的一次與歐盟委員會的談判中,齊普拉斯明確表示了對歐盟諸多苛刻條件的反對,這讓談判陷入僵局。
從危機開始至今,希臘債務總額為3230億歐元,債務占其GDP的175%。解決希臘危機迫在眉睫,因為希臘在六月必須償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四筆共計15億歐元(17億美元)的貸款,同時歐元區救援計劃將于本月到期。雖然齊普拉斯斬釘截鐵地說,“還還還!”,但希臘至今仍然缺乏解決有效的解決方案,這個有著悠久歷史的古國如何走出債務危機的泥淖,會是一條漫長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