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偉
作者對香港和香港校園內透出的人文精神贊賞有加。
朋友剛剛送來了一本書,書中對香港受政府資助的八所高校的情況進行了詳盡介紹,內容之全面、翔實,對于有志于到香港上大學的學生和家長而言,不啻是及時雨,雪中炭。書的名字是《到香港上大學——香港八大院校介紹》,由世界知識出版社出版。
本書作者既有多年的香港生活閱歷,又有報考香港院校的經歷,書中從港校熱出發,闡述了為什么要報考港校,怎樣報考香港的院校。香港院校具有外國大學和內地高校不可替代的優勢,表現在香港是一個東西文化的交融之地,香港院校的國際化優勢扎根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土壤里,結出的果實更為豐碩。
作者之一己有兩年香港院校的學習生活經驗。作者在書中告訴讀者:在入學伊始,大學會怎樣幫助內地學生盡快地適應香港這座城市,更快地融入校園環境。什么是“大O”“細O”?“組爸”“組媽”是怎么回事?什么是“玩新生”“搶銅鑼”“四院互片”傳統是什么?“莊”是什么?“傾莊”又是什么?為什么學院之外又多了個書院?為什么書院的歸屬感強烈?"舍堂"是宿舍嗎?何謂“大仙”“細仙”?為什么大學里要舉辦“高桌晚宴”?港校的大學生必做的五件事又是什么呢?書中一一給出了答案。
學習無疑是上大學最重要的任務。你想在本科期間就能接觸到大師級的教授指點學業嗎?你想在大學之初就能體驗到先進的教學方法嗎?你想在本科階段就能夠有機會前往世界著名學府交換學習嗎?你想從本科生開始就想在學術大師的領導下從事高端研究活動嗎?那么,選擇港校就是正確的選擇。當然,書中也講述了港校為什么沒有班級的慨念,初進大學如何選課、考試等問題。還介紹了香港本地優秀考生喜好的大學,內地學生報讀港校的升學偏好以及兩地考生青睞的學科專業等大家所關心的問題。而每所大學有哪些優勢和特色學科,在那些研究領域取得卓越成就以及各院校之間如何進行角色分工亦給予了關注和解析。
作者寫作的主線十分明確,即多角度、盡量為讀者提供香港八大院校的實用性信息,并讓讀者一目了然,比如作者在介紹某一院校的熱門專業時,列出本地學生收分最高的課程,這些課程未必是該校排名最高的學課,而所介紹的優勢專業則是相對排名高或聲譽高的學科,特色專業為香港院校中獨有或獨具特色的專業。讀者能清晰地了解真實的香港院校惰況,亦讓考生及家長可以作為工具書為填報大學志愿的重要參考之用。
通讀全書,仔細品之,本書似乎還暗含了另一條主線,那就是作者對香港和香港校園內透出的人文精神的贊賞。作者不厭其煩地介紹了兩所大學校長的遴選過程,分享了兩所大學的成功經驗,諸如學術自由,教授治校,大學定位,制度建設,執行力所體現出的軟實力等等。亦用了較大篇幅講述了大學官方、學生舉辦的各種校園活動、社會服務、校友聯系以及校園的人文景觀和建筑。香港各大學不都是大而全的綜合性大學,也沒有一窩蜂地開設熱門專業,各自在自己的專長領域追求卓越,角色定位明晰。香港院校的校園面積都不大,遠不能與許多內地大學相比,但處于郊野的校園海山勝景,建在鬧市的校園入塵出塵;合一亭追求古人最高生活境界,紅鳥雕塑囊括古今中外的科學智慧;末圓湖追尋至善,天一泉連結五洲;港校的校門都如此平庸不起眼,甚至找不見校門在何處,但校園開放,融匯社群。作者講述到校園大興土木時談到,施工者專為飛翔的小鳥留下通道,細節之處體現和諧之美。
一個不浮躁的校園是一個適合學習的地方。